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知识知晓率探索城区社区健康教育新策略

时间:2022-10-18 05:56:24

从健康知识知晓率探索城区社区健康教育新策略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研究、分析, 了解社区居民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 为加强和探索新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个街道不同人群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和接受信息的途径以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结果 在相关知识的掌握上, 对健康基本知识、慢性病的相关知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随着年龄、职业、社会背景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关键词】 健康知识;知晓率;社区;健康教育

2009年7~8月期间, 对江北区的城区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 以了解居民对健康知识、慢病相关知识、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个人行为、健康知识接受途径、愿意接受的形式等情况。探讨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有效模式, 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宁波市江北区白沙街道、中马街道抽取4个居委会。在每个居委会中抽取若干个楼栋的18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共抽取800人, 回收问卷784份, 回收率98%。其中男性326人(占47.5%), 女性458人(占52.5% )。18~30岁136人(占17.3%), 31~45岁228人(占29.1%), 46~59岁257人(占32.8%), 60岁及以上163人(占20.8%)。公务员36人(占4.6%), 企事业224人(占28.6%), 工人139人(占17.7%), 个体62人(占7.9%), 外来务工114人(占14.5%), 退休183人(占23.4%), 其他(家务)26人(占3.3%)。

1.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基本知识、慢性病相关知识、传染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的方法、预防措施以及主要通过哪种宣传形式获得健康知识、最喜欢参加社区组织的哪种健康教育活动等。调查由辖区责任医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执行。

1.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应用率的χ2检验, P

2 结果

总体上看, 对健康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在性别上对健康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对健康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慢性病相关知识、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愿意接受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

2. 1 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 从统计的数据看,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对健康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均在50%以上(除外来务工人员外);慢性病相关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回答正确率逐段提高。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在50%左右(P>0.05)。按职业分, 公务员、企事业、工人、退休人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 而个体、外来务工以及其它人员对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P

2. 2 健康知识获取的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 公务员、企事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知识主要从报刊杂志中获得。其次是广播、电视及录像和医务人员宣传、知识讲座。而工人、个体、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主要从广播、电视及录像中获得。其次是张贴画(小册子)和医务人员宣传、社区知识讲座。相同职业不同年龄获得的健康知识途径没有明显差异, 但年轻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来自网络。

2. 3 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接受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 不同的年龄对健康教育咨询、讲座认同度为最高(P

3 讨论

近几年来, 健康教育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 正在被广泛开展, 也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和居民认同, 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但由于社区居民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造成对健康的理解、要求不同, 对生活的质量追求也不同[2]。因而对社区健康教育成效的取得形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为今后居民防病治病,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指路灯。查找一些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对不同人群需要进行不同方位的健康教育, 逐渐提高社区居民无病防病、三级预防的意识[3, 4]。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符合群体的需要, 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直观互动的教学手段, 使健康教育内容适合宣教对象, 易被群众接受和理解, 把良好的健康观转化为社区居民的生活理念, 并在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居民提供固定的健康信息交流的场所是提高健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如健康教育馆、某种疾病俱乐部、健康工作站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及医务人员义诊、咨询门诊, 逐渐把健康教育模式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传授、自我保健和社区与居民互动、专家与居民互动、居民与居民互动、居民与仪器互动的运作模式。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着薄弱环节。其实健康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 在中、小学时期得到巩固与加强, 使其从小形成影响一生的健康行为, 如从小养成吃少盐饮食、不食或少食腌制食品。对其成年后的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年女性在社区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后, 对家庭成员的卫生健康行为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帮助, 具有促进提高家庭卫生保健的作用。故成年女性成为健康教育重点人群之一。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不同对象所关注的健康内容不一样, 故因按照不同对象不同需要开展健康教育。比如0~3岁科学喂养、学龄前儿童健康、家庭健康、青少年校外健康、老年健康、更年期健康、妇女卫生保健健康、弱势群体健康、心理卫生、心理调适等, 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实用性强、可操作的“健康链”, 使健康教育在实实在在在社区不同人群和不同人生阶段都能发挥作用。使健康教育真正成为缓解社区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医患关系的催化剂, 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稳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7.

[2] 胡晓云, 陈新, 毛宗福, 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现状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1(1):53-55.

[3] 杨青敏, 林文, 杜苗, 等.上海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分析及对策.天津护理, 2008,10(5):251-252.

[4] 胡锦华.从档案中看上海市健康教育所的发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7,4(2):77-78.

上一篇:体检中心存在的护理纠纷及其防范措施 下一篇:优质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