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18 07:50:26

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考

摘要: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湖南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过程中优势: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生物生态多样性、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以及发展的良好趋势,同时也分析了向生态经济发展的劣势:人口压力大、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规划、培养生态意识、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 发展战略; 对策建议: 湖南经济

目前,湖南正着力于推进“中部崛起”、“和谐湖南”,其中生态湖南是建设“和谐湖南”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用生态经济观念构建“和谐湖南”是湖南省对当今世界现代文明进步主流和国内外环保大势所趋的积极回应,也是吸取国内外生态教训与忧患之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明智选择。在中国环境保护依然存在严重危机的现实面前,湖南不能不选择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富有时代新意的“生态湖南”,已不仅仅只是环境保护的层面,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战略必要性。湖南21世纪发展战略将是一个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战略。

一、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的优势分析

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若纵向比较则成就巨大,人均收入在中部地区率先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湖南人的生活多有奢侈之风,其高消费意识直逼沿海发达地区;湖南良好的自然生态在国内外皆有好评。应该说从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有诸多有利条件。

1、湖南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且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湖泊遍布,水源充足。其自然地理环境区位优势显著,尽管近年来也有旱涝灾情发生,但由于生态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湖南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地貌特征。湖南的水系更为发达,湘、资、沅、澧等九条江河经洞庭流入长江,全国七分之一的水在此汇聚。另外湖南地域上不沿海沿边,少有赤潮、台风等海洋性突然袭击的灾难影响,也很难产生沙尘暴、特大干旱、沙漠化等北方经常性的自然灾害。

2、湖南森林覆盖率、生态和物种多样性良好

湖南1993年率先实现“消灭荒山”目标,1997年实现全面绿化,林业生态综合发展。2004年完成造林面积33.37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4.32%,居全国第三位。自然生态系统以植被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灌木丛生系统和草地、湿地系统群落多样,物种丰富。全省野生植物物种已记录的种子植物4324种,分属248科1245属,其中不少是湖南特有种。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79种。全省已知的各类脊椎动物826种,列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13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91种。至2004年底,已建立了不同级别、层次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4个,共计104.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4个,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42个。

3、湖南旅游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湖南旅游在中部地区有领先优势,在全国和世界也具比较优势。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张家界,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处,有国家级4A级旅游景点13个,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5座,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近年来,湖南旅游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占GDP的份额年年增长。2004年旅游总收入达370.3亿元,其中全年入境旅游者55万人次,创汇3.1亿美元,入境游已居中南六省第一位,标志着湖南正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迈进。

4、湖南具有发展生态经济雄厚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力量

湖南每年培养上万名农业、林业、旅游本科毕业生、硕士和博士。拥有像袁隆平院士、官春云院士等一大批从事农业、林业、旅游生产科技研究的专家学者,加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研究所、湖南林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多年来在农林产业领域、环保科技领域探索的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具有强大的生态科技优势。

5、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化呈现良好趋势

湖南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三废”和大气污染得到较好控制。近年来以水资源优化为重点,并确立了上游城市对出境水质负责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度。在资源供求紧张,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下,没有再走粗放增长的传统老路,而是努力探索内涵增长之路。2005年,湖南长沙被评为中国城市规划能力前三甲城市就足以说明这点。体现出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的走势日益强劲。

二、湖南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的劣势分析

湖南和其他各省一样,发展受到这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也是湖南经济要实现生态经济的转型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问题。

1、湖南是人口大省,人口众多,社会压力巨大

截止到2004年,全省总人口6697万,计划外生育仍然存在。全省每年出生3万名弱残疾婴儿,男女性别失衡逐年增加,人口的数量和素质问题不少。2010年前后,湖南适龄劳动人口处于高增长期,就业矛盾突出。全省乡村人口4430多万占总人口的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3个百分点,农村人口的转移任务艰巨。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关键资源严重不足

全省耕地面积为392.2万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人均耕地0.9亩,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6%,有56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2亩警戒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少数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但总体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少。全省不能满足需求和自给的矿藏达23种,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5宗支柱性资源大多短缺。

