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遗产利用与城市发展—舟山东极岛项目研究

时间:2022-10-18 06:36:37

城市遗产利用与城市发展—舟山东极岛项目研究

摘要

城市遗产作为城市鲜活的肌体广泛存在于日常街区巷道中,它的“社会性”彰显了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魅力,文章以舟山东极岛为例,探讨在城市遗产保护中发展经济,实现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遗产 利用 共荣共存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通过改造和利用自然创造的聚居地。城市遗产是指城市中建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即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历史环境和历史建筑物等。它是一座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生活在其中人们的集体回忆,它的历史文化意义推动着经济效益,本文以对城市遗产的认识为锲入点,探讨保护和经济共同发展。

一、目前对城市遗产的认识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城市遗产保护的范畴不断发展,早年人们珍视遗产的艺术价值以满足精神和审美需求,受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具有历史、美学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考古遗迹。往往把城市遗产保护等同于文物保护,将资金技术都投入到了单体建筑中,忽视甚至无视作为环境背景的成片历史传统街区。街区因为大拆大建被换上了“现代”风貌,古风犹存的单体建筑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文脉而孑立孤存,其本身意义和景观价值都受到了损害。

60年代以来,人们识别城市遗产的标准发生了改变。《西安宣言》的“环境思想”也延伸了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价值不仅在于遗产本身,也来自于背景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

人们开始为了保护纪念建筑的完整性而保护其周边环境,一些教堂、宫殿等所在地段受到关注。而对特殊历史地段的关注,又逐渐促使人们认识到,虽然一些历史地区内的单体建筑不是每栋都有突出的文化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征和生活格局,显示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从而又使单体建筑价值得到升华,故此一些由普通民居、传统店铺组成的历史地段逐渐受到了重视。

1972年《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守则》2.07则写到“与艺术品相反,文物保护最好的方法是继续使用它们”。

作为城市遗产的历史街区和建筑,是城市具有生命力的机体,它不仅有内在的历史和观赏价值,更有居住和使用功能,也就是说保护和利用并不矛盾,使用遗产才是最有效的保护遗产的方法。

目前对城市遗产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认为保护和现代化是有冲突的,将保护遗产、保护传统风貌看做是城市现代化的阻碍,把传统特色看做落后的东西,采取摒弃态度。2、认为保护时是恢复历史遗迹,重建古建,热衷于盖面修塔,新建仿古传统特色街道,以至拆了真古董新建假古董,造成从东北到西南,从高原到滨海,千城一面,万屋一貌。3、认为保护遗产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出现开发过度和许多短期行为。

随着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旧貌换新颜”,许多农耕文明留下的古村落正逐渐消失在现代化的推土机前,带来不可修复的人文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对城市遗产进行发开利用时,要正确认识遗产,并明确遗产利用的目标,即使遗产功能得到延续,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避免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二、城市遗产保护对舟山东极岛项目的积极意义

东极岛位于舟山群岛最东端,地处世界著名渔场舟山渔场的中心——中街山列岛,拥有大小28个岛屿和108个岩礁,其中庙子湖、青浜、黄兴和东福山四岛有居民长期居住。

东极岛地理位置独特,远离舟山本岛,陆地可用面积少,人口老龄化及平困集居现象严重,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主要以渔业为主,旅游业为辅,结构单一,发展形势严峻。

它硬件条件欠佳,却有难以比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

东极岛远离大陆,独处东海一隅,岛上奇山峻岩、洞险石秀,是冰川时代留下的遗迹;石阶古墙,粗狂写意,是垦荒者辛勤的佳作,这里有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射点的东福山;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青滨岛;有“菩萨穿笼裤”、“福如东海石”的美丽传说……这些都是悠久历史赋予这个岛屿的独特个性和人文内涵,是远离闹市、人员稀少、经济单一的东极岛最有利的发展资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迹遗址胜多,却常常在发展中失去原本的神韵,成为商业化的对象。东极岛自然古朴,还保留着几乎原生态的景观风貌和城市遗产,要有效避免发开过度,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才是长期的发展之道。

综上所述,我们将东极岛项目遗产资源利用目标设定为在保护中增强其综合吸引力,这种综合吸引力不仅针对外来游客,而且包括原来居民。通过城市遗产的多元化,实现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对东极岛遗产资源的利用作以下三个方面的项目分析。

1、 建筑遗产资源利用

东极岛民居多空置,岛上保存着传统石群民居、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碑塔等公共建筑和构筑物。

(1)、延续原用途、为岛上居民修整住房。

目的是保护东极岛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遗产,为岛上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为居民自发维修民居提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参考模式。整修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固建筑结构、增添厨卫设施等,维修时不破坏其传统材质,保持外立面结构。

建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仅以遗产保护为目标,同时关注和改善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2)改变用途,注入动力。

东极岛到处都是冰川时代的遗迹,是进行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的绝佳之处;岛上包揽了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碧海、岛礁,远离喧嚣、清宁怡人,几乎原生态的景观风貌是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人们难得的室外桃园;海面一年四季变化有常,静胜杭州西湖,一马平川,怒比钱塘秋潮,惊涛裂岸,是创造渔民画、写生地点的不二之选。

将岛上空置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改造成民宿和青年旅社,为游人旅游、考察、作画提供短期(一周内)、中期(一个月内)和长期(一个月以上)的不同服务。

如果东极岛长期有一批人数相对固定、不断更替和流动的人资群体,不仅为东极岛的商业、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同时也对东极岛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带来潜在的发展动力,可以将他们纳入东极岛常住人口的群体中,增加多样性和活力。

2、 渔岛风情传统民俗遗产利用

(1)人文景源,东极岛美丽传说

东极岛渊源神秘,流传和保留着许多古老传说和民间民俗,我们可以以传说故事为背景原型,保护和修建神话传说主题景区,如:断桥石流、八面金刚,徐福东渡等,吸引游资,增添东极岛的趣味性。

(2)渔家风情,体验海岛的渔家生活

凭借海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淳朴的民风民情,开展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吃渔家饭、享渔家乐”, 拉蟹笼,海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领略东极人文之美。

(3)东海前哨,体验丰富而特色的军营文化

以东海第一哨为基础,建设战士第二故乡石刻群,突出海岛战士的爱国情怀,开辟军营文化园,提供军营生活体验。这是具有舟山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通过对东极岛项目的分析,我们认识到,遗产利用可以发展经济(促进旅游消费等),经济发展又涵养渔农村建设(美化村容、加强海上交通和空中航线等,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三者是相依相存的有机整体。

三、结束语

城市遗产保护利用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对遗产资源价值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与社会不断磨合的过程。在利用保护时,通过利益机制和制度机制的合理配置,确保正当利益的维护和制度的有效供给,既做出城市遗产的良好保护,又能促使城市化的正常发展,实现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张松,镇雪锋.城市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关系思考.国际城市规划.2013.1

成飞.国外历史文化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的比较.理想空间.2004.6

上一篇:细小种子 49期 下一篇: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