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10-18 07:51:47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学中导入了一个新概念,这就是“社区”。社区是由居委会整合而成,具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居住地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居民中与社会没有紧密行政联系的成员正在不断增加;二是居住地的单位属性在减弱,社会属性在增强;三是居住地的管理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行政式的管理模式正在弱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基于这些变化,如何更富有成效地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将“法律进社区”工作作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20*年开展创建“平安*”工程以来,我市大胆探索,创新观念,积极实践,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健全社区法制宣传工作机制。针对基层社区结构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我市社区法制宣传工作机制。1、建立义务法制宣传员进社区制度。为使社区法制宣传工作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我市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协调政法各部门共同下发了《*市创建“平安*”工程法律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明确了社区法制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成立了以市级政法机关有关领导为组长、副组长,政法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社区法制宣传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社区义务法制宣传员的派遣及社区法制宣传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我市从政法机关各部门选派了264名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过硬的政法干警深入南明、云岩、小河三城区的264个社区担任义务法制宣传员,具体负责该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它各区(市、县)也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本地的法律进社区的实施意见,建立本地社区法制宣传工作协调小组,确保一个社区有一个义务法制宣传员负责社区法制宣传工作,全市的法律进社区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如我市的南明区根据区情,制定了《南明区法律进社区联系制度》,该项制度是在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从区公、检、法、司四部门中抽调中层以上干部,以各乡、办为单位,组成覆盖全区17个乡、办的法律服务小组,每个小组由公、检、法、司各一名同志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法律进社区工作,成员充分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区两级法律进社区的联动机制。小河区针对辖区实际,建立社区综合法律服务站,由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公证处的业务骨干和社区义务法制宣传员每周定期到三个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建立起政法机关、办事处、社区三者之间的法律服务网络。2、建立定时定点宣传制度和义务法制宣传员考勤制度。为使社区法制宣传工作制度化,我市各社区均建立了义务法制宣传员下社区登记制度。要求以办事处为单位,根据所辖社区和义务法制宣传员的工作实际,制定《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安排表》,对社区法制宣传活动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固定一天为社区法制宣传活动时间,要求义务法制宣传员按照安排深入社区进行法制宣传活动,由社区对义务法制宣传员进行考勤登记。并在活动前将宣传内容、地点提前告知社区居民,让居民根据需要进行法律咨询。在接待居民时,还要求义务法制宣传员作好咨询登记,建立法律咨询档案。3、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为了确保法律进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还拟定了《“法律服务”进社区考核评比标准(试行)》,对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了规范,并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考核,对社区和义务法制宣传员的工作加以量化和细化,从而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发展。二、法制宣传重心下移、触角延伸,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在工作中,义务法制宣传员通过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活动,指导、协助社区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帮助社区建立完善法制宣传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推动了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1、将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社区法律服务网络。各社区将法制宣传工作与法律服务工作整合起来,将义务法制宣传员制度与社区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援助站、公证联系点等组织共同构成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有针对性地对居民开展法律服务,使居民的一般涉法事务基本实现不出社区,就地解决。如南明区将法律服务小组和义务法制宣传员的工作有机结合,针对社区居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释疑解纷。2、把法制宣传与社区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开展宣传活动。在工作中,各社区及义务法制宣传员都围绕各阶段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如在“6•;;26”禁毒日时开展社区禁毒宣传、在居民委员会换届时及时开展与选举有关的规定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及时宣传新颁布实施的宪法修正案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工作大力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条例等。同时派往社区的义务法制宣传员,把社区的法制宣传工作贯穿于社区的日常工作中,凡轮到深入社区日,便参与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随时解决工作中的涉法问题。西湖办事处将法律进社区与“创安”工作结合起来,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发案率高的情况,成立流动人口法制学校,由义务法制宣传员担任法制辅导员,分批不定期的为外来人口上法制课,以提高外来人口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降低辖区发案率。沙冲办事处制作“法律服务便民卡”发放到居民家中,居民足不出户便可获取法律知识的信息,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花果园办事处组织义务法制宣传员对辖区残疾人进行法制培训,对其宣讲与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陀办事处在辖区各社区开展“爱心妈妈”活动,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结合起来,深受辖区未成年人家长的好评。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法律进社区与社区中心工作产生相互促进作用,推动了“法律进社区”工作良性机制的建立。3、将社区法制宣传工作与义务法制宣传员职能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资源优势。作为社区法制宣传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岩区人民法院、南明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律资源优势,这些单位的义务法制宣传员采取把社区骨干请进公开审理的法庭旁听或将公开审理案件的庭审设进社区等形式,使广大居民受到直观的法制宣传教育,收到了明显成效。云岩区检察院的宣传员在开展工作中,及时排处辖区内涉法的群体性纠纷,将矛盾在基层解决,有力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南明区青山社区、水口寺社区的义务法制宣传员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深入到辖区学校,为学生上法制课;云岩区地矿社区针对辖区特点,利用辖区法律资源,建立了与周边学校的联络制度,积极开展社区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和各种针对青少年的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云岩区英烈社区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实际,在区司法局帮助下,成立流动人口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社区流动人口开展法律服务;白云区针对所辖社区土地、拆迁问题较多的实际,组织相关职能单位组成宣传组,分阶段到各社区进行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等等;上述这些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社区法制宣传工作与职能工作结合起来的活动,使广大的社区居民得到了法律进社区的实惠。三、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法律进社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市各社区充分整合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资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义务法制宣传员积极努力下,通过举办法制骨干培训、上法制课、组织法制文艺演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展出展板出宣传栏等形式,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工作,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初见成效。社区法制宣传工作过去只是由法制宣传部门不定期开展,缺乏长效性、制度性,义务法制宣传员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后,社区形成了法制宣传工作机制,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过去社区居民遇到涉法事务时,要么通过过激手段解决,要么花钱找律师咨询,现在居民们可以通过社区的义务法制宣传员进行咨询,很多涉法问题在基层就得到解决,居民们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实惠。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意识得到增强,社区治安稳定,为创建“平安*”工程奠定了法治基础。如*清洗剂厂职工多年未解决的养老、医疗、社保等问题,通过法律服务小组和义务法制宣传员的协助,得到妥善解决;三桥北极星社区的居民多为已破产的贵州专用汽车制造厂的职工,因未能解决房改、医保、社保等问题,部分职工准备集体上访、游行,担任该社区的义务法制宣传员面对言辞激烈的工人,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特别注重引导该厂职工通过正当途径反映问题,以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由于宣传工作针对性强,使不少职工意识到依法行事的重要性与违法行为的后果,起到了“宣传一片、教育一片”的效果,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同时,法律进社区工作真正搭建起了沟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成为一件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意见 下一篇:学生会宣传部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