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与“倾吐”

时间:2022-10-18 01:16:25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究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今天的课堂教师越来越重视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通过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是我认为,我们在强调读的同时,不能走入只读不写,眼高手低的误区。语文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因此,我们在强调读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注意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中,让学生最为头疼的是写。写什么?该怎么写?读和写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让“吸收”与“倾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应当重视的课题。

事实上,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是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仅仅靠一单元一次的作文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常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其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文应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其实,在阅读课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给学生写。数学课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课堂的练习。语文课有词语本、作业本、作文本・・・・・・但是很少见有语文课堂练习本。其实,让学生准备一个上语文课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非常必要。

那上阅读课该写些什么呢?

1、随意性的“画评”。课文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用简笔画画一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詹天佑》中居庸关和八达岭山势如何,学生读读再画画,让人一目明了;詹天佑是如何解决难题的,“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让学生写一写,用箭头符号表示表示,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评价一下詹天佑,学生就把读、思、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2、概括。概括性的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形式。学了一篇或一段课文,让学生概括它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文字把它写出来,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而且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练习概括能力需要老师教给方法。例如概括段意,写人写事的,可以用“谁干什么”概括;写物的,可以用“谁怎么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也可以从重点段入手,有些记叙文可以从“六要素”入手,也可以从练习概括入手。

3、补充。出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式空白,教师要抓住这些简略和空白进行补充练习。例如《我看见了大海》这一课尾,作者说“我看见了・・・・・・”结尾是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补充,有的学生写“我看见了像大海一样精彩的社会。”有的学生写“我看见了伯父那颗对我的爱心。”还有其它很好的补充。这种补充,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4、更改。通过将原文句段进行更改,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将“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让学生自由更改,然后进行比较。学生更改后有“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绿宝石。”通过更改,学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比较,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者恰当运用语言的妙处。

5、扩展。围绕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如《穷人》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桑娜一家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写一写,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于作文。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代替,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时,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教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要经过仔细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课课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写,过多过繁会适得其反。

阅读课上的写,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我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它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她们的一天 下一篇: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