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观察多思考勤表达

时间:2022-10-18 03:37:26

会观察多思考勤表达

习作难教,学生怕习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是语文的综合训练,它所涉及的范围广,小到词语、标点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大到题材的筛选,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推敲,可谓考究不尽。面对这么复杂的难题,想让初学习作的学生轻而易举地写出比较像样的文章来说肯定是不现实的。试想,一个木工不具备锯、刨、凿的基本功,能打造出理想的木器来吗?同样,学生习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

一、观察

1.观察要有目的

农村的春天美丽多彩、鸟语花香。一次我带领三年级学生观赏春天的美景。一到野外,他们觉得这也新鲜,那也美,样样皆好,可回到教室进行习作时,头痛犯难。问其故,原来是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只是一看而过,如过往云烟,不留什么印象。这就是观察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我向学生提出这次观察是为习作服务的,要求每人观察一种花,重点是观察它的形、色、味。等学生明确了观察的任务再次观察,回来以“××花”为内容写片段,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2.观察要有重点

观察不仅要有目的、有顺序,还要有重点。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写作,而观察的重点应由写作目的来决定。这好比裁缝缝制上衣,前襟、后背跟袖子、领子、口袋比较起来要大得多,因为前襟、后背是上衣的主体,其余则是次要部分。如果把次要部分和主体都做得一样大就惹人笑话了。同样一篇文章,也有主次之分。一般文章的主体部分即重点,其内容丰富,写得也具体,这就要求作者在观察中把它作为重点,集中注意,细致观察,在感知事物的细节上下功夫。为了对学生进行某事物观察以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起初观察重点可由教师确定。

二、积累

现行的语文教材思想性强,词汇丰富,句式规范,布局合理,艺术精湛,难度适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范文。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例子”,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在学习实践中,尤其要教会学生理解和品味语言的方法。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习语言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阅读时不分析、不理解就无法体会其思想感情,不体会思想感情就无法评价语言文字的优势,就无法知晓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学习语言必须经历理解、品味、分析、内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学生把握了阅读、理解、品味语言的方法,形成能力,就为积淀语言材料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上一篇:生成智慧缘于老师的“森林”意识 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