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助力初中化学

时间:2022-10-18 07:40:02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化学

近年来,人们不断地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力图找到一种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学习效果好的方法。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设了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被称为是“瑞士军刀般”的发散性思维工具,这种方法叫做思维导图。随着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尝试使用,这种方法逐渐在多个领域应用开来。领先科技前沿的各级教育者也不甘其后,在各级教育领域进行了各种尝试,并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可以说,思维导图打开了通向教育成功之路的一扇大门,为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指引了一条有益的道路;也可以说是更加接近了人们梦寐以求的那条教育捷径。

这种思维导图是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把学生注意力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知识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呈放射状;知识的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各个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依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面;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因此说,思维导图表现为树状发散结构。

化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学生虽然对各种化学现象有所了解,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形成理性的概念。在化学课上,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第一次听说,掌握知识往往是孤立分散的,难以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系统。思维导图以其发散思维的特点,能够把学生头脑中各个孤立的概念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建构。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辅助作用。

1 思维导图结构清晰、主题鲜明,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思维导图的创设原理是基于人脑的思维模式。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基于人脑的神经系统:人脑由一个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拥有很多的轴突和树突,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又和多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大脑神经网络;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由众多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神经网络就具备了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主题和子主题就是模仿这种模式建立的,只不过它更具备层级性。人的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右脑负责直觉、创造力、想象力。人们发现,在左右脑相互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学习,学生记忆就会深,而且保持得相对持久,记忆效果也最好。心理学家早就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左脑掌管人类的理性记忆,右脑掌管感性记忆,也就是情绪记忆,打上了情绪记忆印记的理性记忆更能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思维导图使用线条、符号、图形图像、颜色等多种传达信息的手段,也就是综合利用了人的左右脑的主要功能,利用了左右脑平衡发展规律,因此能够使得学生的记忆达到最佳的状态。思维导图以中心主题为基点,向外发散生成各个支点(子主题),再向外层级发展。每一个分支都是由不同的颜色表示,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获得不同分支的信息。

初中化学是个抽象的学科,知识点分散,概念生疏,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吃力。思维导图利用多种手段展示信息,使得学生从多方位感知化学概念和原理,这样就化解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网络化、可视化的主题学习,更能够建立起化学学习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立体、全方位地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种网络化的学习中通过其清晰的结构、鲜明的主题,更能够形成清晰的思路,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快速掌握化学知识的目的。

2 思维导图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系统

这种图示的特点就是以中心主题为基点,向各个方向衍生出多个次级主题。中心主题字号最大,处于整个图示的中心位置,因而最醒目,容易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各分支主题依照其与中心主题的关系远近,字号逐渐变小,但是都是以少数几个字清晰地表示出关键词或概念,因而也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抓住知识系统上的关键节点,形成清晰的思路。每级主题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就如同划出了概念衍生路线,使得知识展现更加鲜明、具体,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不同知识点的混淆,使其把握知识更到位,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3 思维导图形式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由于思维导图就是人脑思维的模式,因此说不同的人可以拥有不同的想法,可以绘制具有自我特色的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任意构思思维导图,只要是能够自圆其说。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唯我独尊、一言一式的解题思路;打破教师主宰课堂,打破教师压制学生的独创性见解,禁锢学生思维的封闭式教育,让封闭式教育演变成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的开放式教育;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己发挥想象和创想的空间,从多个角度进行构思设想,形成发散式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使得教育成为培养人的发展能力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的各种才华被封闭,只是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让学生最后都成为如同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变成模型化产品。

4 思维导图内容表现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各种知识内容不尽相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可以拥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学生可以拥有不同的学法,拥有不同的认知途径,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思维导图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从知识框架的整体上构思思维导图,使其充分展示如何更能让学生尽快地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使其更加符合事物发展、认知的规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认知基础上绘制顺应自我独创性思路的思维导图,这就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他们形成自己的独创性想法开辟路径。

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能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教育既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数理基础知识,为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打好认知基础,也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认知技能、处事技巧,让他们有能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合理有效地应对将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和危机。成功的教育是育人才能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专长,物尽其用。思维导图能让师生竭尽才能,以各种形式展现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独创性,共同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思路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搭配,以求得最佳的教育途径。思维导图在教学上起到教学引领的作用,是一种教师展现知识的思路。具体的内容可以通过链接的形式添加,比如说相关的具体文字信息、相关的习题训练、视频演示等。因此说思维导图更具提纲挈领性,让学生抓住重心,再纵向延伸,具体掌握知识要领。思维导图有开有合,更适合于复习巩固课,能够将像化学这样的理科课程系统而有层次地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对该学科拥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应用过程中能迅速地抓住本质内容,找到关键环节,正确地找到合理的解题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篇:思维导图助学初中生物 下一篇: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