“原罪”之内涵辨析

时间:2022-10-18 09:35:15

【摘 要】“原罪”位于《圣经》的开篇,是《圣经》的基础篇章,本来也是基督教义的基础,也是个人修行的基础。它以亚当、夏娃、该隐和亚伯的系列故事暗示其非常深远含义。神启用此告诉信徒们,要承认原罪,要对上帝心怀敬畏之意、敬仰之心,要在人间谦卑生活、努力劳作、互相友爱,要以吃苦受罪之人生偿还罪业、返还天国。神启还说,他对好人、坏人都心怀仁慈之心,他愿耐心地教导他们、成就他们的善心、成就他们返还天国的心愿。

【关键词】《圣经》 基督教会 原罪 亚当 亚伯 耶稣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08-03

世界上的各大宗教都拥有它们最具特色的专门词汇,比如在伊斯兰教就有“”、“真主”等等;在佛教就有“极乐世界”、“六道轮回”、“如来”、“菩萨”等。基督教也不例外,它的特色词汇不仅有诸如“天主”、“伊甸园”、“真神”、“天国”、“二次圣临”、“三位一体”等之外,还有一个最具特色的词汇叫“原罪”。可以说,这个术语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理论基础。

一、绪 论

《圣经》是由《旧约》、《新约》和诗篇等组成。全部《圣经》中最早成书的“约伯记”约在公元前1500年以前写成的,最后成书的“启示录”约在公元96年,历经1600多年。共有超过40个受到上帝启示的人进行了口耳相传,最后由宗教组织编辑成册。《新约》写作的年代是在耶稣去世之后,即公元33年以后到96年之间,主要记述的是耶稣的生平和教导。《圣经》首先是一本宗教修行的经书,另外它还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它与古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随着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形成,基督徒们就把耶稣出生的那年叫做公元元年。新纪元的方式就这样开始了。

犹太教徒所信仰的经书是《旧约》,所信奉的神是耶和华,他被称为主、天主、真神或上帝。耶稣本来也是犹太教徒,所以他把耶和华称为天父,出生时他的国家已经被罗马帝国所灭亡、所统治。耶稣于公元元年出生在耶路撒冷城东南方向的伯利恒。由于他传播了不同于传统犹太教的思想,他就被自己的学生犹大出卖给了仇恨耶稣的犹太长老,长老们向罗马总督彼拉多(?-41A.D.)告发了耶稣,并迫使彼拉多处死了自己的思想对手。彼拉多下令钉死了耶稣,但责任不在他。可是他很后悔,觉得做错了事,就离开总督的位置,开始信仰耶稣了。犹大也后悔了,就自杀了。然而,犹太长老没有表示过后悔。

没有后悔的长老迫使耶稣的信徒离开了家乡,来到罗马秘密传教。基督思想秘密传播到罗马,功劳最大的是耶稣的弟子彼得、保罗、约翰等人;社会底层愈来愈多人愿意加入教会,信众颇多。后来,晚年的彼得被罗马暴君尼禄王(37A.D.-68A.D.)钉在了十字架。同时有弟子陆续写下耶稣生前之言论,这就慢慢形成了《四部福音书》,从而形成了《新约》。犹太教徒既然害死了耶稣,当然就不信仰《新约》;但基督徒却同时信仰《旧约》和《新约》。基督(Christ)的本意是“救世主(Savior)”,指的是耶稣。这样,基督徒就把耶稣当做是他们的救世主,而犹太教徒的救世主就是耶和华。

可是罗马人极端仇视基督徒,给予信徒的迫害也颇为残忍严酷、惨不忍睹。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被砖块砸死或者被抓去放在竞技场中在几万人的目睹欣赏中被饥饿的雄狮吃掉。但是地下教会依然继续发展壮大,最后迫使罗马帝国在313年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合法的基督教会于是迅速传播于欧洲各地。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自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之后,教会便成了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权威,也在新成立的国家中占据着领导的作用。各国设有红衣主教,都受罗马教皇节制。