3、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建国以来,全省平均每年水土流失发展速度为1.59%,治理速度只有O.54%,近年全省水旱灾害频发。城市生态环境表现在水污染呈发展趋势,威胁到饮水水源。另外湖南明显形成湘江流域和沅水流域两条酸雨带,特别以长沙为中心,北起岳阳、南到

永州的流域性酸雨带,已成为全国最严重的酸雨区之一。

4、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非常不足

由于湖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地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有的急功近利、顾此失彼,违背自然规律,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过度开发,有的忽视污染防治措施,规避环境监督管理违规生产,有的为了政绩大抓形象样板工程,却对环保设施匮乏和环境污染熟视无睹,造成问题积重难返。

三、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转轨、波动中快速增长、整顿治理经济环境、经济全面高涨四个历史时期中,从一个处于跨区域的过渡性省市地位发展到在中国中部地区具有较重要的地位,正力求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极。和谐湖南的提出是以生态湖南为发展基础的,其意义在于用生态经济观念决策社会发展。制定湖南新时期与国际环境和国情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

1、制订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科学布局经济建设

湖南应该把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战略。把发展生态经济内容列入湖南“十一五”计划,并做好2010年以后中长远总体规划,使之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制定湖南不同区域、城乡体系、生态园区等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发展计划。制订绿色GDP经济核算体系和发展评估标准,使不同经济水准的区域、不同自然基础的地区都可以找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挑战机遇并存的形势下,湖南争取东部科技和项目资金投入,利用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市场,需要率先打出生态牌,以生态经济战略提升湖南经济质量和区域竞争力,确保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2、发展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生态经济带,形成湖南生态经济腾飞的增长极

在前不久的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排名中,长沙的城市规划能力居全国第七,长沙综合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9位。这无疑是长沙近几年城市建设一直致力于生态建设这个主题的良好注解。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政治、文化影响力,长沙都当仁不让是湖南最重要的城市。因此,发展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生态经济带,形成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形成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强的城市大生态经济圈,以此带动全省生态经济的全面腾飞。

3、优化经济结构,用生态经济催生新兴产业

生态经济是一个高度综合复杂的系统,它涉及的核心问题始终与经济运行相伴相生。不仅事关经济决策,更重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湖南具有生态资源和发展优势,但这种优势的转换在于生态资源经济化和市场化。只有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才能达到发展生态经济目的。但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湖南,生态经济建设的每一个具体的实践,都必然要求触动现存生产和经济结构。未来生态经济将逐步淘汰一批老行业,改造一批现有的行业,创立一批新型的行业。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可以把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环保产业、生态旅游、绿色贸易等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并横跨三产业实质连锁起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组成新的经济结构,抢占市场经济新高地。

4、优化工业产业整体素质,走生态工业化道路

对湖南而言,首先必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绿色加工业,尤其是提高纺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产品的生态技术含量,改变向东部地区输出粗加工产品的状况。其次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优先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第三是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四是促进有限资源向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集中,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

5、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

湖南农业发达,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也是农业大省。但却不是农业强省,虽然拥有一大批像袁隆平、官春云院士那样的农业专家,但湖南在传统农业改造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像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份。因此,湖南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为中心,走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之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向发展。利用生态优势,积极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生产和精深加工。

6、加强对外合作,推进湖南生态经济一体化

湖南要发展,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应在巩固提高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开拓新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扶持一批具有规模、品牌和市场优势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到境外投资,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吸引投资的同时,重视技术尤其是高、精、尖技术的引进,把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切实做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工作,使技术引进成为湖南加快工业化的助推器。湖南资源丰富多彩,民俗风情别具特色,比沿海发达地区有优势,张家界、武陵源、南岳衡山、炎帝陵、舜帝陵、岳阳楼、洞庭湖等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国际品牌。要保护好世界遗产和各类自然风景区,使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互相促进。另外,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生态开发区和生态示范区,是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促进自然生态与经济建设发展的有效形式,能够促进世界高新技术与湖南生态资源的良好结合。

综上所述,用生态经济观念来构建“和谐湖南”,大力建设“生态湖南”并将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选择,是湖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崛起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和谐湖南”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

(原载《商业研究》2007年1月)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下一篇:日韩在世贸组织反规避谈判中的立场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