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校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1:06:27

关于民办高校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增强和生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民办高校必须进一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走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文章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高端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内涵、民办高等教育高端化与国际化的必要性,同时从民办教育资源优势等方面,论述了民办高等教育高端化、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育高端化 国际化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17-03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社会信息化“互联网+”使得传统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经历着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挑战。高等教育实施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它不仅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所接受的教育理念,而且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实践。世界各国很多“常青藤”大学都借助国际化发展战略,持续保持了其在世界教育文化新中的引领地位。随着生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的民办高校必须调整定位,坚持走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杀出重围,闯出新的天地,为民办高校营造好的发展环境。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在高端化与国际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率先进入了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何为民办高等教育高端化与国际化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它不但是一种具有全新理念和追求的教育思想,更是能够推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在改善教育环境,进一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教育运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典型特征是开放性、融合性和跨国性。国际上有关组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曾经做出过解释:“高校将自身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与跨国界、跨文化等观点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扩张之后,已经进入了相对平稳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民办高校无论是在政策环境、资源配置、学校数量、学生人数抑或是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公立高校相比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站在全球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优化教育结构布局,从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设置专业独特、学生高就业率等角度入手,寻找新的视域,形成与国家生产力布局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衔接的突破口,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就成为民办高校在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因此民办高等教育高端化与国际化,具体来说,就是指通过优化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国外、国内教育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积极地走出、引进、消化、融合、开发等立体化的手段,精心培养一批“拿得起,放得下,走得出,冲得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民办高等教育高端化、国际化的必要性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随着全球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民办高校无论是为了培养全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是为了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都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1.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办高校在规模、师资、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以传统的方式同公立高校同质化办学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公办高校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民办高校在高水平师资、资金、办学条件等方面也将限制其快速发展,加之我国目前高校适龄人口已逐渐呈现出日趋减少的态势,进而导致民办高校面临着生源危机。因此,民办高校调整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所现有的资源,面向国外,开展国际合作,能够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其一,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扩大学生来源;其二,可以向境外借智,迅速提升办学水平;其三,可以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甚至可以选择到国外条件合适的地方开办分校,从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2.民办高校为社会不同收入群体接受教育提供了方便和条件,以及个性选择的多样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净值家庭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根据海银财富联合胡润百富的《2015年度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白皮书》提供的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5月,中国内地已有7.8万亿万富翁和121万千万富翁。同时,中产阶层也在快速扩张。由于高净值家庭和中产阶层特别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对公立学校的教学条件表现出不满意,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国外抑或是国内民办高校在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教学设备、学生宿舍等方面的软硬件上,期望通过接受国际教育、高端教育,提高子女的整体素质。比如,在住宿、就餐、教育特色等方面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机会,从而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民办高校高端化、国际化恰好可以为这类人群以及其他一些能够接受相对高额学费的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引入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洋为中用”,大力提升民办高校教育的内涵。选择教育是老百姓的基本权利和主观要求。然而,无论是在我国抑或是其他国家,公办高校往往是基于相对统一的教育模式、教育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们对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追求。民办教育作为选择性教育,通过国际化既可以引进先进的国外教育理念,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机制,同时还可以引进优质的师资资源,从而共享国际优秀的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

4.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引进竞争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机制、资源,一方面能够使民办高校管理者、广大教职员工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另一方面,独辟蹊径,才能够与公立高校“逐鹿中原”、“分庭抗礼”,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民办高校实施教育高端化、国际化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令人Q道的成绩。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如何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找到进一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融合之路?如何在困境中走出更加适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融入到教育国际化的大潮当中。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在实施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动性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一直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最前列。与公立高校相比,在自主产权、办学特色、管理决策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民办高校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婆婆”少,具有公立高校无法比拟的自主产权;对于公办高校来说,这样的探索在现行体制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自主产权、办学特色、管理决策等优势是我国民办高校自身实施国际化所必备的有利条件,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2.民办高校市场化办学理念强。近年来。一大批民办高校通过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都紧紧盯住市场动向,使自己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与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赞誉与广泛关注。