二、“原罪”的内涵分析

在《旧约》的开篇“创世纪”里连续讲述了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地球万物以及无垠的星空。那时没有人,没有目击者,显然是上帝启发了某个智者写下了这个故事。这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是一样的。中国人怎能传播出来这样的故事?那是女娲娘娘点化某个智者的结果。既然中国人是女娲所创造,那么上帝创造了全世界岂不是假话?不能那样理解。那时的犹太人很少很狭隘,上帝只能这样说以强调他的权威。是不是在六天创造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帝要求人们要按照工作六天,然后休息一天的方式去生活。这个生活方式传到了现在,乃至于所有人都享受着上帝给与人类的这个福泽;可是多数人却不信上帝或者假信上帝。这是不是忘恩负义?

第二个故事,是上帝在一个叫做伊甸园的天国里创造出的两个生命亚当和夏娃。他们却在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法旨,吃了两个禁食的苹果。就这么一点点过错,上帝就把亚当和夏娃贬到了人间,让他们披着一个人身,在人间辛苦劳作一生,洗刷掉在天上偷吃禁果之罪之后,再由天使长接他们返回伊甸园。亚当活了九百多岁,夏娃活了六百多岁,应该说他们又返回了天国。

虽然只是偷吃了禁果,它反映的问题却比较严重。他们为什么不能牢记上帝的嘱托呢?这说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上帝还没有打下坚实的信念。所以要通过人间的吃苦受罪来锤炼对上帝的坚定信心。这样一来,亚当和夏娃就是带着在天上犯的罪降生于世的。“原罪(the original sin)”说就产生了。这个在天上犯的罪就叫做“原罪”,这样的罪人就叫做sinner。

正如猪八戒在天上犯了贪色之罪,然后就被贬入人间,投胎变成了猪。猪身的寓意是指“愚痴”,猪八戒是因为愚痴而犯了天条。然后别人再杀他一次,吃了它的肉之后,他才能洗掉一些原罪而有资格转生成人。那么这个人就带有一些猪的特色。在伴随唐僧取经,经受了许多教训和受罪以进一步偿还了原罪之后,他会随着唐僧一起被度上天国。亚当和猪八戒的故事讲的是同一类事情。但是在人间若不守戒律而干了坏事,就属于是犯罪(crime),这样的罪人就叫做criminal。这是罪上加罪,就难于返回天国了。

关于这一层法理,在英国作家约翰·班扬(1628-1688)所著的《天路历程》中描写的很清楚。这本小说在基督教世界里非常畅销,仅次于《圣经》。故事说道:一座毁灭城里的市民都信奉基督教,但只有一位好人是真正的信仰,他想去天国,可是遭到家人的反对。他坚持信仰,历经很多艰难,消磨掉了他内心的所有罪业之后,他感觉包袱放下了,也就到达了天国。[1]班扬对基督教义理解的非常到位,他是在用故事的方式展示信仰的艰苦过程,这绝对是个经历苦难甚至死亡威胁的长期过程。首先原罪在先,是带着原罪降生在人间的;但有个特别的条件,即在人间不能犯罪的情况下,通过坚定地信仰耶稣和吃苦受罪才能返回天国。

在人间如何才能不犯罪呢?第三个故事,是亚当和夏娃的大儿子该隐杀死二儿子亚伯之事,这个故事有多重意义。该隐务农,亚伯牧羊。他们也是从天上带着原罪降生在亚当家里的。他们要给上帝献祭品。献祭之事是个表面现象,在对待上帝的内心态度方面,上帝首先对人要有一个严肃的考验。方法是:神表示他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却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这个考验就是,表示看中亚伯时,是考验亚伯是否会因此而傲慢。亚伯没有傲慢,这就通过了考验。表示看不中该隐的供物时,是要考验该隐是否会嫉妒?该隐果然嫉妒了,他是大大的发怒了,变了脸色。他现在还不敢对上帝生气,他把怨气发在了弟弟的身上。

