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成与技巧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8 06:09:16

爱、生成与技巧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每一个在职教师梦寐以求的梦想,也是学生求知、求学的目的。而事实上,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高效地完成学习,从而享受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正是我追求的课文课堂教学状态。

一、付出真爱,构建务实的课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就没有务实的课堂。有效教学建立在“爱”的基石之上。只有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存在,以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主人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就像一个孩子在母亲爱的呵护下,才能舒服地、放心地、好好地睡上一觉,身体的各个部位才能得到放松和休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也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用自己最美丽的眼神看孩子!这就需要你在课堂上付出你的爱。当高高举起的小手出现在你面前,你却视而不见时,你的爱是否像流沙一样,被风吹走了;为了帮助生病的同学从书包里拿出一包纸巾却被你狠狠地批评为违反课堂纪律时,你的爱是否抹杀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呢?有效教学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地体现人性化的教学,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我记得广州市教研员姚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的课堂没有爱的体现,你的课堂是失败的。失败的课堂何谈有效呢?可见,爱在课堂中是何等重要。爱,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展现出的生机勃勃来源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关注课堂的生成,构建鲜活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在《三个儿子》这篇课文中,编者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编者的意图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回报爱。当处理最后一个问题时,曾某却皱着眉头说:“老师,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那个帮父母提水的儿子呢?其他的都看不见呢?”其他同学听了,都哄堂大笑。此时此刻,教师是指责学生的不理解,还是好好地处理问题呢?我没有犹豫,如果今天就这样过了,以后我拿什么令学生信服呢?于是,我示意其他孩子不要笑。我立即提问:“是啊,明明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帮助他,不再取笑他。班长站起来大声地说:“其实老爷爷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替父母分忧的孩子才是父母眼中真正的儿子。我们以后也要做这样的孩子。现在明白了吗?”曾某用力地点点头。如果我任由同学一直笑下去,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也许他以后也不会热爱语文课堂了,没有了爱,他的学习还有效吗?因此,当我们听到不和谐的声音时,我们切不可呵斥他们。

三、注重提问技巧,构建有效的课堂

贝隆和布兰科声明:“课堂上以语言交流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充当了教师解释与学生回答之间的中介。”有效的提问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信息并思考。好的问题会促进学生的参与,提高思考水平,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引导学生更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可见,提高的技巧对形成有效的课堂起到一定的帮助。那么如何注重提问技巧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技巧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是课堂提问的首要任务。课文的重点内容一般体现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而教学难点则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如《活化石》一文,了解古生物知识,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的特点,能形象、生动地向别人介绍银杏树,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银杏树为什么会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呢?”这一个问题进行提问,由于这些问题体现了课文的难点,因此,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准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2.抓住重点字词,提高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回答课文中的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抓住重点字词的提问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课堂提问需始终扣住这个基本点,掌握好问题的设计技巧。如《雷雨》中的“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把这个“垂”换成“落”,就无法充分体现出当时的雷雨前的压迫感。

(二)重视提问的顺序,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在执教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提问的:

师:此时,旁边的叔叔会怎么做?

生:叔叔会弯下腰,把浅水洼里的小鱼捡起来。

师:那沙滩上的人会怎么做呢?

生:会来帮助这个小男孩,一起把这些小鱼捡起来。

生:有的人也许会找来鱼网,一下子把这些小鱼网起来。

生:有的会打电话,让其他人也来帮忙。

多媒体播放小鱼重新回到大海的情境。

师:你看,一条又一条小鱼回到了大海,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太在意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亲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了乐于说的机会。案例中的提问显示了对提问顺序的重视。这些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推进主题。

总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课堂有真爱,关注生成,注重技巧,三者共存,缺一不可。虽然我们还在路上,但是我坚信离成功的道路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刘永臻.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07(34).

上一篇:彰显学生主体,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下一篇: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