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肾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18 09:33:30

补肝肾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述评

摘 要:就补肝肾中药从降低血脂、修复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药;补肝肾;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3-0588-03

Rea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of Nourishing Liver and Kiney on Atherosclerotic

WANG Xue-bing,CAI Jing

(1.2006 Grad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of Fujian College of TCM,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2.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ujian College of TCM,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Abstract:This review focuses on recent advances of research made in the mechanism of reducing cholesrerol,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antioxidant and inhibi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roliferation.

Keywords:atherosclerotic;Chinese herbal;nourishing liver and kiney;review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AS)是以内膜下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胶原增殖、泡沫细胞形成为主要特征的广泛性动脉内膜病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尤其是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目前诸多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补肝肾中药对其的治疗有确切疗效,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补肝肾中药对脂质的作用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诸多因素中,高脂血症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过多的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局部形成稍隆起的病灶,继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将其围起、固定,形成粥样斑块。因此,从高脂血症着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重要治疗途径。

方微等[1]研究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保护作用,结果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何首乌总苷可能通过调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代谢来减小及延缓主动脉斑块的形成,起到防止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于永红[2]等观察茵陈、赤芍、三棱、淫羊藿对家兔实验性As病灶的消退作用及抗AS机制,结果发现茵陈、赤芍、三棱、淫羊藿具有降脂、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对家兔实验性AS病灶具有明显的消退作用。有研究表明[3]何首乌二苯乙烯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stibeneglycoside,PMS)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作用,以及PMS对U937泡沫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结果PMS显著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兔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胆固醇的升高,同时PMS显著抑制兔主动脉AS病变程度,说明PMS具有调血脂,抗AS作用。

赵建生等[4]探讨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药理学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降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应激等作用。诸多临床实践亦表明六味地黄丸[5]能扩张血管,降低血脂含量,长期服用对脂代谢有良好的影响,临床上可试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另有文献报道[6]六味地黄汤对正常大鼠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无影响,而对实验性高血脂家兔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结果表明该方剂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有实验[7]探讨枸杞及其多糖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枸杞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还有实验[8]表明枸杞子有显著降血脂、防治粥样硬化作用。

2 补肝肾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内皮细胞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屏障。内皮细胞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发因素,对内皮细胞的保护是从根本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中药在这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较好的前景。

有实验[9]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正常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中药何首乌提取物对总抗氧化能力(T-AOC)、脂质过氧化物(LPO)、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代谢都有影响。其中何首乌对T-AOC和NO有上调作用,并有浓度依赖关系,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王桂敏等[10]探讨首乌延寿丹对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首乌延寿丹(以首乌为主药,加上桑椹、黑芝麻、菟丝子、杜仲、丹参、山楂等制成的纯中药浓缩液)能有效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蓄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阻止自由基反应,减轻细胞及细胞膜结构的损伤程度,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AS)。

有实验[11]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缺氧所致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1ial cell,VECs)损伤的影响,发现ICA能显著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减少,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并抑制缺氧条件下丙二醛(MDA)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证实了ICA对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刘浩然等[12]观察复方地黄3种不同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证实复方地黄提取物能够保护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3 补肝肾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重要成分,它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增殖现象已经得到证实,因此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的意义。

有实验[13]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方药(益母草12g,丹参12g,夏枯草10g,桑寄生15g,徐长卿10g,杜仲15g,山慈菇10g,何首乌15g,黄芪12g,当归12g)对内皮素(ET)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此研究提示中药血清可通过抑制c-jun和PCNA的表达来阻断ET-1的促生长作用。汪涛等[14]等探讨中药调肝导浊方(由熟地黄、柴胡、草决明等组成,本方重用炙首乌补益精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结果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率低于造模组(P

4 补肝肾中药抗氧化的作用

抗氧化剂可直接清除过剩自由基,或通过增强体内抗氧化系统起抗氧化作用,因此研究和开发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对预防该疾病有重要意义。

许爱霞等[15]研究何首乌多糖对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证实何首乌多糖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能显著清除自由基、羟自由基及活性氧。陈晓光等[16]等研究鹿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鹿茸提取物对脑、肝、肾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均有抑制作用。有实验[17]探讨中药经方金匮肾气丸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金匮肾气丸能够显著提高大鼠血液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自由基生成并降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

有研究[18]探索10种待测药材提取物是否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在10种待测药材中,六味药(淫羊藿、白芍、白、杜仲、千里光和丹皮)之一的淫羊霍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又有文献[19]报道菟丝子中黄酮类组分(CF)对氧化应激损伤PCI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田庚元[20]刚从宁夏枸杞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糖缀合物LbGp1~LbGp5,结果LbGp5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过氧化。

