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为谁而歌?

时间:2022-10-18 12:49:50

摇滚乐:为谁而歌?

摇滚:一部社会史,[美]保罗·弗里德兰德著,佴康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摇滚乐,自诞生伊始就褒贬不一:鼓吹者视其为革命的讯息,用狂躁的音乐将不公与苦难倾泄而出;当权者则视之如洪水猛兽,歌舞升平中的不协和音调。在窘境中生存的是众多的摇滚乐迷,他们彷徨迷茫地对心中的摇滚乐顶礼膜拜,乐此不疲。而摇滚乐生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形式,它身上承载了太多的“非音乐”元素,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传奇的……不一而足。因此,要还原摇滚乐的真实面貌,就须将其放回到社会史的发展中,让时间去呈现其音乐与意义。

《摇滚:一部社会史》正是这样一本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去系统、详细地梳理摇滚乐史的著作,是西方介绍摇滚乐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方摇滚乐迷的“入门书”。作者保罗·弗里德兰德(Paul Friedlander),是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流行音乐史教授,国际流行音乐研究协会美国分会的主席,同时作为一名职业音乐人,他曾穿越整个美国进行演出。正如达特茅斯学院的查尔斯·哈姆所说:“在这本书里,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与摇滚乐相依相守一同走过的岁月,在这点上,作者既像一位乐手,又似一名听众。”从这本蕴涵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的书中,专业乐迷可以从中挖掘出关于音乐风格的摇滚乐史的专业信息;而普通读者也能在一个个生动传奇的故事中感受到摇滚乐的魅力,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拥有一段美妙的旅程”。

全书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摇滚/流行乐最初30年的历史,力图在一幅展开的巨型摇滚乐地图上标画出不同乐手、音乐种类的位置。其中有经典摇滚的第一代黑人乐手以及第二代白人乐手,还包括诸多音乐风格:多瓦普、英国入侵、民谣摇滚、灵歌、摩城音乐、旧金山之声、朋克、新浪潮、重金属等。难得的是,作者在三四百页的篇幅里牵出音乐—社会—经济—商业—乐手命运和生活之间相互纠缠这样一条耐人寻味的主线。每介绍一位乐手和他的音乐形态,作者都不忘将他放置于当时的社会史的发展中,正如书名旗帜鲜明地提出的——摇滚:一部社会史。它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多面的摇滚乐的世界,让你领悟到的摇滚真谛。

面对一首摇滚歌曲,普通听众认为歌词的含义就是音乐家所要表达的东西,而一些年轻人并未真正听懂歌词,只把它当做令人愉快的背景音乐,还有很多人成了积极的消费者,不仅喜欢欣赏摇滚/流行音乐,更热衷于购买其产品。这些听众也许觉得摇滚乐能让人放松、给人刺激,还能使人得到启迪。然而,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仅仅分析歌词和乐曲是无法充分地解释和理解歌曲的,要从艺术家的生平以及歌曲与社会的关系(或是其社会内涵)的角度来审视作品。接着,大众传播的学者们也提议,要重视作品在不同个体观众心目中的作用,每个听歌的个人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诠释也存在着差异。最终,歌曲包含了怎样的意义又取决于听音乐的人是谁。

弗里德兰德指出:一首歌,首先,接受了作者赋予一定的意义;接着,制作过程中,录制歌曲的员工、制作工业流程以及当时的制作技术造成了意义的变化;之后,呈现在大众面前时,它已经包含了某种社会内容而具有洞察力;最后,听众们又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赋予它更深远的意义。所以,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深入理解摇滚乐的新思路——“摇滚之窗”,是全书的闪光点,也是作者在音乐学院教书10年的经验所得。为了从音乐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对一首摇滚/流行音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理解:音乐、歌词、艺术家生平、社会内涵、态度立场等,而每个大的方面又可以无限细化。正如作者自己总结的“这是一个系统搜集和整理从摇滚流行音乐史中获得信息的方法,无论这些信息是我们聆听到的还是我们阅读到的。听众们通过组合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就能得到大量的相关信息,然后就能发现自己可以拿一些相似的例子进行类比,而不至于在一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之间寻找答案”。

透过“摇滚之窗”,跟随作者从摇滚乐的社会史一路走来,重温了西方社会摇滚乐的峥嵘岁月,也不禁让我重新审视中国的摇滚乐的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本土化”的摇滚乐曾经以启蒙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且试图让摇滚的抗争精神融入社会的常态,但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历程却始终和主流社会保持着距离,它既没有催生大规模的反文化运动,也没有在主流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面对着被贴上的各色各样的社会文化标签:或洪水猛兽、靡靡之音、社会渣滓,或叛逆精神、反思潮流、先锋意识,或热血青春、流行元素、性格体现。不论是以何种面孔示人,中国摇滚乐总是不断走进大众的生活,却又游离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音乐形式之外。就像一个极具个性的孩子,它时不时地拍拍你的肩膀,然后继续前行。

或许,我们确应以作者这样一种宽容而睿智的态度倾听摇滚的歌唱:“尽管它只是摇滚乐,但是它是不可忽视的。它代表着某些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每一位听众的灵魂。无论每位听众是出于何种目的来听音乐——彻底逃避、抚慰伤痛、释放心灵、思索人生、获取娱乐、享受充满激情的恋爱等,它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某个地方一定有一点摇滚/流行乐反映了我们的渴望或感受。”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

2012级文艺学博士

上一篇:倾注真情才能赢得民心 下一篇:基于风险防范视角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