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提琴》谱写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2-10-18 11:49:40

《红色小提琴》谱写的艺术人生

[摘 要] 《红色小提琴》是一部略带神秘色彩的影片,该影片通过叙事方式向我们讲述了小提琴颠沛流离的生命历程,音乐在该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该片的一个重大卖点。本文从音乐的主题、结构和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阐述音乐在电影里面的运用,电影音乐的表意、叙事和营造意境等作用。

[关键词] 影片;《红色小提琴》; 音乐叙事; 电影音乐

画面只有在音乐的诠释下才有动态感,音乐似乎成了影片《红色小提琴》中的灵魂,缺少了音乐的电影,就缺少了灵性。影片中的音乐是由著名作曲家柯瑞格里亚诺创作的,他的作品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音乐,交响乐、室内乐都在他的创作范围内;而歌剧、芭蕾舞这些都在他创作的古典音乐当中。他曾不止一次被提名奥斯卡,在电影原创音乐方面有着不菲的成就。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各种带有特色文化的练习曲、舞曲依次出场。小提琴的挑战性演奏把剧情一波又一波地推向了高潮。小提琴家约夏·贝尔负责片中的演奏部分,约夏·贝尔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在欧美两洲都享有极高的评价。其实抛开这些评价,从片中小提琴的演奏部分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湛演技,他演奏出来的旋律深深地折服了许多观众,更有甚者称他为帕格尼尼再生!这么多知名人士的共同打造,让影片与画面相映成趣,获得如此收益那也是理所应当。

一、电影《红色小提琴》

电影《红色小提琴》曾红极一时,这部电影由吉尔德(Francois Girard)担任导演,多国著名演员跨国合作演出。在1998年不仅拿到了加拿大的多个影视奖,还拿到了日本的最佳音乐奖。不仅如此,《红色小提琴》在2000年还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在音乐故事片中拥有极高的美誉,是世界少有的优秀作品之一。

红色小提琴的流浪历程伴随几代人的沉浮,小提琴的到来与主人公之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至今。这把小提琴流传了三个世纪,五个大洲,无数个国家,但人们因为红色小提琴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音乐的魅力,这是艺术的共鸣!尼古拉把亡妻的鲜血和自己满腔的思念托付在琴身上,这别具一格的制造就折射出它命运的不平凡。漂泊的岁月,经历的曲折都没能将它摧毁,反而与主人擦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火花,它是否在告诉我们:只要有爱,任何困难都会有烟消云散的那天。影片中5位不同命运的主人公与小提琴之间的故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他们对小提琴的痴迷:小提琴承载着尼古拉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卡斯帕尔在睡觉时都不愿放手,波普哪怕是在他挚爱的情人面前都会紧紧握住小提琴。这样的事例鲜明地表达了他们对小提琴的情有独钟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永不分离的阶段。项蓓甘愿冒生命之险来保护小提琴,说明小提琴对她而言已经超出了生命之重。拍卖会的开展让了解小提琴的莫里斯察觉到了危机,对艺术狂热的他,铤而走险地掉包把小提琴送给了女儿。与此同时,他也实现了小提琴真正的价值,莫里斯最初的愿望,即作为永恒之爱的象征和艺术与生命之间的纽带。主人公们用生命来捍卫艺术,是整部影片的导火索。巫师的预测连贯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主人公的命运投影在一张又一张的塔罗牌上,同时也为影片埋下了伏笔。小提琴的拍卖声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跌宕起伏的剧情吊足了观众胃口,同时也凸显出导演的才华。

二、用小提琴谱写艺术人生

——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音乐分析 (一)音乐的表意作用

音乐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理解,同样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多释性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多释性从表面意思来说就是对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这只是对于一般音乐作品而言。电影配乐在这方面要求比较严格,确定性比较强。对配乐创作者来说,他不能把无关的主观情感融入作品中,他必须以情节为依托,然后根据剧情需要来进行创作,突出剧中情绪,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观众欣赏电影配乐是比较感性的,他是根据剧情来感受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情感不能脱离电影本身范围,所以配乐应与剧情相融。从配乐本身来说,音乐是为了烘托气氛铺垫情节,所以必须与画面协调一致,这在电影配乐中相当重要,由音乐作为引导,带观众感受剧中人物的情绪,有了对剧情的了解和感受,配乐的目的就达到了。

电影配乐的表意作用在《红色小提琴》中的第三部分有了具体的表现。影片一段有吉卜赛文化的音乐,如果仅仅从音乐的角度来欣赏的话,它展现了吉卜赛人的热情及地方风情,这是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但如果加上片中情节,感受又有大大的不同,观众会跟随画面的内容去感受音乐,小提琴在不同人手中演绎出不同的乐章,同时它体现出来的是小提琴颠沛流离的命运,主体成了小提琴而不再是吉卜赛人。这部电影把对音乐的阐释切入在许多年后小提琴经过多个国家流浪后的最终结局上。映入眼帘的画面是来自世界各地、不管季节变换的一群互不认识的人都集聚在一起享受小提琴带来的快乐。而它的主要背景依旧是一首悦耳的吉卜赛音乐和那把红色小提琴。

(二)音乐的叙事作用

电影配乐是依附剧情和情绪而生,它仅仅起到一个画面辅助的作用,不能成为电影叙事的主体。它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不会从头到尾都出现在剧中,它会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剧情中,不需要刻意地去安排,于是电影配乐是不完整的。配乐的作用就是衬托,在需要的时候衬托,在不需要的时候退场, 所以它不需要有多么抢眼。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结构相对比较零散,只会一小段一小段地出现在影片的某个片段中,可是它每次的出现都能将气氛渲染到高潮。配乐讲究的是自然融入,即使在一部电影中出现多次,也不会让观众感到反感。《红色小提琴》中五个主人公出现,演奏出来各具一格的配乐并没有让整部影片显得不协调,相反它把整部影片中的精神紧紧地糅合在一起,却又分散在各段剧情中。它们没有特定的格局,却在同一主题的号召下向相同的方向变奏演绎,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脉络,这种主题式的结构网络全片。其次,配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通常都会比较完整,但在与画面进行匹配的时候通常都不需要考虑音乐是否完整,它只需要达到情节所需要的情绪或气氛,所以在素材上有比较大的选择性。配乐是否合适只要看它是否符合剧情,至于切头还是去尾那些都不那么重要,把需要的音乐嵌入画面,主要是起到辅助作用。

上一篇:行走在色彩的画廊中 下一篇:瓜棚纪事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