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2-10-18 04:27:35

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对莱芜市现行的集中供热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集中供热换热站管理 实践与探讨

集中供热是我国三北地区冬季主要的供热方式,也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通过集中供热,不仅能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而且能进一步优化热源配置,提高热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目前,如何科学、高效的输配热源,满足居民采暖和工商业生产用热需求,已成为当前日益紧迫的工作任务。下面,结合莱芜市集中供热实践,对当前的运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探讨。

一、莱芜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

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年平均气温12.7℃,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7℃,自90年代初开始发展集中供热事业,截止2010年,全市集中供热面积520万,汽化率55%。热源以蒸汽供热为主。2009年,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开展了“汽改水”工程,逐步以低温水供热为热源。莱芜市集中供热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热源分布

截止2006年,莱芜市已建设热源厂四座,分别位于城东、城西和城北,热源相对比较丰富,工艺布置比较合理。其中有三座热电厂,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四座热源厂外供热负荷达240t/h,高温水供热能力450万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莱城居民、工业用热需求。

管网及换热站

莱芜市现已建成蒸汽主支管线60km,高温水管网21公里,换热站160个。

(三)主要供热方式

莱芜市集中供热主要由2家热力公司经营。四家热源厂向2家热力公司供应热源。热力公司统一调度、输配,从中赚取差价。

二、供热运行管理体制

(一)运行管理

莱芜市集中供热运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热源厂生产阶段,热力公司调度输配阶段,用热单位通过换热站向用户供热阶段。

(二)建设管理

莱芜市在集中供热发展之初,由于没有供热专项规划,没有专门的供热管理机构,建设资金缺乏。热力公司通过财政贷款,向用热单位收取管网“开口费”,统一建设供热主管网。各用热单位不论大小,都要出资建设单独的汽水换热站及站后的供水管网,并负责换热站的运行管理。热力公司只管主管网建设和蒸汽输配。这种建设、管理方式,在建设初期缓解了市财政建设资金压力,促进了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

计量收费方式

各单位在换热站前都安装了计量表(按吨计量),热力公司按用气量与各用热单位结算。由于没有实行分户热计量,各用热单位都是按建筑面积向用户收取热费。

三、存在问题

1、单位换热站太多,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供热运行中间环节多,要经过三个环节才能将热能输送到用户,运行效率低,热能浪费严重。莱芜市目前供热面积520万,建有大小换热站160多个,每个换热站的平均供热面积仅为3万左右。同时,由于分支开口的增加,造成管网运行失调,管网沿程压力将增大,减小了管网供热服务半径,末端用热质量难以保证。

2、采暖补贴实行“暗补变明补”后,许多单位不再承担换热站的运行管理职责;也有部分企业因破产、改制或其它原因,无法管理换热站的管理工作,造成用户不能正常使用集中供热,单位包供的旧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3、由于供热方式为分户单供,各用热单位均设置小型汽-水换热器,各用户为满足自身的用热,在采暖期擅自调节,从而造成整个管网用热分配失调。

4、运行与管理脱节,供热质量较差。对供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热源企业、热力公司、用户热力站三方互相扯皮,责任不清。

5、计量方式不合理。各用热单位换热站前虽然均按分户计量进行了设计、施工、安装了计量表,但蒸汽使用量以吨计量,而不是以热量进行计量,蒸汽的温度、压力不作为计量参数,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6、收费结算方式不一。供热企业按使用蒸汽量与用热单位结算,而用热单位按建筑面积向户收取暖费。由于供热市场缺乏有效监督,部分用热单位(如小区物业公司)收取的采暖费没有全部用于供热,而是采取时开时停、分时段供热的方式,从中截留了部分热费,用户意见很大。

四、解决方案

方案一:理顺体制,由供热企业直接管理到户。

按照“谁供热,谁收费,谁用热,谁交费”的原则,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逐步让热力公司接管换热站的运行,并向用户直接收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行效率。

方案二:由能源服务公司接管换热站的运行管理。

对城市管网及换热站布局重新进行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结果,对现有的换热站进行合建、扩建或改建,取消小型的换热站,提倡小区或单位集中联片供热,提高换热站的供热规模,并由能源中介服务公司接管换热站运行,负责与热力输配企业结算,向用户收取热费,负责向用户供热。

方案三:由热源生产企业接管部分换热站,并负责管理到户。根据莱芜市总体规划,莱城北部为居住区和办公区,建筑面积近50万,距兴源热电直线距离仅3公里,完全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经对周围用热负荷进行测算,在城北兴源热电蒸汽出口处规划建设一处较大规模的换热站,向市区敷设热水管网,采用一级网直接连结方式,低温热水供热,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为节省投资,应充分利用各小区内原有的热水管网,只建设供、回水主管道。该工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有关供热企业出资建设,政府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建设完成后,可以取消长勺小区、福莱佳园、市医院等近20处换热站,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三种方案对改变现行的供热管理体制都有积极的作用。

五、政策支持

改革现行的集中供热管理体制,前提条件是要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一是要尽快组织编制供热专项规划,使今后的供热管理、运行及建设有据可依,并根据供热专项规划,整合改造现有的换热站。二是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供热费用收支情况的监督,提高供热费用收支透明度和供热质量。三是要科学制定热价。现行热价是按吨或面积来计量,无法判断供热质量的优劣。让一些不讲诚信的供热企业钻了政策的空子,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下一步,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开展相关考察和调研工作,制定莱芜市的供热价格,供热、用热双方按用热量进行结算,提高供热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开展分户热计量工作。对新建建筑,要按分户计量进行设计、施工;对既有建筑,要尽快确定试点单位,并逐步推广成功经验。

六、成功实践

2009年,热力公司接管了朝阳小区换热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取消了市建设小区、国税小区等四处换热站,供热面积达20多万,运行情况很好,说明这种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结论:莱芜市集中供热热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一直沿用原来的 “统包统烧”的福利供热体制,供热企业只管输送蒸汽,没有将换热站的建设纳入管理,也没有统一科学的供热规划,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等设施建设管理滞后,没有有效利用热源,造成效率低,浪费大,群众意见多。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供热运行管理体制,逐步让供热企业接管换热站的管理,做到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同时,要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做好热计量改革、热费改革等相关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集中供热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SA213-T91钢焊接质量控制 下一篇:试论GPS RTK地形测量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