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实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

时间:2022-10-18 10:35:38

柚实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

柚实瘿蚊又名橘实雷瘿蚊,俗称柚瘿蚊、红虫子等,在国内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柚、橙、柑、橘、香橼等果实,近年在江永香柚园发生危害呈趋重态势。据气象记录,柚瘿蚊幼虫开始入土越冬的10月降雨量76.8毫米,较2012、2011年同期分别多2.24倍、33.79%;气温最低的1月日均温9.46℃,较2012、2011年同期分别高1.74、4.41℃,即2013年柚瘿蚊越冬温湿条件很好,2014年可能更加严重发生危害。为控制该虫发生危害,总结近年研究结果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危害症状

柚瘿蚊以幼虫危害柚果白皮层(中果皮),不食果肉;果表虫孔周围呈黑褐色,附有流胶物,果皮内虫道弯曲呈红褐色,有红色粉末状物。被害果外观呈不均匀未熟先黄而落果,未落柚果不仅外观商品价值低,而且不耐贮藏。

2 年生活史

在江永县年发生4~5代。以第4代老熟幼虫于10月开始入土越冬,少部分在果内越冬。冬后在土中越冬的幼虫3月底4月初气温高于13℃时开始活动,气温稳定通过18℃5天以上进入预蛹,4月中、下旬气温上升至20℃时开始化蛹羽化。以第一生最整齐,其它世代重叠发生。全年有4~5个危害高峰期,山区型柚园危害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11月中旬;平原型柚园为5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且以第2个高峰期危害最严重。

3 综合防治新技术

3.1 恶化发生危害环境

3.1.1 改善树冠光照 开花授粉前,对郁闭度大的成片柚园,行间开出宽0.5~1米的光路;对主枝或副主枝多于5个以上的柚树,疏除1~3个直径5~10厘米的大枝,开出“侧门”或“天窗”或“侧窗”;对园边防风乔木整理,砍除严重影响柚树正常生长的全部树枝。

3.1.2 改善土表通风 4月中旬前,清除距柚园5~10米以内全部杂草,将园外自然风引入柚园;清除恶性杂草,特别是藤本恶性杂草,扫除园内通风及土表用药障碍;清洁柚园土表,深埋落地枯枝落叶。

3.1.3 改良土壤结构 气温在18~20℃,对柚瘿蚊发生危害重点区域松土或旋耕碎土,破坏蛹室杀虫,方便土表用药。

3.2 防治越冬代成虫

3.2.1 养虫测报 气温上升至18℃,在重点区域树冠下取土,浸洗――盐浮捕虫蛹,室内饲养,观察发育进程,始见成虫即树冠和土表同时喷药防治。

3.2.2 土表用药 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前7~10天或谢花末期开始用药,隔10天再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土表用药可选40%~50%辛硫磷乳剂0.5~1千克/亩、3%辛硫磷颗粒剂3~5千克/亩、10%毒死蜱颗粒剂1.5~2千克/亩。

3.2.3 诱杀成虫 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前7~10天或始盛蛹期开始挂自制黑色粘虫板(黑色塑料板或黑色厚膜加粘虫胶液),约15天喷涂1次1∶1的沙田柚香精油和异己二醇混液。

3.2.4 全面喷药 始见成虫或4月中下旬或谢花末期开始喷药,约7~15天1次,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药剂可选辛硫磷或毒死蜱与甲氰菊酯复配农药。

3.2.5 用药范围 全部柚园和柚园外5~10米以内的土表或杂草,其中土表用药尽量使药液浸入土层5厘米以上。

3.3 追杀第一代幼虫

3.3.1 适时摘除虫果 疏除畸形果并集中处理;幼果直径达5厘米后,第一代虫果约10天巡园1次,以后各代约15~20天巡园1次,及时摘除虫果或畸形果集中处理。

3.3.2 疑似虫果套袋 对直径达15厘米以上大果,因果量不多,又只是疑似虫果,可套内放浸有80%敌敌畏乳油的卫生纸条或棉团(不能触及果皮)的塑膜袋或加纸袋。

3.3.3 土表喷药杀灭 幼果期保果时,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与甲氰菊酯复配农药喷雾土表,防治跳落幼虫入土化蛹。

3.4 集中处理虫果

3.4.1 暴晒封杀 将虫果集中在塑料袋内,放在水泥地板上暴晒封杀约一个月。

3.4.2 药闷封杀 将虫果集中在100倍80%敌敌畏乳油加200倍40%乐果乳油密封药池内封杀约一个月。

3.4.3 深埋封杀 将虫果集中深埋土下1米,并撒施生石灰封杀。

3.5 其他世代防治

加强巡查柚园,及时摘除虫果集中灭杀或虫果套袋;其他技术参照以上方法防治。

上一篇:夏黑葡萄高档\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下一篇:提高公示语英译质量 提升衡水市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