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18 12:11:22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细节;教学目标;创设情

境;突出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6―0067―01

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落实教学主体,不能触动课堂教学,不能引起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变化,任何改革都难有实质性的成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教学细节,突出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有效的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高效的课堂,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二、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因此,它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切实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准则。当然,从学生出发并不是不按教材,胡编乱造,而是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出发,选择其薄弱的加强,对其掌握好的可以适当拓宽。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个性实际,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够切合实际地设计各个环节。

三、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陶行知说过:“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与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突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相当缺乏,普遍存在着学习行为被动化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安排。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被造就成为课堂的傀儡、知识的奴隶,当然不可能组织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因此,我们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上来。把课堂交给学生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当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还要受到教师素质、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客观上讲,目前,课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还很难从根本上消除,需要长期不懈地探索、创新,不断地生成实践,唯有如此,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有效呈现。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病理学导学案的编写 下一篇: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