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NAT综合应用及GNS3模拟验证

时间:2022-10-18 06:02:59

复杂网络NAT综合应用及GNS3模拟验证

摘要:为解决IPV4地址资源紧张问题,NAT技术应运而生。NAT技术将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外网的公有地址,从而实现和Internet用户的通信,在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的同时,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细节,防止了部分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安全作用。由于NAT技术的复杂多样性,造成复杂网络中应用的复杂性,NAT技术的综合使用要兼顾内外网各种要素,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避免网络漏洞,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网络地址转换;复杂网络;模拟验证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14102

作者简介:段江春(1965-),女,中国人民69046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设计;聂行军(1976-),男,中国人民69046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维护;王巧燕(1971-),女,中国人民69026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络优化。

0引言

一个复杂网络的大致结构概述如下:内部有多台路由器Rx,向下连接各部门交换机,部门之间按照职能分工不同划分为不同的VLAN,VLAN间通信使用单臂路由;VLAN1为关键部门,禁止内、外网对该网段的访问;R3通过串行口与外网连接,内部主机可以通过唯一分配的一个公网IP地址访问外网;内网地址为192.168.4.8的WWW服务器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允许外网访问其WWW服务。企业内部复杂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1目标分析和初步实现方案

1.1目标分析

首先,该网络要实现内部相互访问,必须在内部启用动态路由协议,由于私有地址非常充分,在内网地址划分上可以不用太苛求。鉴于目前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结合考虑网络实际,建议采用比较通用的OSPF协议,达到内部网络之间可以畅通。

其次,使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在路由器对内的局域网端口划分子接口,封装比较通用的TRUNK协议,便于以后采用不同厂家设备进行网络规模的扩展。

再次,鉴于VLAN 1的私密性,使用ACL加入数据包过滤,除管理层的VLAN 2可以访问VLAN 1外,其他业务均不能访问VLAN 1,并将该限制应用到VLAN 1的子接口上,以保证VLAN 1数据安全。

最后,配置PAT实现内网对外网的访问,同时配置静态NAT满足外网对内网WWW服务器的访问要求。

1.2初步方案设计

①在内部启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该协议支持VLSM,使内部主机之间可以任意通信,达到内网设计的通信目标;②在连接VLAN 1和VLAN 2的端口上,划分子接口,封装802.1q通用TRUNK协议,实现VLAN间通信以及VLAN和外网间通信;③使用访问控制列表,在连接VLAN 1的子接口上限制非法业务流量通过,保护VLAN 1的安全;④在内部路由器R3上,启用PAT技术,实现内网通过唯一公网IP地址对外网的访问,同时使用静态NAT,使外网主机能够访问内网某台WWW服务器。

2详细配置

(5)配置静态NAT,实现外网对内网WWW服务器的访问。

在R3路由器上设置静态NAT转换条目,使外网地址的特定端口对应内网主机的特定端口: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92.168.4.8 80 200.1.1.1 80,在外网主机上通过网络浏览器输入200.1.1.1地址,可以顺利访问到内网192.168.4.8这台WWW服务器的主页。

(6)在R3上使用命令可以查看地址转换的细节: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在地址转换出现细微问题时,可以使用clear命令清除转换表,实现地址的重新转换。Clear ip nat translations *。

3GNS3模拟验证

通过灵活使用Routerona stick、ACL和NAT结合,可以实现内网访问外网,也可以实现内网部分资源对外网的开放,在私有网络内部,可以结合使用比较成熟的单臂路由技术和ACL技术,实现网络内部信息流动的自由控制。网络功能在Cisco Packet Tracer及GNS3上得到验证。R3路由器承担了所有功能中的很大一部分,要求占用R3路由器软件和硬件资源较多,因此R3路由器的配置要相对好一些,才能保证网络整体的性能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曹申会.端到端的TCP的NAT穿越[J].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13(2):4447.

[2]罗瑞红,申海军.利用CISCO PT软件模拟计算机网络中DHCP、NAT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12):150152.

[3]周新卫,许自龙,刘浪.地址翻译技术在防火墙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2(10):7981.

[4]冷飞.校园网双出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邢台学院学报,2012(4):171172.

上一篇:医药企业网络营销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校物联网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