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忏悔录》中奥古斯丁的“恶”与“原罪”思想

时间:2022-08-31 12:31:53

论《忏悔录》中奥古斯丁的“恶”与“原罪”思想

[摘 要]通过《忏悔录》十三卷章奥古斯丁对其生平故事的神学反思,从“恶”与原罪的思考及探析、“恶”是自由意志的败坏及人对自由意志具有选择权等几个方面论述奥古斯丁关于“恶”与“原罪”思想。

[关键词]恶;原罪;自由意志;选择权

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一书中,奥古斯丁以“神”为假想读者,以第一人称“我”为忏悔主体,在长长的十三卷章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聪颖过人,却痴迷异教、耽于的年轻人,从怀疑主、发现主到信仰主、服侍主的精神历程。不过,这条漫漫途程却是起步于欲望的纷扰。对奥古斯丁而言,此种纷扰实乃源于他对暂时的有限的存在不满足所产生的内在焦虑和困惑。为试图改变这种境况,他转向探求不朽的永恒,进而寻求真理即上帝,并最终实现理解上帝和服侍上帝。在奥古斯丁看来,追寻上帝目的只有一个,即寻求幸福,得到上帝的恩惠。

一、“恶”与原罪的思考及探析

“自由”在圣经中是一个不断被提到的主题。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问题,是与一个一直困扰他的问题直接相关,这就是恶的起源问题。对恶的起源的追问把奥古斯丁引到了对原罪的信仰和“理解”。

(一)对“恶”的思考

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对“恶”的思考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早年无法解决恶的起源和性质问题,而采用摩尼教的二元论解释。因为摩尼教教义认为,代表善的光明之神和代表恶的黑暗之神进行永恒斗争,因此世间的恶普遍存在。当时的伊壁鸠鲁学派利用恶存在的事实否证了基督教信仰的全善、全知、全能的上帝。他们说,如果恶出自上帝创造,那么上帝不是全善的;如果上帝不知道恶的存在而没有能力阻止它,那么上帝就不是全知的;如果上帝虽然知道恶的存在却没有能力阻止它,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总之,恶的存在与上帝的全善、全知、全能相矛盾。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奥古斯丁。

(二)对“原罪”的分析

1.何为“原罪”?这罪就是人类祖先亚当与夏娃犯下的“第一罪”,由于它开始了人类的尘世生活和人类历史,它也就成了此后所有人类必须承担起来的罪,即尘世生活无非是人类必须为此“第一罪”而承担起来的惩罚,也就是说,这“第一罪”成了人类共同的“原罪”。这里要进一步问的是,亚当与夏娃是怎么犯下这“第一罪”的?他们的什么行为被定为犯罪?听从蛇的引诱而偷吃禁果。而偷吃禁果这一行为之所以被认定为罪,是因为这一行为背弃了上帝的命令而听从了比人自己低级的存在者的诱惑。

2.有“罪”必然意味着惩罚。因此,亚当和夏娃获罪之后被惩以逐出乐园,开始了人类必死且充满险恶的尘世生活。如第1卷的第6段详细讲述人的婴儿时代,“我指手画脚,大声叫喊,在我能力之内做出一些动作,尽力去表达我的意愿,但这些动作并不能表达。”实际上是在描述人初生之时的原罪,让我们看到婴儿表达愤怒唯一的方法是不停的哭等。奥古斯丁分析婴儿的原罪表现让我们看到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罪性的特征。

3.“罪”的增长。由于人在婴儿时期就已经有原罪,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罪会越来越大,若不加以管教就会逐渐发展。如第2卷6段―9段剖析偷梨事件,他是为偷窃而偷窃,并享受在偷窃过程中的快乐,实际上我们知道人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作恶是令人憎恶的,但在一个坏的环境里作恶就变成英雄了。即为了作恶而作恶,为了不服从而不服从。阐释了人原罪中的行恶本质。

4.是最难克服的罪之一。因为是属于肉体的,叫人变得污秽不堪而自我满足;让世界变得更加的败坏,甚至产生嫉妒、争竞和强烈的占有欲。奥古斯丁在第2卷谈到的的邪恶,对人的吞吃是可怕的。会败坏人的品德,会让人有占有欲。奥古斯丁一直恨恶自己的,但却非常软弱。如奥古斯丁在十六岁时已开始与一名女子相好,并生下私生子,直至很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克制自己的。更甚者在自己信仰基督教之后,白天可以控制自己但晚上依然做“”等。

二、“恶”是自由意志的败坏

对于原罪的出现,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背弃上帝而听从比自己低级者诱惑”的行为就是有罪的?上帝凭什么理由把背离其命令的行为判定为有罪?我们说“原罪”的事实表明,人有“不愿意”服从的能力。

(一)人有自由意志的能力

因为人有“愿意与不愿意”服从的能力,他才有可能不听从诱惑者而听上帝的命令;同时也因为人有能力足以使他“听从”诱惑物,追求诱惑物,从而背离上帝。那么这种“愿意与不愿意”是一种什么能力?它指的就是人自己能够支配、主宰、决断自己意志的能力,而这在根本上也就是说,人有自由意志这种能力。因有自由意志,人的意志才是自由的:人在意志上愿意什么和不愿意什么完全取决于人自己的意志的决断。也就是说,人有自由意志,人置身于自由意志,首先就是指人能够把自己的意愿完全置于自己意志的决断之下。

(二)自由意志本身是善的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只是为了人能正当、正义地生活:“要相信,上帝给人自由意志不是为了人能借自由意志犯罪。没有自由意志,人便不能正当地生活,这是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的充分理由。人若利用自由意志犯罪就要遭神意安排的惩罚。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唯一的来源和塑造者,他是至善的,所以世界从根本上是善的。从本体论即创造本性上说,意志本身是自由的。从道德选择层面上说,自由意志本性的运用则是善,否则是恶。基督教认为善存在,恶是不存在,是善的缺失。其强调了上帝创世中,因其最爱人,赋予人以自由是出于善,自由本身是善的;且唯独人具有自由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本身也是善的,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

(三)“恶”是自由意志的败坏

既然自由意志是善的,自然滥用自由而犯罪的责任不在于上帝。奥古斯丁认为罪恶最初就是由于人不听上帝的话,滥用了自由意志。所以罪恶的即不是上帝造就的,也不是自由意志的结果,而是人滥用自由意志的结果。即恶的来源是意志的败坏。在意志的选择上,上帝创造一切,包括意志,包括善。《忏悔录》中的“光照说”的例子则可充分说明上帝对善的选择。世间有恶,那是由于人滥用了自由的结果。上帝是至善,是唯一的本体,恶不具有本体性,恶不是本质,而是善的缺乏。听上帝的话就是善,否则就是缺乏善。如原罪,亚当和夏娃会犯罪,是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意志。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意志的能力这里,奥古斯丁引出了自由意志,因为自由意志说明罪恶的原因。

上一篇:加强医院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化探讨 下一篇:浅谈徐光启的近代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