周华珠等[21]观察衰老小鼠血和肺组织抗氧化功能改变及中药杜仲叶的抗氧化性损伤作用,提示杜仲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物质,包括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加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催化谷胱甘肽(GSH)对H2O2的还原反应,抑制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氧化性损伤,使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明显减少,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5 补肝肾中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小板较早地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一个致病因素,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一个直接诱因。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脑血管病尤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卞慧敏等[22]研究六味地黄汤(熟地黄8:山茱萸4:山药4:泽泻3:丹皮3:茯苓3)及其配伍(3味补药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三补与三泻配伍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全方和三补、三泻方均能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说明六味地黄汤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实验[23]研究锁阳3种总成分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其中锁阳总糖(TGCs)、总苷类(TSCs)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有实验[24]研究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物汤全方,以及地黄、当归、川芎均能抑制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说明四物汤也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高立超[25]探讨通栓降脂丸(全蝎3g,葛根6g,丹参6g,泽泻6g,蒲黄4g,当归4g,瓜蒌皮4g,枸杞4g,黄芪4g,酸枣仁4g,生山楂12g,女贞子4.8g,草决明8g),治疗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结果表明本方具有降血脂、降低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病变区域的神经功能恢复等功能。

6 总结与展望

实验及临床实践表明某些补肝肾中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补肝肾中药淫羊藿、何首乌、枸杞子、地黄、女贞子、鹿茸、杜仲等具有比较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主要在于降低血脂、修复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

然而,补肝肾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1)不论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其起作用的具体成分尚不明确;(2)作用机制阐述不清,不能很好地解释补肝肾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所在,有待深入研究;(3)低水平的重复实验较多,缺乏创新、突破。因此对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还应从整体、器官、细胞甚至分子水平进行系统的多层次、多靶点、多效应的系列研究。中药有简、便、验、廉和安全、低毒副作用的优势,如能进一步明确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中药或中药活性成分,应用于临床,将是对人类健康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微,张慧信,王绿娅,等.何首乌总甙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3(2):175-178.

[2] 于永红,胡昌兴,孟卫星,等.茵陈、赤芍、三棱、淫羊藿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消退作用及原癌基因c-myc、C-fos、V-sis表达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18(2):4-7.

[3] 杨鹏远,芮耀诚.何首乌总二苯乙烯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会通报,2002,19(4):63.

[4] 赵建生,叶振邦,赵涛,等.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的临床研究及其药理实验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6,8(2):117-123.

[5] 刘方,刘涛.六味地黄丸的临床新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2):141.

[6] 聂伟,张永祥.六味地黄方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5):41-44.

[7] 罗琼,阎俊,李瑾玮.枸杞及其多糖对家兔血脂的影响[J].营养学报,1997,19(4):415-417.

[8] 衣艳君.枸杞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68-70.

[9] 王曼晨.何首乌提取物对内皮细胞T-AOC、LPO、NO、SOD代谢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1):34-36.

[10] 王桂敏,吴秀青.首乌延寿丹抗血管内皮细胞老化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3):314-315.

[11] 吉瑞瑞,李付英,张雪静,等.淫羊藿苷对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25-530.

[12] 刘浩然,夏绘晶,戴德哉.复方地黄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肠系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5):545-549.

[13] 韩梅,温进坤.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方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734-736.

[14] 汪涛,冯莉,陆一竹.调肝导浊方对体外培养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44-45.

[15] 许爱霞,张振明,葛斌,等.何首乌多糖对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师,2005,8(11):900-902.

[16] 陈晓光,金淑莉,邸琳.鹿茸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J].中药材,2003,10(26):733-734.

[17] 王新玲,李月,侯颖春.金匮肾气丸抗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1209-121.

[18] 刘方,武子斌.中药材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7):443-445.

[19] 真国辉,姜波,包勇明.菟丝子黄酮类组分对H2O2损伤PCI2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6,10(29):1051-1055.

[20] 田庚元.枸杞子糖缀合物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4):23-30.

[21] 周华珠,陈翠华,孙云,等.杜仲叶提取物对衰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18(6):463-464.

[22] 卞慧敏,龚婕宁,马健.六味地黄汤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中成药,2000,11(22):789-791.

[23] 俞腾飞,田向东.锁阳三种总成分耐缺氧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4):244-246.

[24] 路晓钦,张关印,高月.四物汤及其拆方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4):212-213.

[25] 高立超.通栓降脂丸治疗缺血性脑梗塞252例[J].陕西中医,2004,25(2):120-124.

上一篇: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的... 下一篇:尿毒康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