在凡人权贵创造的长子继承权的制度中,比之于这个神启的故事,神却告诉我们:长子是靠不住的,凡人却认为好处先让长者拿走。这是第一个反映出神和凡人思维相反的重要案例,相反的案例还很多,这都说明:凡人权贵所认为对的,往往是上帝以为错的。这是上帝安排的另一个考验:跟着权贵走,还是跟着上帝走。如果跟着权贵走,就不会得罪权贵,可能会得到提拔、重用和享福,可是天国的大门对他就关上了。如果跟着上帝走,就会得罪权贵,就会受罪、坐牢、被处死。可是天国的大门对他就敞开着,有专门的神去接引他返回天国。该隐和亚伯的故事就是在按照这样的逻辑发展下去了。

该隐和亚伯所献的祭,不过是他们内心对神表现尊敬之心而已。耶和华并不要吃他们的东西,要的是他们诚恳的、真挚的、尊敬神的心。通过考验的亚伯,上帝就会按照好人的、上天国的标准去培养他。亚伯于是就表现出了以下的美德:他怀有信心、承认原罪、诚心求神的喜悦、尊敬兄长、明白神的旨意、被兄长打骂而不还口、他愿意殉道、等候神为他伸冤。因为作为一个有原罪的人,他不敢凭着自己的力量去报复,生怕在人间犯了罪。也因他知道并坚信神是公正的,所以他要耐心等候神为他申冤。于是他凭着对于上帝的信心死去了。这样他就成为一个被神称赞的“义人”;他一旦被该隐杀死,他就必然被接到了天国:这就是上帝喜欢的好人应该选择的生存之路!

也可以这样说,你为什么被人害死?因为上帝喜欢你。这是上帝对好人的“慈悲”之心!

耶稣基督在世时曾称赞亚伯为殉道之“义人”。耶稣也是一个用语言抵挡罪恶、教育大众,然后到达流血地步之“义人”。耶稣之死进一步昭示给人,虽然把好人杀害了,也不能使他以犯罪之手段复仇。因为人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在人间争夺名利、利益而下地狱,而是要设法返回天国世界。因此,亚伯和耶稣的行为都是信徒们的好榜样。

而通不过考验的该隐,他坚持要干坏事的话,上帝就按照他要干坏事的心愿给他时间、空间和机会,以便使得他在做坏人的道路上吃尽苦头,然后再回头。这也是上帝的慈悲!这一点又是上帝和凡人的相反之处。上帝没有实行杀人偿命的凡人法则,他还要给恶人回头认罪的机会。

于是该隐就开始大踏步地走他想走的路了。这就是说,他带着原罪降生在人间,他不承认原罪,他要继续他的恶行。那么他就是罪上加罪了,不可饶恕了。那么,他的表现是什么呢?他表现伪善、嫉妒、自私、发怒、心肠硬、不自省、凶恶、阴险、说谎、狂傲、掩饰罪行、抱怨神、怕死。人的心理发展必然是这样的轨迹:①罪恶必是连环发生的。如果犯了一次罪,他必然不只犯一次,他必然会接着干。②罪者会愈来愈不敬畏神灵。带着原罪的该隐本来还是有敬神之心的,可他在人间下决心杀死弟弟之后,他的胆子竟然变得更大了。他完全不怕神了,还以一种傲慢的、反问的态度来撒谎、和神讲条件,并要求神不要杀死他。

他哪里有资格这样和神说话呢?正如法力很小的撒旦胆敢挑战上帝一样,正如法力很小的孙悟空胆敢挑战如来佛一样;人间罪恶之人毫无法力、力量渺小,竟然也敢挑战上帝?!可见,罪恶使人愈来愈不怕神,并且愈来愈大胆地用自己的歪理论向神“反攻”。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怕神灵、不敬畏神灵、敢于挑战天理,那么这不是说他的原罪很大,而实际上是说,他在人间犯的罪恶很大了。罪恶完全障碍住了他的智慧,完全使他邪变了。所以,所谓的胆大之人,就可以该隐为例,说明他已经完全撒旦化了!上帝在使用这些坏人打击好人之时,目的是想尽快地在打击中把好人救上天国,而让坏人继续留在地狱般的人间继续着他们的恶行;最后再统一予以审判。

