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师幼关系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18 09:18:46

幼儿园中师幼关系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导致师幼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幼儿教师如何应对与家长间的不愉快、以及不愉快对幼儿教师产生了何种影响,一起探索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师幼关系;问题及分析;对策

前言 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人物,良好的师幼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会有正面的影响,但当前的师幼关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不尊重幼儿、不以幼儿为主体等问题相当普遍,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立足幼儿教育,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对幼儿园中师幼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幼儿园中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讨和研

一、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和问题分析

(一)当前幼儿园师幼关系现状调查

目前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引起现存师幼关系问题的因素是什么?师幼关系的好坏是否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幼儿的发展?等等。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师幼关系处于一种互相不信任,不和谐的紧张状态,老师们的心态多偏向于喜欢听话,守规则的幼儿,而调皮幼儿又为数不少,教师在幼儿的整个活动中几乎充当着主宰者,幼儿对老师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因素导致师幼关系的不和谐。

(二)师幼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师幼关系的不信任不和谐,师幼的情绪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以上调查,我认为有以下方面:

1.幼儿方面:(1)幼儿对教学活动反应的灵敏度影响着师幼关系。(2)幼儿学习的态度,对老师的喜欢、讨厌等影响师幼关系。(3)自控行为的好与差、是否好动等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师幼关系。

2.教师方面:(1)教师的性格各异,因此对待幼儿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幼儿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即教师的性格特点影响着师幼关系。(2)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态度不同,也影响着师幼之间的关系,因为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等不同的观念造成教师的态度不同。(3)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个别幼儿的偏爱,处理事情的公平与否,也就是说教师的公证与公平直接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发展。

3.家长方面。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受自身的家庭环境及条件和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等的限制和影响,对待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幼儿,从而影响着师幼关系。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冲突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家长和教师平时要多交流,多谅解,要努力建立起伙伴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对和谐发挥作用。

二、改善师幼关系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互动对话的师幼关系,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1.关爱幼儿,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关爱幼儿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对幼儿的关爱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戒心与抗拒,。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建立安全感与依附感,这对与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

2.教师与幼儿相互信赖、尊重、平等。教师都知道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把幼儿看成具有自觉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把自己和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参与幼儿活动。师幼关系是以教师与幼儿之间一定的互动或交往活动为基础的,离开师幼之间的互动或交往活动,我们所说的“师幼关系”也就不复存在。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做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幼间的互动、交流、沟通,才能让幼儿增进对老师的了解。

(二)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1.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并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教师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将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愉快带给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严禁辱骂幼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2.树立新型教育观、幼儿观。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独立性”增强,正处于人自我意识萌芽的又一阶段。尽管他们还非常幼小,但他们同样渴求平等、友谊、理解。他们相信“我能行”。而成人又常常忽视他们独立意识的存在,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伤自尊,所以往往引起幼儿对家长顶撞,对教师的不理睬,对小伙伴的不服气。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善于引导,扬长避短,投其所好。让他们学会克制自己,学会融入到环境中去。

(三)家园的配合

1.主动与家长沟通。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这是教师经常忽视的一点。“幼儿园的哪些情况是家长最想要知道的?”“家长对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有兴趣吗?”在组织活动前,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老师利用机会,有针对性的向家长提供这些信息,那么,教师组织家长活动将会顺利很多。

2.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着想。因为老师和家长角色本质不同,难免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老师若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也许更能体会家长的心态,和家长沟通时,便不会以自己的观点诠释事件,看待事情的角度将变得更宽广。

3.增进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老师本身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提供有说服力的建议,以解决孩子的问题为前提,家长将能够认同老师的做法。熟练运用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进行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教学设计,熟练撰写教案、计划等应用文。通过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师幼关系。

(四)结束语

在幼儿园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即教师能够用幼儿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环境,用幼儿的心理去想象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幼儿的行为、语言以及动作,才能很好的去引导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伙伴”,也才能真正地在幼儿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贺林珂.现代幼儿教师角色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2):123-124

[2]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5

[3]于春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237.

上一篇: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下一篇:新形势下新疆双语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