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地理课

时间:2022-10-18 04:31:52

如何上好地理课

摘要】 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通可以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配合默契,也能使学生心态开放,敢于张扬,而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永远正确的教师不可能创造出师生对话的课堂。

【关键词】 氛围 高潮点 情趣 思维 1.做好充分的准备:

 1.1 知识性准备

理顺本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的链。其一,理顺本课内容与本章其它内容的关系,科学合理定位本课在本章中的地位或者说角色。使各知识点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避免出现知识链条缺失或者说知识漏洞现象。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从本课开始教材把关注焦点从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研究作为行星之一的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运动。地球运动的两大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教材均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其特点,目的在于为后两节地球运动的意义作铺垫,比如下一节中的昼夜交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等均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等等。

 1.2 氛围性准备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硬件性设施)通过意境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硬件性设施主要指各类标本如:三大岩石标本、动植物标本、水样标本等;各类模具如:地形模具、地质构造模具、潜水运行模具、热力循环模具等;各类课件、照片、实地考察录相以及各类小论文等。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硬件性设施为学生提供意境性学习的氛围,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譬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讲到公转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地理实验室亲自动手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周围同学们观察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再相互讨论总结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样学生便可加深记忆与理解,真正理解其实质并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地理事现的搜集整理构成的各类硬件设施可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2.合理处理教材

 2.1 确定重点难点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一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与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就是教学难点。重点和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上。怎样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 2.2 设计高潮点

根据现代教育学测定,学生课堂思维有三个阶段:思维逐步集中阶段、思维亢奋阶段、思维疲劳阶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很好地利用学生思维的特点,在其思维逐渐兴奋阶段,注意较稳定的阶段组织教学高潮,解决授课重点、难点。

 3.合理安排好教学程序

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程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 4.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状况

 4.1 了解生活境况,从学生所了解的地理环境启动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使地理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地理化。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课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境况。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些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产生过程编排得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使学习深入和持久。

 4.2 分析思维层次

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与水平,我们的教育应是教学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的参与率较低。老师按照备好的教案程序化的灌输下来,对学生的思维状况,接受程度关注很少,好些时候学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明明自己有好的想法说出来却没有机会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变的沉黙了。老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班学生的智慧是无限的,放开课堂让学生去讨论可能收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地理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应将地理生活化,与学生身边的事现相融通方可使地理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这种生机与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真实感受与认识,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地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杜绝将学生的思维模式纳入既定的模式中。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以成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

 5.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趣

 5.1 从已知的事现中点击新的思考

诱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周边事现,用科学的思维激发鼓舞求知理念。激发学生的情趣需要从学生的身边事现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用的东西,最能引起人们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的兴趣。因此地理知识本身的实用性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同地理知识的联系,就会取得显著成效。例如,5.12汶川大地震给国家与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如何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灾害呀?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报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这样,便能激活同学们的思维,激发学生求欲。

 5.2 在科学的讨论里诱发智的飞越

加大师生对话力度和广度,形成互动格局促进整体发展。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通可以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配合默契,也能使学生心态开放,敢于张扬,而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永远正确的教师不可能创造出师生对话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少用批评性语句、语气来对待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哪怕是大部分没说对,也要找出那一点点闪光处。即使完全不正确,也赞扬其敢于发表见解,主动学习的精神。这样学生便可在一种心理安全的感受下大胆质疑,大胆畅想,实现互动才有保障。

上一篇:怎样让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下一篇: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