该隐所受到的惩罚是什么呢?神对该隐说:“你必从这地受咒诅。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这实际上是很轻的惩罚,神并没有杀他偿命,主要是神想进一步说服他知错改错,想给他反省的时间和机会。恶人该隐竟然不知杀死弟弟是多大的罪恶,却还要向上帝抱怨:惩罚太重了。该隐这样就成了一个恶徒的榜样。上帝通过这个让人恶心的事件让我们得到一点启示:折磨恶人,给恶人反省的时间,也是上帝的“慈悲”之心!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为什么杀人者没有被绳之以法?因为上帝慈悲他!呜呼!文章写到这里,笔者的呼吸都紧张了。天理是这样吗?可是对“创世纪”理解到了这个深度,这不就是三个神启故事的内涵吗?你信不信上帝?如果信,就要相信这个内涵,这才是正确的信仰。可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好人都被害死了,人间都留下了恶人,这人间会是个什么样子呢?都是人渣了。后来上帝发现教化不了恶人了,就干脆发大水把他们淹死算了。

三、被错解的“原罪”

美国伟大的作家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描述了女主人公海丝特在人间和牧师相爱生子之事。因为海丝特有一个远在千里的互不相爱的丈夫,因为牧师必须遵守不能结婚的规定,海丝特就犯了通奸之罪而受到了很大的惩罚。有一个凡人在其书里把这个罪叫做“原罪”,这真是滑稽得很。可是,教堂和教徒对于“原罪”的理解怎么样呢?也同样很滑稽。那么,宗教人士为什么要理解错误呢?这实质上是不承认“原罪”之说,否认吃苦受罪可以洗刷“原罪”。这样的理解,也就是说,是教会及信徒偏离了《圣经》最本质的旨意了。

教堂的小册子上有一段祷告文字:“主耶稣啊,我是个罪人。求你赦免我一生所犯的罪,我相信接受你作我的救主。求你进入我的心里,做我的主,将你的生命圣灵赐给我。我将一生信托你,谢谢你救了我,祷告奉主耶稣的名,阿门。”[2]

有信徒指着它对笔者说,“你念吧。念一遍耶稣就会帮你的。”她认为天主显灵帮助过她。

笔者仔细读过祷告文字之后,感到这是信徒所写的,不是耶稣的原意。笔者现在细解如下:

其一:“我是个罪人”是符合基督本意的,它的本意是“人是带着原罪转生在人间的。”但是罪实际上分为两类:在天上犯的罪叫做原罪;在地上犯的罪叫罪恶。就是说,任何人只要降生于人间就至少带着原罪,即是有罪之人,所以要受洗、要忏悔。其实,耶稣也是不带原罪的。他之受死:其一是以自己的惨死代替别人偿还罪业;其二是指他放弃逃跑的机会,愿意以赴死牺牲肉身的方式以震撼人间、鼓励信徒们不惧死亡。

在《新约》中说,当耶稣想让洗礼约翰(比耶稣小半岁的表弟)给他施洗礼之时,约翰就想,这个表弟没有原罪,是未来的王,为什么要我施洗礼呢?他坚决不同意。耶稣坚持要他施洗礼。等到耶稣从水里一露出头,天父就把功能打入耶稣的身体,并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耶稣一下子就开悟了,这就是佛教中讲的“顿悟”。以前耶稣是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此时他就顿悟到了天理,从此代替洗礼约翰,开始传教度人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耶稣迅速就开悟了,但他掌握的法理和法力都是有限的。他行乞的过程中教导信徒只有短短的三年,所以他讲授的法理也是有限的。

其二:“求你赦免我一生所犯的罪”一句之中,没有包含原罪。他应该说成是“生生世世的罪”,这样就完整了。在天上的生活是一个过程,是一生;在地上一辈子也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生;一般而言,一个人要转生成人很多次,这就形成了“生生世世”。

