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3-17 04:16:32

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

网络语言,有时也称为“网络媒体语言”或“网语”。

广义的网络语言由三种成分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专业术语是营造网络语言所依托的客观技术背景的最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与其他领域的专门性术语具有同等地位,如Bandwidth(带宽)、BRI(基本速率接口)、Buffer(缓冲器)、Click(点击),等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例如,“网民”、 “网上当铺”、“网上购物”,等等;三是BBS或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即狭义的网络语言,指在网络交流工具上经常使用的词语、数字、字母、符号等,是网络词汇中最鲜活、最富有创造性的一部分,例如,“大虾”、“斑竹”、 “顶”、MM(美眉)、GG(哥哥)、JJ(姐姐)、7456(气死我了),等等,这些词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虚拟讨论区、OICQ、E-mail等)。

网络语言,来自何方

从语言符号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首先可以分为可读符号和非可读符号两类。可读符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可以读出来,是语言系统的符号,表现形式是一定的文字系统符号;非可读符号没有语音形式,不能读出来,包括副语言的符号和表情符号两类,表现形式是非文字系统的符号。

可读符号源自四个符号系统:汉语、汉语拼音、英语、阿拉伯数字。

第一类是源自汉语的网络语言。从表意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

谐音假借。通过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来假借,例如,大虾(大侠)、幽香(邮箱)、斑竹(版主)、爱老虎油(I love u、我爱你),等等。

旧词新义。赋予一个已有的词汇以新的意义,例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楼上(上面的帖子)、楼下(下面的帖子)、腐败(聚餐),灌水(在论坛中发帖子),等等。

词义别解。网民赋予一个旧词新的意义,而且这个新的意义与原义的感彩正好相反,例如,天才(天生的蠢才)、偶像(令人作呕的对象)、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等等。

缩略词汇。有些网络词语是对已有的汉语词汇的缩略,如控件(控制软件)、电邮(电子邮件)、私聊(私下的一对一的聊天),等等。

汉译英语。用汉字将英语词的读音拼出来,而且一般选用一些比较能引起人注意的汉字。例如,酷(cool)、伊妹儿(E-mail)、刀抗母(.com),等等。

童言叠语。主要用重叠的方式模仿儿童语言,例如,东东(好的东西)、片片(照片)、帅帅(很帅),等等。

第二类是源自汉语拼音的网络语言。电脑键盘上只有字母,没有直接出现汉字,选择与英文字母相同的汉语拼音字母来表示“网语”,在网民看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用大写拼音字母形式缩写汉语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例如,GG(哥哥)、JJ(姐姐)、PLMM(漂亮妹妹),等等。

利用音近汉语拼音字母代汉语词素构成缩略语词,例如,“e心”中的e在汉语拼音字母中的读音与“恶”相近,以e代替“恶”更简便,又如a(啊)、ai(爱)、wo(我)、ta(他)等直接以拼音字母来代替汉字。

也有少数的网络词汇是将汉语拼音快速连读产生的音变反映到文字上来,例如酱紫(这样子)、手表(受不了),等等。

第三类是源自英语的网络语言。就整个互联网而言,英语是绝对的网络霸主,再加上部分网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英文水平较高,因此,网络上经常直接使用常见的、高频率的外语词汇,特别是那些与计算机有关的词汇,例如,chatroom(聊天室)、cookies(小饼干,喻指小容量文件)、windows(视窗)、click(点击),等等。这种完全使用英文原文的用法,也可以认为是借用。

第四类是源自阿拉伯数字的网络语言。汉语很多常用语汇是单音节的,这样便于以数字音节代替这些常见音节,加上汉语方言语音的差异,为数字音节代替其他音节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表示情感类的短语或短句。例如, 95(救我)、847(别生气)、1414(意思意思)、1573(一往情深)等等。不过,也有少数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是谐音表义,而是用数字的特别组合方式代表某种含义,例如,“007”代表秘密的事,大概是从反映英国特工007的传奇故事中来; “419”表示,该词起源于For one night这个英文短语,因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与数词four、one、nine相同,遂以419借指。这些数字一般都要通过时尚或经典的暗示与联想与所表示的意义联系起来。

非可读符号与日常交际中的副语言有关。副语言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人体伴随行为,在有声语言符号系统中听话人通过视觉来感受,在书面语符号系统中只能用符号方式叙述出来。在网络语言中这类符号主要是一些非可读符号,这些非可读符号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读音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键盘的符号及各种应用系统内设置的“插入符号”进行各种组合。如用“:-)”表示笑脸,“--(”表示“悲伤”,“-!”表示“不屑的笑”,“:-P”表示“吐舌头”,“:-X”表示“嘴巴被封”,等等。这些非可读符号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

网络语言因其自身具有的缩略简约、新奇独特和风趣幽默而受到部分网民的热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少数网民使用的网络语言不道德、不文明,随意对他人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还有些网民为使自己的言论标新立异,故意表现出粗俗下流的格调,网络语言存在一些粗话、脏话和嘲讽人的词语。例如:WBD(王八蛋)、TMD(他妈的)、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的蠢材)、蛋白质(笨蛋神经质),等等。

问题之二是网络语言一味追求简洁,追求新奇独特,造出了大量的生造词语,有些网民为图方便省事,往往随心所欲,滥用错别字、乱造简化字、随意使用字母、数字、图形、符号代替汉字,导致用字、用词混乱。生造的词语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等;乱造的简化字如混旦(蛋)、跳午(舞)、师付(傅)、风度扁扁(翩翩)等;滥用错别字如个个(哥哥)、每每(妹妹)、网巴(吧)等。故意使用错别字受到少数网民的热捧,把“我”写成“偶”,“你”写成“泥”,等。

问题之三是当前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在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进入现实生活。例如,一些网络词汇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并成为新新人类的口头语,成为一种新时尚,比如用“东东”代替“东西”,用“886”代替“拜拜了”,这个是“美眉”,那个是“青蛙”。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中、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语言,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放任自流,可能会对传统的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对待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接受它存在的事实的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正是因为网络语言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尚处于一种不健全的状态,更加需要我们去规范,去引导。首先,要加强宣传,适当引导。有关部门特别是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可以出面组织各种专项活动,在各种媒体上加大语言规范的宣传力度,使网民能够充分认识到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高语言修养,加强语言规范意识。语言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说的和听的得到认可并逐步固定下来就可以取得合法的身份,网络语言也是如此,需要网民自觉遵守公认的语言规范。再次,要加强研究,合理吸收运用。网络语言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出现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有其群众基础,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因此,要对网络语言的产生来源、构成规律、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使用方式、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等,都要有充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合理地吸收运用,那些生动的、有群众基础和一定理据的网络词语甚至可以及时吸收到现行的汉语词典中去。

上一篇:网络出版的版权保护 下一篇:新闻奖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