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知”主送机关的非常规用法

时间:2022-10-18 03:44:09

浅析“通知”主送机关的非常规用法

摘 要: 在实际运用中,一部分“通知”的主送机关出现了主送机关与发文机关不是机关单位对机关单位的关系、主送机关不隶属于发文机关、主送机关的零形式等非常规用法。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理论对所出现的非常规用法进行了简要分析。“通知”主送机关的非常规用法不能用错误来解释,而是一种变异用法,其存在形式是一种非标准变体。

关键词: “通知” 主送机关 非常规用法 语言变异 语言变体

一、引言

“通知”是行政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按照行文关系,属于下行文。它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构成,其中,“主送机关是行文的对象,也就是发文机关要求贯彻执行或研究答复该文的受文机关”①。

“通知属于行政公文下行文”这一特性,决定了其主送机关的用法,在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是与发文机关之间是机关单位对机关单位的关系;二是隶属于发文机关。基于此,本文把“通知”主送机关符合上述条件的用法,称为常规用法。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一部分“通知”的主送机关出现了对常规用法的偏离和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非常规用法。本文拟对这种非常规用法进行分析探讨。

二、“通知”主送机关非常规用法的主要表现

据对所收集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通知”主送机关的非常规用法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主要表现为:

(一)主送机关与发文机关不是机关单位对机关单位的关系

这种用法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主送机关是群体性统称,如:

例1⑤:

关于领取××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励证书的通知

各位老师:

2009年“××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活动已经结束,请各位老师到科研处领取奖励证书和参评论文原件。

例1中的主送机关“各位老师”是群体性统称而不是机关单位,与发文机关“××学院科研处”不构成机关单位对机关单位的关系。

2.主送机关是个体名称,如:

例2:

××省写作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某某同志:

××省写作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年会)暨写作教师业务培训会议定于11月13日至15日在××农业职业学院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略)

在例2中,主送机关“某某同志”是一个个体名称而不是机关单位,与发文机关“××省写作学会”不构成机关单位对机关单位的关系。

3.主送机关是机关单位和个人的联合,如:

例3:

××市水利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下达2010年度市区取用水计划的通知

各取用水单位和个人:

××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河南省用水定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市水资源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中的节水计划,对各取用水单位和个人2010年度的取用水计划进行了核定,与上年度相比计划略有下降,经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审核,现予以下达并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略)

2009年12月28日

在例3中,主送机关“各取用水单位和个人”包含了机关单位和个人,与发文机关之间的关系,包含有个人与机关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主送机关不隶属于发文机关

这种用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1.主送机关与发文机关是平级关系,如:

例4:

通 知

各院、系、部:

请各系主任安排人员,于周三中午之前速将新生(按班级)未报到情况表、班级报到人数统计表交教务处朱老师。(电子档传至,纸质文档请盖系部公章)。

例4是某大学教务处发给各教学单位的一则通知,在该大学,教务处与各教学单位均属于处级单位,是平级关系。在这则通知中,主送机关“各院、系、部”与发文机关“教务处”的平级关系,造成了主送机关“各院、系、部”不隶属于发文机关“教务处”。

2.主送机关的级别高于发文机关,如:

例5:

通 知

驻××市各高校:

接上级通知,请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期间高校学生工作的文件精神,严格值班与信息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水平,加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理,切实维护好学校和社会的大局稳定,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联系电话:×××××××)

例5是××市高校联络办公室发给驻××市各高校的一则通知,据了解驻××市各高校从级别上来看至少是副厅级单位,××市人民政府是县级市,级别上属于处级单位,而××市高校联络办公室作为××市人民政府的下级单位,其级别肯定低于处级。在这则通知中,发文机关“××市高校联络办公室”的级别低于主送机关“驻××市各高校”,造成了主送机关“驻××市各高校”不隶属于发文机关“××市高校联络办公室”。

(三)主送机关的零形式

正如前文所述,主送机关是行文的对象,也就是发文机关要求贯彻执行或研究答复该文的受文机关。作为行文的对象,主送机关可以说是“通知”的一个必要因素,理应在主送机关的位置出现。可是,在实际运用中,一些“通知”的主送机关却没有在应当出现的位置出现,我们把这种用法称之为主送机关的零形式。如:

例6:

关于开展观看电视监控报警中心演示的通知

我校电视监控报警中心已经启用,为使广大师生了解其功能、作用,进行安全教育,扩大学习宣传效果,支持配合做好我校安全工作,现决定开展观看电视监控报警中心演示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观看时间:9月21日――9月30日,每天下午5点――7点(假日除外)

二、观看顺序安排:21日起,每天4个单位。21日:文学院、政法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22日: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学院、计科学院,23日:(略)

三、观看要求:(略)

例7:

继续教育学院课表查询通知

继续教育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表已经排好,请各位任课老师到青果系统查询,登陆:××工程学院/组织机构/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青果系统/输入工号/密码sa。

(略)

在例6、例7中主送机关的位置,均没有出现主送机关。而两则通知只是在“观看顺序安排”这一层次和“请各位任课老师”这句话中,分别暗示出其主送机关。

三、“通知”主送机关非常规用法的语言学分析

作为一种符号体系,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社会习惯。“既然语言是一种社会习惯,我们就不能把不合乎语言规律或逻辑事理的语言现象看做是错误的。对超出语言规律或逻辑事理的语言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不合乎规范的理由而加以排斥”②。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看,“通知”的写作属于书面语交际的一种手段。在实际运用中,一部分“通知”的主送机关所出现的非常规用法,并没有影响“通知”交际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通知”主送机关所出现的非常规用法不能用错误来解释。

“语言变异是指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③。语言变异现象的存在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对语言变异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问题。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变异理论,我们认为“通知”主送机关所出现的非常规用法就是一种变异用法。“语言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出现的不同用法和差异就是语言的变体。”④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是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体的两个概念。借助语言变体理论,我们认为,“通知”主送机关所出现的不同用法和差异就是“通知”主送机关的不同变体,其常规用法的存在形式就是标准变体,其非常规用法的存在形式就是非标准变体。

注释:

①引自赵军华.应用文写作[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9,第2版:47.

②引自李清福.语言规范化和反规范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7):31.

③引自袁彩虹.语言变异的幽默效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14.

④引自邢欣.语言的社会变体及其分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VOL24(1):71.

⑤本文所选用的例子来自网络、报纸、教材等媒介,故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李清福.语言规范化和反规范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7).

[2]邢欣.语言的社会变体及其分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VOL24(1).

[3]袁彩虹.语言变异的幽默效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赵军华.应用文写作[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9,第2版.

[5]祝畹谨.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8,第1版.

上一篇:四条策略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问题 下一篇:由一个案例引发对教学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