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墨尔本(四)

时间:2022-10-18 04:31:21

编者按:2012年10月3日,北京市顺义区教委组织的市级骨干境外培训,经过2轮的考试,挑选了21人,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并在RMIT大学语言训练中心进行培训。本文的作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将自己对当地教育、文化、城市、居民的所思所感记下,带我们领略澳大利亚教育的风采。

时间轴:入住家庭的男主人愿意听我们演唱中国歌曲,说那很美,他快要睡着了。我们清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摇篮曲》、《传奇》,主人就买冰激凌来,以表示愿意与我们分享这甜美的时光。

初入家庭时,我们送给他有中国特色和传统风格的中国结、扇子和脸谱,而当我们说要离开时,他也送给我们当地特色的植物香皂、巧克力和蜂蜜。礼尚往来,We don’t say good bye。

教学方式体验——“拼图活动”

在这次墨尔本之行中,RMIT的Denise算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了,她备课认真、严谨,课程设计有趣合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课堂上,我们一起感受了以“拼图活动”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使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是课前热身。教师给每个人一组拼图玩具,要求拼图的人用书挡住拼图,不让其他人看到,并用英语描述自己拼图的过程。而同伴则需要根据拼图人的描述,拼接自己的拼图造型,最后检验两个人拼出的图形是否一致。

在体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个活动需要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传递信息,加强合作才能完成。如果传递的信息有误,或者描述不完整,都会导致结果不正确。这样的体验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学会了关于描述颜色、大小、距离的词语,如the red one, it's big and thick, near the book,the fourth pin。

热身结束后,老师又将我们分成4大组,每组有6人,发了不同的纸,上面有关于澳大利亚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方面的信息,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寻找相关的信息并填入对应的表格中。然后再将我们重新组合,保证每个组员能填不同阶段的信息,再进行交流。这样大家都知道了四个阶段方面的教育情况,既分散了任务,也保证了完成的进度和质量。这种方式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还提高了大家的英文口语能力。

将这种教学活动形式称为拼图,真的是很形象。老师的课前设计为后期的课程做了铺垫,先是分组分人完成不同的任务,接着根据每个人的反馈结果进行交流与沟通,于是大家有了统一的共识。希望这种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之中。

学习优势——How do you remember something?

“How do you remember something?”Denise老师给我们提了个问题,以便引入新课,大家感觉非常新颖,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家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如重复记忆、写下来、画下来、联想方式、画思维导图等,每组确定答案后,组与组之间再互相交流。随后,Denise老师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并且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色彩,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所提到的这些记忆方式,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型:听觉型和视觉型。

看到这里,我提出了问题:“老师,还有一种类型是通过触摸获得知识。”老师表扬了我。没想到,原先在市级骨干班上学习的关于“学习优势”方面的内容,还真的起作用了,老师就讲了第三种类型:动觉型。大家根据老师给的结果进行自我分析,判断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我是那种动觉型的学生。大家还列举了每种类型对应的一些词汇:

Auditory(听觉型):discussing、repeating、asking question;

Visual(视觉型):writing things down、searching online、summarizing、 making a mind-map;

Kinaesthetic(动觉型) practicing、doing 。

其实这就是学习优势(Learning Styles)中的一种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顿恩教授提出的,指学习者在吸收、理解、记忆和表达知识的时候,所采取的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国外有许多学者对学习优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其中,顿恩夫妇的学习风格理论影响最大。他们认为学习优势涉及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认知)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涉及一些因素。

综合顿恩模型和其他学者的理论模型,我们认为,学习风格可以分为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因素)、生理和心理(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三个方面:

1.物理环境:声音偏爱、光线偏爱、温度偏爱、坐姿偏爱。

2.社会环境: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成人支持。

3.生理因素:感觉通道、时间节律、大脑的单侧化、活动性。

4.心理因素: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整体型和序列型、趋同记忆与趋异记忆。

其中,关于感觉通道的解释是这样的。依据识记材料时对某种感觉通道的偏爱而产生最好效果,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

视觉型擅长于通过自己读或看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视觉刺激敏感,习惯从视觉接受学习材料,例如景色、相貌、书籍和图片等。这样的学习者喜欢通过自己看书和记笔记来学习,而不适于听取教师的讲授和灌输。

听觉型则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听觉刺激敏感,对语言、声响、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强。他们在学习时甚至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当学习外语时,他们喜欢的方式是多听多说,不太关心具体单词的写法或者句型结构。

动觉型则以动手、动口来学习,效果最好。他们喜欢接触、操作物体,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感兴趣,而教师用手拍拍他们的头表示赞赏所产生的效果要比口头表扬好。

如果我们的课程按照上述感觉通道类型设置,学生的学习优势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也会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但同时,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的课程该如何设计,设计哪些内容,有哪些评价手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备学生、备教材。

上一篇:审美与鉴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海面的光传输衰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