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

时间:2022-10-18 03:04:29

剖宫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围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有效率。方法 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实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化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实行特殊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结果 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剖宫产;深静脉血栓;护理

在患者治疗期间如果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异常凝结就是深静脉血栓。该种疾病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是手术治疗患者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形成血栓,唯有部分患者能够自行消融或局限在某一特殊的部位。大部分患者凝结会在较短时间内扩散至整个肢体。因此,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临床中一项比较重要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实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为20~44岁,平均年龄为(29.3±3.7)岁。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产妇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基础性资料并无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在围术期给予对照组产妇常常规化护理措施,即术前询问产妇的病史,陪伴产妇接受所有的常规性检查,并告知产妇和家属注意事项。在剖宫产期间,配合临床医师完成各项手术。在剖宫产结束后,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在产妇剖宫产结束的5d消失内,帮助其采取30~40°卧位。随后每隔一段时间为产妇翻身。同时在产妇饮食方面,特别提醒其食用清淡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促进大便通畅。

特殊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特殊的护理模式。①术前交流。在产妇实行剖宫产之前,加强与产妇沟通,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询问产妇病史,同时陪伴产妇完成各项检查,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告知产妇家属应当注意的事项[2]。②术后指导。在产妇剖宫产结束后,对其饮食进行有效的干预。指导产妇多食用低盐、低脂且富含高维生素、高纤维、含钾和钙的食物,指导产妇床上大小便。在护理期间还需对产妇和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剖宫产后的2 h内,加强产妇足趾的锻炼,促进产妇下肢静脉回流。术后6 h内科鼓励产妇在床上翻身,随后进行缓慢的屈膝关节训练。在此后就可对产妇踝关节进行主动背屈伸运动与足内收外展运动。在产妇手术后的一天,将导尿管拔出,促使产妇在家属与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尽快的下床活动[3]。③心理护理。在剖宫产后,产妇容易产生恐惧与紧张等心理。由于剖宫产后会出现下肢肿胀与疼痛的情况。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并做好必要的及时工作,促使产妇能够进一步了解到手术基本情况与术后的注意事项,促使产妇能够配合好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服务。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产妇与家属说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促使产妇和家属对下肢静脉有一个感性的肉疼是,以此消除下肢静脉血栓的恐惧心理[4]。但是如果产妇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首先就需要安慰产妇,预防产妇情绪激动。对产妇早期展开积极的心理疏导。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可通过家属,促使产妇能够获得家属的支持。并鼓励产妇。在了解产妇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便可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模式,进一步消除产妇不良心理状态。

1.3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实验研究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需要经过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同时所产生的数据全部都使用t检验原理来比较资料分析,资料比中的数据全部统一使用χ2来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的数据P

2结果

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即对照组产妇发生下肢肿胀与疼痛、肺栓塞以及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6例,2例,1例,即总发生率为11.3%,观察组产妇发生下肢肿胀与疼痛、肺栓塞以及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1例,1例,0例,总发生率为2.5%,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生活观念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剖宫产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临床剖宫产率的升高,致使o脉血栓的形成率提升。关于剖宫产产妇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与实验室中均展开大量的研究。普遍的观点为剖宫产产妇在剖宫产后血流变得缓慢、血管内膜遭受损伤以及血液高凝固性增加[5]。产妇在妊娠期血压就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在剖宫产后手术所造成的双上和产妇长时间的卧床,非常容易引发静脉血栓。在妊娠晚期阶段,血小板功能发生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元与凝血因子在不断增加,抗凝血酶III水平不断降低,导致产妇一直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并且在剖宫产前产妇需要进食,术中和术后补液不足,加上止血剂的应用,均会导致血液黏稠形成血栓[6]。不少产妇在剖宫产后,手术创伤非常容易引起血小板凝集,继而不断释放凝血活酶。手术操作期间,产妇大量失血,血液的粘稠性不断增加,增强血凝倾向,继而剖宫产围术期非常容易出现静脉血栓。为减少产妇围术期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通过给予产妇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实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化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实行特殊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在对产妇实行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围术期提供特殊的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有利于产妇康复,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丽君,葛玲飞,金茜茜,等.剖宫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5(7):140-141.

[2]雷友金,李艳芳.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1):7051-7053.

[3]李宏伟.阶段性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17(16):1989-1991.

[4]沈艳萍,陈丽君.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78-79.

[5]梁美萍,胡秀英,袁远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0(14):1404-1405.

上一篇: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后诱发急性心肌梗塞31例临床... 下一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