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指导

时间:2022-10-18 08:11:55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指导

【摘要】作文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 挖掘潜力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74-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学生的个性发展参差不齐,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协同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挖掘、提炼出那些潜藏、积蓄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个性化资源。为此我校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以下探索:

1 深挖潜力,激活想象力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教育原则,不断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潜藏的个性闪光点,启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大胆、自如,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如果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上课,就播放在晴朗夜空里,一只蝙蝠在愉快地飞行,一架飞机穿梭夜空,平稳的飞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后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交通工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的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激活表达欲望。

2 学会质疑,培养表达力

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让学生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在这个环节教学中,首先,以生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描写的距离。本课描写的是植物,却用了动物性质的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用爬山虎的脚和我们人类的脚进行联系比较,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人类的脚通过抬腿、迈步带动身体前行,那么爬山虎的脚是否也像我们人类的脚一样带动身体前行呢?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提出“触”、“巴”、“拉”等词语,使学生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向上爬的,那么我们人类的脚,向前迈进后面留下的是一串脚印,爬山虎留下的又是什么呢?学生不难发现,爬山虎每前进一步都有“一脚”牢牢的带动身体,并紧贴在墙上,我以演一演、议一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争辩,在极富情趣中思索,在穿越时空中想象。从打开学生创新表达之门。

3 优化方法,提高变通力

俗话说:理儿只有一个,方法却有千万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自觉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尽管方法有优劣之分,难易之别。作为执教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筛选。教学中做到因地制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适者生存,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地接近学习目标,在多种学法中学会变通,择优劣汰。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乐趣与效率。

如教学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了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主动掌握独立说完整话的方法,提供了选择契机。

4 培养悟性,增强感染力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阅读时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阅读教学中,只有触及学生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会收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情感表演天地。

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我扮演了导游,对文章的第一段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游客们,人们都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块去观赏桂林的山水……”接下来,让学生自愿选择一处景点做解说。学生一边解说教师一边播放图片。一下子学生的表演兴趣极大,抢着上前演示。解说时绘声绘色,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说得非常清楚。接下来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大家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谁知道漓江的山有什么特点?”当叫了几个同学说出答案时,这位同学又说:“下面我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漓江。”她根据幻灯片把漓江山的三个特点讲得清清楚楚。这时,教室里的气氛可热闹了,学生迫不及待地纷纷想上前扮演一下。他们有的介绍水,有的介绍山,都想说的比别人好。接下来顺势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处景物,要求习作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把课文的写作方法用上。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滴水,何况的是学生,我们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积极做到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适合学生的特点方法,设计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习作练习,允许他们在学习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度,把选择的自大胆的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选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应多提供学生选择的契机,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多方表达、多元表达的习惯。我坚信只要我们课课留心,时时细心,让学生阅读大量书刊,长期训练,这些孩子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学新尝试 下一篇:浅谈中职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