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8 07:47:39

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摘要: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较差,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与活力?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多管齐下,相互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学习兴趣;课前演讲;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够高,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而语文课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大的进步,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近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为例,简单地谈一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 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

对于中职语文课来说,这一点笔者的体会尤为深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由陌生到熟悉,教师与学生之间亦是如此。在笔者看来,第一堂课的重点不在讲授知识,学习新课,而在于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尤其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教师第一次在教室里讲课时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书写字迹往往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新教师的第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就会七嘴八舌评头品足。西方有句谚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语文课的教学来说,同样如此。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语文课在笔者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相熟悉都是从这第一堂课开始,上好第一堂语文课,无疑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整个学期的语文课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笔者在上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就并没有讲授新课,而是从缘、趣、意、信、方这五个方面和学生聊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语文之趣,学习语文的意义,学习语文的信念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例如说到语文的音趣,笔者引用了《十六岁的花季》中的一句话“陈菲儿,老师叫你呢!”让学生尝试多种的的朗读方式,学生明白了不同词语读音的轻重会引起句意的变化;聊到句趣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有的学生看了就在下面偷笑,笔者就问学生这句话有几个意思,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地热烈,有的说有两个意思,有的说有三个意思。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话的时候掌握好停顿时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最后,笔者顺水推舟问学生,现在你们觉得语文还有意思吗?很多学生都说以前没发现语文有什么意思,今天才知道语文其实挺有趣的,课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主动来找笔者聊天,分享他们对语文课的感受。

中职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差生。其实他们也有很多优点,他们中大部分人敢作敢当,肯承认错误,不矜持虚伪,能探究冒险,讲友情义气,少暗藏私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就要放下架子,不能俯视学生,而要保持平等的高度,和他们真诚地对话,要善于抓住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成了自己喜欢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于是对教师教的课也就产生了兴趣。

2开展课前演讲活动

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语文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而课前演讲的目的正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如果开展得好,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那么怎样有效地组织好并利用好课前演讲呢?以下就是笔者所做的一些尝试。

笔者采取的是话题演讲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经过整理筛选后,选出若干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公之于众,这些话题有的是关注社会,有的涉及到学生自身,如厌学问题、交友问题等等。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某个话题进行演讲,而台下的学生在演讲者完毕后可以补充或反驳,这一轮演讲自然是最精彩热闹的。很多学生为了能在演讲时有好的表现,课下利用网络查找精彩的文章,翻阅课外书摘抄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学生对待语文课的态度也从之前的厌恶、麻木逐渐转变成了喜爱和期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笔者看来,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识,也体现了语文学以致用的宗旨。此外,还可以营造民主的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机。“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根据教师的行为表现,提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比较典型的课堂行为调控类型。认为民主型的课堂对发挥学生主动性是最佳的。”开展课前演讲活动以来,学生对语文课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对语文课的热情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认为,“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实践,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意识之一。”

3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还单纯地进行分析式教学,自然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使课件变得丰富多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广泛搜集语文教学资源,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将精华凝聚于课件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教学时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自然地将学生代入到课文的内容当中。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如笔者在讲授《短歌行》这首古诗时,就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截取下来,通过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写作背景的印象,更容易理解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利于教师接下来对课文的讲解,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授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在导入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甘肃母亲柳云萍的照片,配以委婉抒情的大提琴和钢琴的协奏曲《懂你》,深情地向学生讲述了柳云萍33个月走遍27个省市寻找儿子的事迹。学生们都被这位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浓郁的母爱的教学情境,学生就很容易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合欢树》这篇课文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整堂课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当然,要上好语文课,只是依赖多媒体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起到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而是使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创设出课文表达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就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被调动起来,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无形当中也被激发了出来。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厌倦,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上学生不爱学、不爱听。长此以往,教师看在眼里,对教学也会产生厌倦,要扭转这样的不利局面,教师必须要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活动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当中的形式。美国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学习完诗歌单元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热爱安徽,爱我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笔者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小组分头行动,寻找适合表现安徽风貌的诗歌,课余时间练习朗诵。并组织了五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此次活动的评委,。在比赛之前,笔者让学生布置了教室,在黑板上用美术字写好主题,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舞台,适合选手朗诵表演。每个小组的选手抽签决定上台顺序,各小组表演完之后,;评委当场打分,评出各级奖项。

此次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各小组准备的都很充分。通过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此次活动当中,比赛当天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诗歌朗诵会,学生了解了家乡,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要教好语文并不容易。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钻研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出一个魅力四射的语文课堂。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不是片面的。在使用中应该相互结合,才能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去迎接中职语文教育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刘立义.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8):261

[2]谢超 陶祥亚.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与方法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94

[3]彭冰.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中职语文魅力课堂的营造[J].《职业技术》,2009,(4):73

[4]赖少雯.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4):70

[5]何燕.一举多得的课前前奏曲――“课前演讲”[J].《中学语文》,2008,(36):42-44

[6]刘蓓.开展课前演讲 激活课堂生命[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79-80

[7]梁桂 苏梅.转变教学模式 强化人文素质――谈中职语文人文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S1)96-98

[8]陈文君.竞赛激发兴趣 活动促进教学――举办中职语文活动会的做法与思考[J].《教师》,2012,(15)26-27

上一篇:现浇连续箱梁悬臂施工工艺探讨 下一篇:社区邻里交往的衰落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