3.民办高校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高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民办高校实施国际化合作战略必然吸引国外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重新审视和改革我们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进一步夯实教学质量体系,放开手脚,增强国际办学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只要是实践证明,引进的办学方式、开设的各种专业、设置的各种课程是能够被广大学生和家长所认可,并被社会、市场所接受的,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办起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不断拓展自身的办学空间和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

4.民办高校对外合作吸引力强。国内一大批民办高校充分利用自身执行力强、灵活性大等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外“常青藤”大学的合作,采取“2+2”、“3+1”抑或是“1+3”等方式,让学生在国内学习1~3年,之后去国外学习1~2年,双方课程与学分互认,学生可以拿到国内外两所学校的文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优秀教育资源,借高端化、国际化之路提升了民办高校的内涵。以北京某学院为例,他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一是聘请美国有资质的教师开展英语、旅游管理等课程的专职授课;二是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别去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进行实习;三是小语种学生可以去西班牙接受专业培训,学费也很低,每学期为500欧元;四是可以派遣学生到古巴等拉美国家续本、考研抑或是工作;五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研究,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从而使学生的发展道路更加开阔,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该校对外合作办学的多渠道方法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四、如何进一步开展国际办学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等民办教育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审批机制尚未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其二,经费、师资力量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其三,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层次不高,难以保证外方合作者的教学方法、学术声誉、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等方面的高质量,等等。因此,民办高校要想真正做好与国际上“常青藤”知名高校的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在推动民办高校开展高端化、国际化办学过程中,首先,各级政府要改变过去对民办高校的偏见与误解,要为他们走向高端化、国际化提供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充分认识民办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产学研合作、培养和造就应用型、技能型高端人才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民办高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重点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在能够为当地资源、特色、产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办学迈向新的高度。

2.要接好“地气”,精心打造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独(特)”,从而以自身的发展和声誉赢得国际名牌大学的认可。西南地区某城市科技学院根据自身特色,从2014年开始开展海外游学项目,积极与国外名校的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和辅导员参加海外游学活动,通过深入体验海外生活,开拓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师生适应多元文化,树立教育国际化意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几年来,该校已持续多批次开展这种活动,教师与学生都受益匪浅。

3.要建立自我监管、评估体系,坚持“优胜劣汰”。在开展国际办学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设置专业,开展项目合作。要对国外教育机构开展资质认证,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师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与评估,决不能只要是“洋”的就是“好”的,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定期抑或是不定期地进行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地采取多种手段对合作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与评价,坚持“优胜劣汰”,确保规范办学与质量办学。同时,要对国家所支持的重点项目,采取专项重点资助,积极鼓励其办出特色,办出成绩。以青岛民办高校为例,他们根据当地特色,提出引进的国际办学合作项目,主要是在:海洋开发、船舶海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充分利用了当地优势,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要“借鸡下蛋”,利用本地资源,通过积极开展与国内名牌大学的携手合作,实现优质校外、国外资源共享。曾几何时,我国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也像公立高校一样,人有我有,一哄而上,没有培养和打造自身特色,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被社会所接受。因此,必须脚踏实地,植根于中国,将先进的国外专业、课程与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的真实需求进行“汉化”,这样才能培养出深受社会各界与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实用性、动手型人才,才能形成独特的优势。

五、民办高校教育高端化、国际化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培养人才的主动权,谁就占领了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地,“牵一发而动发全身”。目前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明显地摆脱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城市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起步早、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已经走在了教育高端化、国际化的前面,高校的分布格局以及城市教育、科研地位将会重新洗牌,民办高校教育高端化、国际化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共同为民办高校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国家和教育部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有着明确的态度与积极的支持。只要我们树立教育国际化意识,凝心聚力,先试先行,转变观念,率先突破,勇敢迈出走向国际化道路的步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做教育高端化、国际化的促进者,就一定能够杀出重围,闯出新的天地,将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吴军安,岳佩麟.董事会决策体制下民办高校党的工作机制的内涵、结构及其特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7)

[2] 苏顺民(导师:谷贻林).湖南省民办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发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6

[3] 刘孙渊(导师:张乐天).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3

[4] 张晓.开放的中国充满活力.国际人才交流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402167)

(责编:若佳)

上一篇:来一次彻底的“断舍离” 下一篇:试析现代审美特征及其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