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对教师语言能力及文化能力的提高探析

时间:2022-10-18 08:58:17

教师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对教师语言能力及文化能力的提高探析

摘 要:教师语言意识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师语言意识作为教师的语言系统知识对有效进行教学的作用,同时也指出教师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养成有助于教师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提高,最终决定着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言意识;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外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教师语言意识和它对教学的影响逐步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然而,其中很多早期的研究仅仅涉及到欧洲,尤其是英国的语言教学。一些有关教师语言意识的著作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语法意识,教师语言意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语言教学既是教授目标语文化也是通过文化来教授语言,这样一来,教师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养成最终将影响教师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提高,也将影响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

语言教育者对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LA)的兴趣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语言意识运动,Hawkins在其著作《论语言意识》中提出了应将语言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语言教学的目标。许多学者对语言意识下了定义,Donmall认为:“语言意识是一个人对语言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敏感性及有意识的感受”。LA也常常被称之为语言知识(Knowledge About Language, KAL),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LA/KAL,如James and Garrett提出了语言意识可能包含的五个领域、Van Lier假设了意识与自主性及真实语境本质上的相互联系,还有学者对LA做了案例研究。

然而,语言意识运动起先关注的是学习者的语言意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语言意识,即教师语言意识(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 TLA)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Thornbury在其著作《论语言》中提出了TLA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教师具备的能使教学有效进行的潜在的语言系统知识”。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TLA与教师的学科知识密切相关,他们应该能够分析语言,“能够谈论语言本身、分析语言现象、了解如何使用语言并且在有疑问时对语言的可接受性做出判断”。

在TLA中,教师需要学科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交际。而二语/外语教师同样还应对其学科知识及运用能力进行反思,当然也包括对潜在的语言系统知识进行反思,这样学生才能从他们的教学中获取有用的输入。TLA还包括正确评价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现状、采用的学习材料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困难等方面内容。

在二语/外语教学中应该发展教师语言意识已经获得了共识,然而,语言承载着文化信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发展教师的文化意识也得到了大家的日益关注。人们在学习、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具备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具备能有效地与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的能力。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早已为大家所关注,语言学习与目标语文化的学习密不可分。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更多地关注由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导致的语用差异,培养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从语言符号背后看到该语言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了解目标语社会。

三、教师语言意识及文化意识对教师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正如Thornbury在给TLA的定义中指出的那样,语言教师的语言系统知识对教学的有效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被认为是教师职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TLA对教师备课、对教学材料的评价、编写、对教学大纲的设计、解读以及如何评价学习者的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具备TLA的教师能够发现教材的不足,能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有效地组织教学。同样,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的教师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学生的提问。

教师的学科知识、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语言输入,也就是“学习者接触的目标语语料”。学习者要学好目标语必须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目标语输入。TLA在学习者构建新知识、教师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方面都将产生潜在的影响。当然,TLA还将影响教师选择最为适合的教学目标,确保它们适合学习者的年龄、适合他们现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正如Andrews提到的“这也意味着TLA在程序性维度的有效实施涉及到教师的许多个人素质:远见、直觉、敏感性及反映能力。它还要求思维活跃、敏捷、轻松运用学科知识、有较高水准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对学习者有持续的意识”。

Edge将教师语言意识归纳为接受外语培训者应该发展三种能力:做语言使用者(language user),这将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熟练程度;做语言分析者(language analyst),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系统知识;做语言教师(language teacher),取决于对TEFL各个程序的熟悉程度以及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能对这些程序做出恰当的决定。从Edge的观点不难看出TLA与教师的语言熟练程度及教师的语言系统知识相关。但是,Andrews指出了TLA的两个维度:教师的学科知识是陈述性维度,而具备语言意识属于程序性维度,也就是说教师拥有高水平的学科知识并不能保证其能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得当使用。两种维度同等重要,具备学科知识但缺乏语言交际意识以及具备交际意识但又缺乏学科知识都无法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Andrews通过对香港17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教师跟踪研究,探讨了TLA中的学科知识(TLA的陈述性维度)、语言熟练程度以及TLA与教学法知识的关系,他还探讨了TLA在哪些方面影响教学,结果表明TLA对教师的输入有很大影响。

