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细节描写的运用

时间:2022-10-18 07:13:04

摘要: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而细节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为、心理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事件所作的细腻入微的描写。

关键词:细节描写;运用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而细节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为、心理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事件所作的细腻入微的描写。细节描写是突出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文学作品中必须有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如果没有细节描写,人物就不鲜活,环境就失去了诱人的魅力。

怎样才能把细节描写运用得恰到好处呢?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节描写须真实

真实是细节描写的灵魂,既要符合生活真实,又要描写得逼真。这里说的“真实”是指: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孟子?万章上》里有一则寓言故事。有人送给郑国的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叫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放养到池子里。那个小吏却把鱼煮熟吃了。他回复子产说:“我把它刚放到池子里时,它拘束不动;过一会儿,便活泼舒展了;后来,忽然一摆尾便游得不见了!”子产听了高兴地连声说:“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了,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了!”小吏出来后对别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把鱼煮熟吃了,他还说我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了。”小.吏之所以能蒙骗过子产,说明他的骗术高超。他编造鱼在池子里始而“拘束不动”,继而“活泼舒展”,终而“游得不见”的细节,真可谓情态毕肖,栩栩如生真实可信。谎言编造得合情合理,令人不能不信。子产听了这“逼真的谎言”不但深信不疑,还赞美有加。文学作品就需要这种“不必曾有”但“一定会有”的能经得住“推敲”的真实细节。

许多优秀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夜走灵官峡》(初中语文二册)中的“我”在离开成渝之前,把他紧紧地抱起来,用“我”的脸暖了暖他的脸蛋。这个动作、细节描写,真实地写出了“我”对成渝的喜爱,写出了“我”对成渝一家人的崇敬,写出了“我”受到鼓舞的兴奋心情。

二、细节描写须细腻

细节描写要紧扣一个“细”字。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应力求作到描写细腻。唯其细腻,才逼真,才显神韵,才富有感染力。描写细腻不等于文字多,篇幅长,而是用少许文字写出鲜明的个性。读过《孔乙己》(初中语文五册)的人不会忘记那一碟茴香豆吧。孔乙己给孩子们分吃茴香豆,表现出他心地善良的一面,在刻画人物性格上增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当他看到豆已不多,无法再分时便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摇头晃脑地说出一些让孩子们听不懂的话:“多乎哉?不多也”。作者对人物在神态、动作、语言上寥寥几笔的细腻描写,就深刻地揭示出孔乙己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所形成的迂腐性格。可见,细节描写能否成功不取决于文字的多寡,而在于是否传神。

三、细节描写须侧重

有所侧重的细节描写虽然笔墨不多,却能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如《一面》(初中语文二册)对鲁迅先生肖像的细节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重点描绘出人物的脸色、头发、胡须的特征及其神态。这种侧重于人物外貌特征的细节描写,形神兼备地表现了鲁迅先生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的细节描写更是传神,让人联想起先生方正端庄的人品。

四、细节描写须典型

细节描写要服从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典型的细节。小说《变色龙》(初中语文三册)曾四次写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军大衣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它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奥氏用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的细节描写,把奥氏凌弱畏强的本质以及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色过程中的卑劣心理和丑恶行径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了,令读者拍案叫绝。

怎样才能获得真实、典型的细节呢?真实、典型的细节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入细致地观察、长期积累和精心提炼。这种工夫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不过,在平素生活中能事事留心,时时动脑,日久天长,也不无裨益。中外名家在捕捉真实、典型的细节上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范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个灯心,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直到深知其为人的妻子赵氏挑掉一个灯心后才一命呜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直到临死前见到神父身上的镀金十字架,仍想抓到手里。中外名家从各自具有特色的生活中提炼出的人物形象都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然而在细节描写上又是异曲同工,各臻其妙,各显神韵。

上一篇:浅谈数学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提高阅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