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地方纸媒对新闻信息的取舍

时间:2022-10-18 11:40:14

网络时代地方纸媒对新闻信息的取舍

【摘 要】本文探讨了媒体进入网络传播阶段,地方纸质媒体在新闻信息上如何取舍,以进一步吸引诸多受众。

【关键词】网络化 地方纸媒 民生新闻

网络化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让新闻传播的地球村特性不断加深,作为地方纸媒,如何应对新阅读时代生存空间的拓展?归根结底在于纸媒扬长避短,用更好的形式、更鲜活的内容、更亲民的姿态表现传统优势的过程。纸媒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今天的我们很难预判,但从新闻传播的最终接受层面来看,所有的新闻信息最终都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精彩的内容与开放的心态、智慧的应变、先进的技术同等重要,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更加重要,在前有全球新闻传播网络化的压力,后有区域性报业集团的不断进逼下,地方纸媒的出路之一在于从深度、精炼、贴近性等多方面挖掘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采用平民的视角,以平民化的表现方式,关注和表现与普通百姓生存发展相关内容的一种新闻。地方纸媒植根于本土文化,其新闻传播中掺杂了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层次解读。为百姓鼓与呼,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让管理层掌握第一线的民生疾苦,进而实施媒体舆论监督的义务,为民生问题建言献策,提供帮助平台,地方纸媒才会在赢得社会各方关注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其影响力与公信力亦从中得以提升。

做足深度文章

当下的新闻信息传播空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信息表达和传递渠道变得前所未有的畅通和丰富,资讯的传播更具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除了传统的信息来源渠道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外,手机即时上网让信息传递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而利用博客、微博等方式,信息的捕捉更不会因地域界限而阻隔,不会因渠道差异而滞后。“平的世界”让今天的我们进入“新阅读时代”―― 一个受众从被动和单一接受到主动和多元汲取的全新时代。在铺天盖地的阅读渠道中,传统强势媒体报纸优势不足,尤其是纸质媒体劣势更加明显。其出版时间相对固定的局限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当新闻信息一经传出,“平的世界”里人们即可通过各种线上渠道阅读到所有的资讯并参与其中,等纸媒刊登时所有信息已成旧闻。这样的挑战下,纸媒如何突围,笔者认为需要做的是从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更新,用深度的民生新闻文章吸引诸多对信息内容本身兴趣较足的受众深入其中。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地方纸媒扎根于某一区域,做足“地方”文章才能吸引某一区域的受众,这其中民生新闻是重中之重。2011年3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梧桐树与地铁建设之争,最后参天梧桐得以幸存,其最初是因为一名网友在微博中将被砍的梧桐树照片上传,由此引发大量关注和跟贴支持,但事件解决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后南京本地纸媒给予的相当程度关注。2011年下半年,明光市泊岗乡3000万斤无公害萝卜滞销,这一信息在社会上流传后,除了引起网络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外,《滁州日报》和《皖东晨刊》还组织记者深入泊岗乡的田间地头,深入了解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后,《“萝卜啊萝卜,何时才能卖完你”》等系列文章相继刊登,萝卜为何滞销?萝卜销路在哪里?农民得到的经验有哪些?系列有深度的文章一一奉献到读者面前,最终促使了这一事件的妥善解决。

放大民生声音

网络媒体就是泛指的“自媒体”,微博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自媒体”的内涵,每个人不仅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信息的海量、方便、即时、互动,这样的阅读体验轻易就能让人心动并着迷。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影视明星和其他公众人物都热衷于微博。而在时下的新闻信息传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突发事件微博滚动播报已越来越常见。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最大优势就是传播速度的“快”。每个人都是新闻信息的潜在第一者,而信息一经,经过关注的人转载、评论等,信息就简单而迅捷的广为人知。这样的人际传播方式,其实是与新阅读时代的需求相吻合,其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甚至远远超过门户网站。但冷静的背后,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与来势汹汹的“自媒体”传播竞争,传统纸媒并非毫无招架之功。

对于深深扎根于某一区域的地方纸媒,其受众层绝对多数均在区域范围内,这也意味着这些人的信息价值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纸媒的信息取向。对每一个人来说,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事莫过于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对纸媒的受众层来说,每一个“柴米油盐酱醋茶”信息都会引起相对应受众的密切关注。但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信息的传播中,“自媒体”占据了信息的快捷性,但其信息传播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权威性,而地方纸媒能有效地填补这一空白。2011年11月,滁州城市供水的主要取水点――西涧湖周边环境整治进行半年后,仍有诸多问题残留,市民对此议论纷纷。有鉴于此,《皖东晨刊》记者跟随执法人员一同进行实地探访,随后《谁还在污染着我们的“大水缸”?》等系列文章出炉,文章通过实地目击和背后思考的方式,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进展等娓娓道来,促使了该地环境整治工作的加速进行。

介入不越权

网媒时代,出于获取新闻的线索等情况,纸媒不可避免与网媒产生不自主或自主的互动性,网络成为地方纸媒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诸多地方纸媒为对瞬息万变的新闻发展进行实时追踪、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大新闻报道影响力度,纷纷开设自己的网站。如笔者所在的滁州日报,在滁州新闻网开办后,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遗余力地炒热西涧论坛,与民生相关的新闻均通过纸媒、论坛互动,既实现了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提升,又有效地拓展了纸媒新闻线索来源。

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中,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时下许多民生事件在纸媒、网络、微博等多媒体的介入下,强大的舆论很容易加强舆论的强势权利地位,尤其是网民的参与,在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表现百姓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很容易非法强行闯入社会个体的私人空间,公开个人隐私。这也提醒着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新闻媒体越权干预司法、立法、执法,或以保护弱势群体的面目出现,或以政策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自居,这是非正常的一种表现。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新闻媒体在妙笔著“文章”的背后,是介入事件进程但并不介入事件发展,新闻媒体只是新闻信息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所刊播的信息一定要尽可能站在第三方的公正立场。

参考文献

①席雪浪,《多媒体时代助推民生新闻影响力》,《新闻界》,2008(6)

②薛政,《新阅读时代与报纸生存空间》,《新闻实践》,2011(7)

③吴天祥,《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新闻世界》,2011(9)

④孔丽颖,《报纸民生新闻的重要性与操作性》,《新闻三味》,2008(Z1)

⑤董丽霞,《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思路》,《中国地市报人》,2011(10)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叶水茂

上一篇:如何做好采访策划 下一篇:浅析新闻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