二语/外语教学中TLA的重要性无容置疑,然而,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与目标语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这就要求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中发展其分析语言及文化的能力。文化的概念极为复杂,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教学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成分,在外语教学中文化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过去文化教学主要关注的是目标语的文化知识:历史、地理、社会、政治体制、文学等方面,有时仅仅作为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来学习。20世纪以来,随着新的外语教学方法,如直接法、听说法直至交际法的引入,文化教学的理念也产生了变化,人们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目标语的文化能力,即能够在外语文化中行事的能力。

许多语言学家从语言的交际能力角度探讨了外语教学。Hymes看到了语言能力这一概念的局限性,从社会文化因素这一角度考虑,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术语。Van Ek在其著作中将交际能力定义为包含以下组成部分: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社会能力。

“将社会―文化能力引入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成为把文化不仅当作‘由语言表达信息’而且‘作为语言本身的一个特点’的开始”。外语教学不仅关注目标语文化,同时应该关注两种文化的关系,意识到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相似及差异,养成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外国文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Andrews提到了教师应该具有较高水准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要求,这其中当然包括文化能力的提升,我国教学大纲也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化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明显欠缺,很少考虑语用、社会文化的问题。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的专著及论文开始探讨这一问题,对我国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国内许多学者对此作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文化能力较之语言能力相差甚远。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严重不足,“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明显落后于语言能力”,其中不乏教师的文化意识欠缺这一根本原因,改变这种现状刻不容缓。

四、教师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TLA及文化意识实施的因素很多,有与语言相关的因素,如教师的学科知识及语言熟练程度,有教师对学习者的意识,还有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TLA实施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被认为是教师职业知识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自”。正如Thornbury指出的在教学实践中它对TLA的成功实施极为关键。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备课、教学以及课后反思中,教师的思维、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

单凭学科知识教师不可能确保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TLA。教师的学科知识与语言熟练程度,也就是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有紧密的联系。根据Bachman的观点,CLA包括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教师在课堂的授课不仅体现了他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交际能力将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将其学科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教师语言能力传递给学生,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语言交际能力密切相关。

TLA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许多方面,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知识判断应该给学生何种输入,也就是学习内容,TLA和教师参与学习内容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要使二语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具备‘语言意识’,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目标语的语言系统知识,还需要具备那些素质(即“意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轻易地获取学科知识并且恰当地、有效地加以利用”。

由于教学活动都是在正式情境中即兴展开,教师的教学面临许多挑战,不仅需要远见、直觉,对语言的敏感,还需要思维敏捷,良好的知识储备及较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教学这一双向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国专业英语教学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把文化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辅助课程,往往介绍的是目标语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政治体制、经济、教育、节假日、新闻媒体及文学等方面概括性的知识。曹文认为“我国高等专业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处于文化知识层”,没有做到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而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的人交际的能力恰恰是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注重单纯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不利于文化意识的培养,或者说教师的TLA中缺乏培养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还是无法运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更不用说真正做到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的理解。

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教材的选择以及采用何种途径都将直接影响培养的效果。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中英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在引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西文化有较强的分辨力,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目前,我国各类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类似的课程,而现行的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面对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及政治格局,学生仅凭这样的文化输入已经难以满足文化交际的需要。另外,教师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应更多地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规范,培养学生对目标语与母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能在文化交际中灵活处理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避免由此造成的交际失误。

五、结语

尽管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教师教育的语言维度、TEFL中的职业标准探讨了TLA/KAL,还有学者研究了教师的语言意识,TLA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语言教育者已经涉入了与TLA相关的研究,毫无疑问,对这一领域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涉及到语言意识程序性维度的方面,如那些影响教师在不同语境作出不同语言教学相关决定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中TLA陈述性与程序性维度的界限、TLA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当然,教师语言意识中的文化意识仍然值得我们关注,诸多研究表明语言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应培养其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贯穿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Hawkins,E.W.Awareness of Language: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Donmall,G.Language Awareness:NCLE Reports and Papers 6[M].London:Centre for 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85:7.

[3]James.C.and P.Garrett.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Classroom[M].Harlow:Longman,1992.

[4]van Lier,L.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 [M].London:Longman,1996.

[5]钟华,樊藏藏,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

[6]韩青青,浅析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的构成和作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8]刘英杰.大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初探J].继续教育,2013,(8).

上一篇: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非正式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研... 下一篇:论高校继续教育“顶天立地”战略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