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影响及其原因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1:21:06

科学技术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影响及其原因的思考

【摘 要】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人的工具理性片面高速发展,而价值理性则越来越被边缘化,其间的平衡关系逐渐被打破,并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科学技术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影响原因,对找到二者的平衡点,使二者重新整合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有时还指生产知识的活动和过程”[1]。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空想。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又可以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指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边界日益模糊,因此科学和技术经常被统称为“科技”。

科技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作用。科技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让・拉特利尔认为:“在科学和技术中,我们都发现了一种活动,它是社会化地组织起来的、有计划的、追求自觉选择的目标并且基本上是实践性的活动”。由此可见,科技发展的方向,完全是由人决定的,而人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生物,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受到理性思想支配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理性分为两种,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所谓“价值理性”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价值理性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所谓“工具理性”,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强调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行动仅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

一、科学技术对工具理性和对价值理性影响的表现

爱因斯坦认为:“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有两种方式:一是科技直接地、并且更大程度上在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二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2]。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科技对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均具有影响。科技在引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促进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断发展,但是二者的发展速度却有着天壤之别。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本应当是共生共存、平衡和谐的,然而科技对于工具理性的巨大促进作用,使工具理性发展的速度远远大于价值理性,进而打破了这种平衡关系。工具理性的飞速发展和价值理性的滞后所产生的问题已经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是生态自然,科技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自然。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自英国工业革命后,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工具理性的泛滥和价值理性的缺失促使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诸如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酸雨等多方面的自然灾害,生态系统早到严重破坏。这些灾害并不是自然自身的规律,而是人类种下的“苦果”。

其次是社会生产和消费领域。生产本应是人类的一种自觉、自由的,能够体现其主体价值和创造精神的活动。科技使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更新,也使生产活动越来越显露出一种非人化的特点。人由在生产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沦落为可资利用和算计的客体,由生产活动中的目的性存在物沦落为生产工具,沦落为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体制中的附属品,成为与机器零件同质的东西 [3]。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取代了大脑的思维,成为了唯一的心理活动方式,物质的享受主导着生活,精神却越来越空虚。

再次是文化领域,尤其是人文科学领域。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本应是统一共存的,但现在却越发显得格格不入。科技的发展使得工具理性的方式得到大力推广,成为人衡量事物的普遍方法,从纯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人文科学完全不符合工具理性所架构的范式,被工具理性征服的现代人越来越轻视人文科学。殊不知,具有生命性和丰富性的人文科学是难以用数学的方法量化计算的。

二、科学技术对工具理性和对价值理性影响的原因

首先,科学强调实证性,技术强调实用性,与工具理性不谋而合。科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工具理性的载体。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工具,其作用是从对物质资料与自然界改造开始的。在这一点上,工具理性要远远优于价值理性。科学技术的研究手段更强调客观性,更关注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得有效的物质资料。在科学技术投射于物质世界,特别是生产资料中得到重大积极作用的时候,工具理性瞬间完成对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大支配,形成了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主导地位,也导致了价值理性的衰退。

其次,科技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极大地膨胀了人类的欲望。环境经济学有一个著名论题叫“杰文斯悖论”,即“某种特定资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会随着利用这种资源之技术的改进而加快,因为技术改进会使以这种资源为原料的产品第价格大幅度降低,而价格降低会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驾驭了科技的工具理性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却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对资源的需求,更进一步削弱了价值理性的影响。需求和欲望使人把科技仅仅作为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只看到短期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生存利益。而价值理性的缺失也反作用于科技,造成了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进而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再次,“人类中心主义”下的现代思维在科技推动工具理性全面“压制”价值理性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中心主义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存在于西方文明之中,并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逐渐蔓延全球。人类中心主义以征服自然为核心,与工具理性形成了同谋关系。在二者合力下,科学技术获得空前的解放,日益成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去撬起世界的杠杆。而以技术理性为代表的工具理性更是在这个温床中得以长足发展,取代了人们心中一切神圣的、崇高的评判,理性作为人类启蒙的核心价值反倒违背了另行的初衷,正如霍克海姆所言:理性已经堕落为工具理性。

结 语

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指出:“我们认为今天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恐惧的地步,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找到科学技术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科技与人类、自然和谐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2.

[2]爱因斯坦.科学与社会[M].转引自 G.希尔贝克.N 伊耶,西方哲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石义华,赖永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的断裂与整合[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00-103.

上一篇:县级电视台频道节目包装 下一篇:现场报道在新闻采访中的关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