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时间:2022-10-18 08:44:28

双证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摘 要】在高职院校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安外事学院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双证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推行双证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双证制;高职教育;实践

高职教育中的双证是指学历证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我国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已有多年历史,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的积极性颇高。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外事学院一直把推行双证制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就我们推行双证制工作的作法谈一些体会,以便把双证制推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继续培养高质量的农业和土建专业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1]。

一、双证制推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行双证制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已占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而建立和完善双证制是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框架,如欧盟、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均是实行“双证制”的国家和地区。双证制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

(二)建立双证制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要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们认为推行双证制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由于实行职业资格证准入劳动市场制度,可以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可以促使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逐步由初级职业资格向中高级转化,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尽快改变劳动者本人及家庭的生活水平,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我们推行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初步实践

(一)坚持贯彻国家有关“双证制”的法律法规政策

西安外事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学院。两校要求高职各专业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即人才培养目标时,毕业生要同时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拿到计算机应用技术(NIT)2个基础应用模块证书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证书,以及1—2种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对应用型本科专业,西安外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提倡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争取获得本专业一至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该校坚持推行双证制,使学生职业技能大大提高,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如土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也在95%左右。

(二)在推行“双证制”方面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1.成立各类职业技术鉴定报考点

近年来两所学校努力争取省市劳动部门和考试部门的支持,设立了职业资格报考点,如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通过陕西省和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设立的全国统一鉴定的电子商务师、秘书、物业管理员、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员、公关员等职业资格证报名培训点,与两省建设厅设立的建设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点及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点,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报考点以及农业,林业职业技能报考点等。这些培训点考点的设立大大方便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资格获证机会,使学生的“双证”获得率保持在90%左右,个别专业达到了百分之百,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2.逐步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培训计划“互通”

当前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要取得职业资格证就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还要付出一定的培训及考务费用,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管理体制,即职业学院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属于省级不同的部门管理;二是教学内容,职业学院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会有滞差,不同步;三是运行机制,主要是对学校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缺乏职业资格鉴定的有效监考,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仍要参加培训考核,以满足职业鉴定机构的要求[2]。

为了减少在校生参加职业资格的培训的培训时间和费用,又能达到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要求,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尽量使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与职业资格培训内容“互通”。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多头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部门、政府职能厅局管理,这样多头的管理,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顺利推行,损害了证书在高职院校的效力,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害了证书学习者的利益[2]。

2.高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不够规范

由于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敲门砖”,学生考证热情很高,社会上参与培训的单位有的只考虑利益,使职业资格培训不规范,考核不严格。甚至有的培训部门只要交钱,不用参加培训就可以拿到证书,增加了证书的水分,证书持有者到单位后胜任不了工作。另外有的职业资格考试偏重理论知识,反映不出考生的技能和操作水平。同时国家对多工种上岗的职业认证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滥发证书屡禁不止。

3.职业资格培训条件欠缺,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

由于各职业工种对实训条件要求不一,学校又不完全具备各类职业培训条件,影响了培训质量。现有的学校教师大部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力不从心。

(二)对策

1.应采取政策完善“双证制”

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依照各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它是实施“双证”沟通的重要基础,既是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依据,也是职业培训计划的依据[2]。

设立统一的认证鉴定管理机构,推行规范化管理,改变目前证出多门的状况。

2.结合各校实际采取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体制,按用人单位需求开设新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改革课程结构,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其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岗位要求。学校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行开门办学,让企事业单位全面介入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尽早树立岗位意识。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特色培养。 (下转第72页)(上接第68页)

3.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及职业技能鉴定需要

建立校内外实习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是解决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操作训练,不能走马观花,只动口不动手,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4.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求学生双证或多证,教师必须先行,教师既要教师资格证,至少要有一种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书,要对现有教师要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或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校任教。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校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需要的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主动适应市场需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2]马静.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实践与完善[J].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2007(11).

作者简介:李丹,女,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上一篇:浅谈实验在工科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跳高教学中高中生恐惧心理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