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如何添“油”加“醋”增亮色

时间:2022-10-18 12:11:53

小学作文:如何添“油”加“醋”增亮色

【摘 要】

小学中年级要接触整篇文章的写作,很多学生写作的时候都是尽量的东拉西扯来凑足字数以求达到标准,作文缺少亮点。文章从精心渲染一下环境、细致描写一点人物、重笔叙述主要情节、适当展开合理想象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既纠正了写作中错误的倾向,又增添了作文的亮色。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添“油”加“醋” 亮色

小学生刚开始学写作,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既要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具有明显的效果,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其实,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只要教会学生一些添“油”加“醋”的办法,不但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400字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为作文增添亮点,获得更高的分数。

一、精心渲染一下环境

小学阶段的作文重点是记叙文,这也是小学语文课文出现最多的一种文体。对于记叙文,很显然要以叙述为主,要重点叙述发生的故事,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教会学生描写环境,尤其是精心设计一些环境,既能够增加文章的灵性,也能够暗示一下人物的心情,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预示未来的作用。对环境的描写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篇环境渲染

记叙文写作不要开篇就急于叙事,可以有一些环境的渲染,既可以运用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可以渲染一种环境,奠定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的发生做铺垫。

比如,写作《那天的事,让我 》一文,开篇可以这样:北风是那样的猛烈,吹起地面上细碎的树叶,漫天飞舞,虽然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距离火车到站时间已经过了30分钟,但依然没有见到他的影子……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为下面故事因为天气带来的摩擦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双雕。

2.结尾环境暗示

记叙文的结尾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故事的结局,或者就是作者的抒情,很少有学生采用环境描写的方式结束全文。其实,以环境描写的方式作结是与众不同的,古人写诗往往以景语作结,含蓄蕴藉、意味无穷,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作文采用这种方式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

比如一篇写呼吁关爱“留守儿童”的文章在叙述完故事之后的一段文字:夕阳的余晖中,一只孤雁划出了一道孤独的剪影,在秋风中凄厉地哀鸣……再如一篇写关于同学之间消除误会之后的结尾: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银杏的枝干已经冒出来一个个嫩绿的芽苞,两只不知名字的小鸟在枝头嘻戏着,哦,我心中的春天终于来了。这些景语式的结尾一定会给老师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成为作文的亮点。

3.一种景物描写贯穿全文

还有一种景物的描写方式,就是一种景物依据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然后在文章的开篇、中间、结尾多次出现的景物描写方式。这种方式是把景物的变化作为明线,带动情节的不断发展,以此让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影视剧中也有不少采用这种方式,比如《香樟树》《山楂树之恋》等。

这种方式关键就是选好一种景物,注意观察这种景物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不同之处,然后与故事的发展形成意境上的吻合,以此增加文章的文采。比如一篇文章《老槐树》,写的是家门前祖母栽种的老槐树的不断变化的记忆:老槐树的发芽、老槐树的开花、老槐树的枯萎、老槐树的砍伐最后沦为木柴。这些都是文章的景物描写,其实与文章故事情节写祖母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时光到最后悲惨去世是相衔接的。景物的选择要有一点与众不同的特点,还要是自己熟悉的景物才能写好。

二、细致描写一点人物

对于记叙文而言,人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人物的描写学生还不能做到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别,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的时机的把握不够准确等。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叙述故事的时候不知道对人物要进行细节描写,所以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千人一面的,没有明显的个性特点,不能够表现出这一人物与那一人物的不同,写母亲都是贤惠、慈爱,写父亲都是严厉、坚强……这就缺少了人物共性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有多种选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都可以选择,这就要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写出特点,从细微之处才能凸现文章中人物形象,才能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比如写父亲,写他的严厉未尝不可,但你得用一些细节表现出来,而不能是自己说的“我的爸爸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而要有诸如“一看到我的书写又龙飞凤舞起来,爸爸的眼睛像一把刺刀,对着我的眼睛一直盯着,本来就已经很长的脸,仿佛增加了一倍的长度”这样的细节刻画,人物的形象不言自明了。

三、重笔叙述主要情节

这一点,涉及到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取舍,哪里因该详写,哪里应该略写,必须让学生明白而不能由着自己,哪里感觉有事情可写就多写,哪里感觉没啥可写的就少写了。文章的详略是要依据文章的中心的,可是大多数同学对于事件的叙述是分不清重要和不重要的,都是平均用墨,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就如同白开水而成为流水账。比如批改一篇学生的作文《那一刻,我开心极了》,学生对于故事的叙述没有详略,尤其这篇文章应该详细着重叙述的“那一刻”,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而是平铺直叙的写了自己过生日的事情,对于“那一刻”需要描写的场面、人物等反而一笔带过。

四、适当展开合理想象

学生是爱想象的,有些故事的叙述都采用写实的办法是不能完整的表现人物的。适当让学生在故事叙述的时候,在人物描写的时候展开想象,可以更好的弥补故事情节的一些不足。史铁生在写《我与地坛》的时候,对于自己一人离开家之后母亲的描写是没有办法写实的,他就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写了母亲是怎样的焦灼和担忧,合情又合理。学生在写一些自己没法亲眼看到,又必须写的事物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比如有同学写到:我能想到她现在的心理是怎样的绝望,但是还仍然要在脸上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比如一篇文章的结尾:我看到了奶奶在天堂里给我包好了饺子,热腾腾的好香、好香……谁会说这种想象是瞎编的,谁能说这种想象不会增添文章的厚度呢。

作文需要雕琢和包装,添点“油”加点“醋”,才能让文章有美感,有文采,有亮点,有厚度。

上一篇:有效追问,“问”出一片新天地 下一篇:对目前制约高中语文教学增效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