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饲养泥鳅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18 03:52:32

摘要 通过对引进饲养泥鳅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农民发展特种养殖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并提出泥鳅养殖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泥鳅;引进养殖;失败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95-01

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技术性很强的特种养殖项目,它对鳅种的来源选择、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水平及防护措施的落实都具有严格的要求,养殖户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各个环节做到疏而不漏,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来说的确很难做到。2013年,萧县龙城镇万达家庭农场修建高标准泥鳅养殖池20口,面积2.33 hm2,并配备小口机井11眼,2014年初,冯浩天、欧航航等8户承包了该农场全部养殖池,先后从河南范县、安徽五河引进泥鳅种苗进行饲养,经过近9个月日夜辛劳,最后因各种原因和问题导致养殖失败,泥鳅成活率、回捕率、产量很低,每户经济损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让人痛心,为提醒广大养殖户引以为戒,避免步其后尘,特撰写此文分析此次引进养殖失败原因。

1 泥鳅养殖失败的原因

1.1 经验不足,盲目上马

在确定承包养殖池进行泥鳅饲养之前,8位养殖户对泥鳅的生态习性、养殖技术管理、病害防治知识等一无所知,对泥鳅苗种优劣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不了解国内人工养殖泥鳅市场行情,对泥鳅养殖风险性估计不足,最重要的是缺乏泥鳅养殖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上述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同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仅凭电视广告和场家提供的片面的养殖技术信息凭感觉盲目上马,导致后来在苗种选择、饲养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敌害生物防护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引进饲养失败应是意料之中,不能不让人深思。

1.2 苗种引进存在很大问题

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苗种选择是养殖户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技术考验,如果选择放养的苗种质量不过关,将为后面的管理、生长、养殖产量、回捕率和经济效益带来无穷后患。据事后调查分析,此次苗种选择放养存在很大问题,从最后起捕情况得知,此次引进仅存活下来的泥鳅品种就有6~7个,起捕时成鳅颜色混杂,规格大小不一。此次引进的泥鳅苗种放养后成活率仅为50%~70%,苗种放养后伤亡损耗大,导致产量和回捕率很低,经济损失惨重。其中1口池塘放养苗种逾500 kg,到最后起捕商品鳅也仅为500 kg左右。

1.3 饲养管理技术不过关

本次参与承包的8位养殖户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池塘养殖泥鳅,对泥鳅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养殖经验技巧更无从谈起,仅凭场家提供的粗浅片面的养殖技术信息,盲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养殖项目,又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高薪聘请专家长期驻场指导又不现实,只能由自己摸索,再加上苗种放养带来的后遗症、泥鳅饲料价格高、市场行情因素等影响,最终无法逃避养殖失败的现实。失败的实践证实,没有掌握熟练的养殖技术,缺乏养殖的经验技巧,盲目实施一些高投入、高产出、技术含量高的养殖项目是非常有风险的。

1.4 水质管理和防护措施落实不过关

池塘高密度饲养泥鳅,水质的管理调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水质老化,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指标升高,导致养殖过程中泥鳅病害增多。夏季水温高,池塘高密度养殖投饵量大,鱼类排泄物增多,天气变化无常,水质极易变差,这项难度较大而又非常精细的工作对缺乏经验的养殖户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直接将过多的井水注入池塘会引起泥鳅的应激反应,经常注入井水也不利于泥鳅生长。此次引进养殖泥鳅,从放养苗种开始就没有加盖网来预防天敌危害,致使后来放养的泥鳅苗种受鸟类危害严重而一筹莫展,也是导致此次养殖回捕率低、养殖效益极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不能科学用药,造成用药过后泥鳅死亡更加严重也是养殖效益差的重要因素。

1.5 市场行情因素的影响

在做出引进养殖泥鳅项目决定之前,养殖户缺乏对国内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对泥鳅市场供求前瞻性和预测能力不够,对泥鳅养殖风险性估计不足,本次引进的苗种质量差、价格高,商品鳅价格偏低也是此次引进养殖经济亏损的一大原因。

纵观此次引进养殖泥鳅全过程,该农场养殖户在各方面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实施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养殖项目,最后造成引进饲养失败,经济损失惨重,望广大农民朋友在选择致富项目时头脑要十分清醒,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千万不可盲目从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农村养殖户从事特种养殖的措施

2.1 做好市场调查

对新发展的项目市场行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好对市场行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发展项目风险性作充分评估,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2.2 熟练掌握养殖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最好先做小规模试验养殖,获得一定效益及实践经验后再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2.3 注意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是发展泥鳅养殖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无病无伤、品种纯正生长快且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进行放养[1]。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建立良种场,自繁自育,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外购的风险性,外购苗种一定要到有资质的繁育场引进[2]。

2.4 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操作要细心,用于养殖泥鳅的水源最好选择河、湖、水库等天然水源,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溶解氧达到3.0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0,池水透明度以15 cm左右为宜,水质调节总体要求是“肥、活、爽、嫩”,最好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加强病害防治和防护措施的落实[3-4]。总之,要在各个养殖环节都做得非常严密,确保无任何疏漏,才能获得养殖的成功和高效益。

3 参考文献

[1] 徐如卫,俞奇力,杨福生,等.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河北渔业,2015(2):30-31.

[2]杨光维,赵磊,刘程才,等.伊犁河谷泥鳅活水高效养殖技术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65.

[3] 王爱军,何纯希,刘辉.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5(8):33.

[4] 原立芳,李燕华,夏迎秋,等.“鄱阳湖1号”泥鳅高效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5(3):8-10.

上一篇:独山县水果型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下一篇:测土配方施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