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2-10-18 04:09:00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摘 要: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文化遗产遭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文章从建筑文化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建筑文化;保护;利用;对策

建筑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建筑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一个城市的文脉书写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沿着历史轨迹从远处走来,向人们诉说着昔日文化和故事的老建筑。古老的建筑展示着不旧的精神,同时也在为现代建筑精神铺就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遗产记录着沧桑岁月,促使我国的建筑文化落散着新的光彩,不断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但很多现代建筑摒弃了老建筑文化,很多建筑遗弃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埋葬了很多历史文化。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建筑文化遗产,推动建筑经济建设与和谐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1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个存在的问题

1.1 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现在建筑技术人才数量虽然很多,但是缺少创新,多数学习西方建筑照搬,也没有发生变异。土木结构是代表我国传统民族建筑,但是随着科技高速发达,物质与精神文明不断提高,人类对建筑有更高要求,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建筑文化。在城市和农村建设中,我们传统文化的先进东西往往被忽视,例如:中国的梯型土墙,既可植绿又可植花,从投资或建造来说,从各个方面都优越得多,可是传统土墙已在消失。传统文化的消失,将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大损失,也必然是世界文化的损失。

1.2 缺少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

建筑物建在净土上,要求天地相融的理论。当前由于现代建筑缺乏传统建筑理念指导,现代建筑显得那么困难,每座城市几乎建在建筑垃圾上,这是与传统建筑的理论相悖的,直接影响着生物界生命质量。过去的传统建筑可升华到趣味化,解决建筑对人们心理平衡和美的享受,而现代建筑却将传统建筑文化挤得没有了位置,强制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建筑是外封闭而内开敞,天人合一思想在现在建筑中已经空洞无物,在规划、选址定位中,不符合立意目的,无法理顺人们的活动实用规律,难以达到对立统一的哲理观点,失掉了传统文化的建筑,也就失掉了民族灵魂。

1.3 有的建筑被破坏或翻新

在建筑施工前,由于勘察不全面,造成建设施工时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的毁灭性破坏。使得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消失在推土机的重碾之下。还有的对文物古迹任意改造,致使街区历史格局风貌和标志性建筑面目全非。造成很多建筑文化已不复原貌。例如:名城内的历史街区、历史地段被翻改,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在我们考察的一些古建筑、古民宅遭到破坏或者翻修,有的在维修时缺乏保护意识破坏了原来的历史风貌,有的古城传统的城市空间、城市街道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其整体的城市环境已不复存在了。建筑民宅的雕刻和壁画已经脱落有的暗淡,有的已经严重发霉,有的历史建筑便被推倒在推土机的履带之下,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

1.4 价值观取向的偏激

有的建筑单纯追求感官上的震撼和愉悦,忽视了人们内心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拜权主义的价值观是中国封建建筑文化的遗毒,封建建筑要体现集权意识,象征统治权威的宫城定要设在城市中心,其他建筑严格按等级秩序展开,而这种风气在现代社会,也以拜权主义的建筑价值来具体体现,政府行政大楼为中心,抛弃本土的建筑形式,以人大、政协、公检法为衬托的布局形式,以显示富足、金钱为导向的建筑,毫无文化底蕴。以孤立重复的高层建筑和超大尺度的城市空间,这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冷漠无情的现代主义的“机械城市”,最终导致了城市变成一个机器,人则变成了这个机器的一个部件,并机械的运转着。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价值观也影响着建筑本身。

2 建筑文化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2.1 强化保护意识

依法明确建筑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应切实提高对建筑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将遗产保护与建筑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建立健全相关督察制度,完善相应的建筑价值评估体系,对有价值的建筑,根据建筑的价值,环境、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建筑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积极协调和平衡建筑资源保护关系,实现建筑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2.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建筑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建设 ,建筑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对古建筑学家、文物学家的研究范畴上的探索,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建筑遗产保护,促进建筑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2.3 合理借鉴成功经验

有些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城市规划建筑,可以采取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办法,但是不要造成许多问题与原有景观的协调,不能改变或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建筑文化借鉴更需要谨慎针对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制定方案。同时还要从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上把建筑文化遗产从根本上得以形成保护,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筑文化要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

2.4 要实现建筑价值观的改变

要改变拜金、拜权、非农的建筑价值观。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角度出发,做出具更名城特色的作品来,要独立权力资格的职业设计师,必须整合技术与人文,充分考虑建筑文化中带给人们心理上满足和精神上愉悦的因素,这样技术才不至于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破坏力量。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植根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建筑形式要来源于地方文脉又要吸取来自各方的文化精华,充分体系那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曹国新文化古村落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J].江西社会科学, 200309.

[2] 李文兵旅游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机制--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11.

[3] 施琦试论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农业考古,2008,03.

上一篇: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 下一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检测中的相关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