“赦免”一词使用的非常夸张。一个人“生生世世的罪”相当庞大,谁有能力将其抹掉?但基督徒普遍认为,耶稣之死就是替所有信徒们还清了所有的罪业。只要信奉了耶稣,发誓和祷告就行了,你就可以“免费”乘法船去天国了。那么说,全世界有二十亿基督信徒的“生生世世”的罪恶本是无量无际的,耶稣的肉身就痛苦了三天、死了一回,信徒们怎能狂妄夸张到认为,耶稣能替他们还清了所有罪债?就是一个人的罪业,耶稣都赦免不了,他顶多只能赦免一小点。所谓信仰的作用,是指在基督思想的指引下,在基督悲壮的惨死鼓励下,以自己的努力追求、受罪偿还罪业以拯救自己。

为什么新教教派都喜欢违背耶稣的基本精神而任意曲解教义呢?既然在违背耶稣,为什么又说是在维护赞美耶稣呢?既然理解了要传播耶稣的“爱”,为什么在说教中要制造宗教之间的不和谐呢?既然理解了修行的艰苦过程,为什么要坚持信仰的祷告动作而不是坚持吃苦的行为呢?这说明,教会的思想严重地偏离了《圣经》、偏离了耶稣。

四、小 结

房龙(1882-1944)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大师级的著作家。他于1882年出生在荷兰,后移民到了美国。他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全世界的读者众多。其著作包括《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圣经的故事》等,贯穿其中的是理性、宽容和进步,很多书都译成了中文。他写的《圣经的故事》完全不同于别的版本,他是在深入理解了原版《圣经》之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写了一个简写本。在该书中,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说,耶稣全部思想浓缩为一个字的话,就是“爱”。[3]这个观点是值得重视的!基督精神实质上就是“爱”的精神,任何一个基督徒都需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能否称之为“爱”。“基督的信徒”称号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你不按照基督的精神去做,不按照耶稣的话去做,耶稣就不会承认你是他的信徒,你就不是真正的基督信徒。

当然,“爱”和“慈悲”都有不同层次的表现,有时它表现为“捐献施舍”,有时表现为“理解宽容”,有时表现为“同情爱护”等。然而,这个“爱”常常被好莱坞所误解。在电影作品中,他们大力地颂扬“家庭之爱”或“男女之爱”能够救人。这是非常低层次的爱,和“耶稣之爱”毫无关系,而且对于它的宣传和颂扬完全会冲淡“耶稣之爱”的本质意义。这也是美国人民背离耶稣思想的重要实例。因此在佛教中,为避免“爱”字被人误解,他们用“慈悲”这个字。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因为原罪的原因,若能够在许多不平的待遇中,我们忍耐下去,等待神来为我们申辩,也必会得到好的结果。正如“君子报仇,十年不迟”所言。实际上,不报仇的才是君子;等待十年左右,害人者自会有恶报现身。

于是,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像耶稣那样做“人子”。[4]有人若要害你,你就要当义人,相信上帝的安排,去接受别人的残害,害人者随后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可是,好人被害死了,坏人还活在人间。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这公平吗?然而,好人还有原罪呢。上帝看重的是,一旦好人被害死,他就可以立马升天了。人间本是地狱,何必留恋?让坏人继续生活在地狱般的人间之中,慢慢地承受惩罚,这比死亡还要艰难一些。

这一切修行的基础,就是要承认原罪而不能在人间犯罪,要承认吃苦受罪才可以偿还原罪。只有受够了罪,不留恋人间了,然后才可以返回天国,永享太平。正因为此意,“原罪”说就被上帝安排在全部经书最重要的首篇位置了。

参考文献

1 约翰·本仁.天路历程(郑锡荣译)[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4

2 “谁是真神?/神的爱”.佛山赉恩堂免费散发的小册子

3 房龙.圣经的故事(程庆华、黄厚文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 〔英〕汉弗雷·卡本特.耶稣(张晓明译)[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

上一篇:青岛金石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 下一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