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政府与市场合作治理的逆向物流机制

时间:2022-10-17 11:48:29

探析政府与市场合作治理的逆向物流机制

摘要:逆向物流的合作治理是企业、市场以及政府相互协调一致的过程。在政府和市场单一调节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合作治理是有效的选择。逆向物流构建的基本条件及运行则要综合政府、市场以及企业三方的选择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要在企业实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合理有效的实施逆向物流,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逆向物流;政府;市场合作治理

一、逆向物流合作治理的前提与背景

逆向物流的合作治理是企业、市场以及政府相互协调一致的过程。逆向物流的构建首先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因为逆向物流需要企业来运作,而企业构建逆向物流是以逆向物流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为前提的;其次,逆向物流需要市场中消费者的配合,因为逆向物流自消费者处开始循环,如果消费者选择自行处理商品而不将废旧产品退还企业,那么企业构建逆向物流活动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再次,政府在逆向物流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可通过对实施逆向物流企业发放补贴或对未开展逆向物流活动企业增加税收等方式调节逆向物流活动的进程,在一定程度推动企业构建逆向物流的进程。因此,在考虑逆向物流实施时的基本条件时应综合考虑企业、市场以及政府三方的选择以及其他各方的应对措施。

(一)逆向物流活动中的市场失灵

尽管逆向物流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总效益的增加,但是从短期来看,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时会产生大量的回收处理成本,其中很多回收处理成本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而且回收品业务与常规品业务有可能冲突。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企业通常不愿主动开展逆向物流业务,这就造成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由此可见,逆向物流活动存在着导致市场失灵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既不是发送者的主观愿望,客观上也不受价格体系的调节和支配。

逆向物流的这种外部效应主要来源于它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它使得逆向物流在为本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增加了其他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收益或效用,即部分效用的外化或部分利益的外溢。而且,这种外部性的累积通常难以计量,单个企业的影响很难被“剥离”出来通过具体价格得以体现。因此,由于逆向物流活动的外部效应可能会导致逆向物流企业的本位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从而导致逆向物流系统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

如果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逆向物流来实现对利益的调节,仍然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经济主体受自身视野和知识的限制,可能会出现追求狭隘个体利益的现象,客观上造成对社会长期利益的损害;二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利益机制驱动下,所有人都希望使用免费的环境,结果导致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出现外部不经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发展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必须发挥政府调节作用。

(二)逆向物流活动中的政府失灵

我国各级政府在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的同时,对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逆向物流的推进力度,明显不够。很多地方政府对待逆向物流的态度不明朗、措施不得力,在筹划本地逆向物流系统时表现出明显的短期行为。政府行为的缺失是阻碍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它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关逆向物流的法规和责任机制不健全。我国还基本上没有出台与循环经济或逆向物流有关的法律规范;二是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与发达国家相比,物流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三是与逆向物流有关的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滞后。

逆向物流活动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必要条件。要使政府干预真正发挥效率,实现政府良好的调控,还需要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以及政府干预所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成本等两个条件。由于政府干预使用的是公共资源,在其干预过程中也会引发了政府失灵。因此,在利用政府干预对构建逆向物流的市场失灵进行纠正的同时,必须注意干预的范围和尺度,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多使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干预。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完善产权制度和交易规则上,使逆向物流的发展由强制性制度变迁逐步转变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加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逆向物流的政府与市场合作治理

合作治理是社会力量成长的必然结果,是对参与治理与社会自治两种模式的扬弃,通过社会自治而走向合作治理将是一个确定无疑的历史趋势。合作治理与传统理论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打破了公共政策政治目标的单一性,使政策走出单纯对政治机构负责的单

线的线性关系形态;合作治理下的行政权力的外向功能会大大地削弱,治理主体不会再依靠权力去直接作用于治理对象。在政府和市场单一调节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合作治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选择。

(一)促进逆向物流的政府规制和服务

在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的运营过程中,政府的策略主要是通过相关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实施“引导和管制”,共同与市场规范企业逆向物流的具体实施和运营。其主要途径主要有:

1.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政府宏观制度设计层面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不足以推动逆向物流的全面发展,至少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配套法规:一是明确逆向物流实施的责任主体 并界定其权益,其中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确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主要是要求生产者不但要生产,还要承担回收。这种法律条款的规定,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生产、销售、回收的一整套体系。其次,对于处置危险废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最主要是由环境主管部门利用许可制度进行规范。最后,对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设备将限期淘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固体的有关设备在设计、生产、销售领域进一步规范。

2.加大政府对逆向物流企业的激励。在对废弃物和绿色技术进行分类定级基础上,由政府针对不同企业类型或业务内容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可供选择的政府激励策略包括:财政补贴,由国家或地方财政对符合特定标准的逆向物流企业提供一定数额或一定比例的财政资助;贷款融资,对符合条件的逆向物流项目提供低息的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直接减免逆向物流企业的营业税或所得税,或者通过加速折旧使企业享受间接的税收优惠。

3.大力开展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的制度宣传。在市场主体的大力参与下,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各个层次开设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的相关专业,解决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拓展实施的人才瓶颈问题;另一方面,要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到逆向物流环节,及时、主动回缴或出售停用产品。

4.构筑逆向物流的公共平台,提高逆向物流的集约化运作水平。逆向物流的需求批量都远小于正向物流,分散、小批量且价值相对低廉的废弃物使逆向物流活动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虽然大型企业可利用其足够大的规模来支撑区域性的回收中心。集中式回收处理中心是保证逆向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的最好选择,通过市场上的第三方或政府牵头来组织区域公共逆向物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主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共同合理的构建平台。

(二)完善市场机制下的逆向物流措施

1.逐步提高企业逆向物流意识。逆向物流作为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与正向物流一样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它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它不能附属于其他部门,必须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并且企业对逆向物流要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提高企业逆向物流意识,重视企业物流系统的构建,明确逆向物流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有利于逆向物流实施的政策,给予物流部门足够的权力,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来实施逆向物流。

2.实施合理组织设计。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考虑逆向物流的需要,以实现未来回收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设计时应重视选取可回收的、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并且尽可能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设计来增加产品的循环能力。同时要在政府的监督和规范下,有效的实施商品回流量最小化管理,不仅要能有效地管理反向产品流动,而且还能识别出机会来减少不愿意看到的退货并控制可重复使用的资产,节约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当然,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政府要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激励,以大力促进企业的合理制度的设计。

3.从供应链的范围构建企业逆向物流系统。逆向物流涉及到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企业要实施逆向物流,必须从供应链的范围来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建立起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回收商、再制造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众多企业要在政府的发挥和规则的指导下构建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利益共享,能使循环经济得以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经营环节展开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实践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推动整个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更深层次的循环发展。

三、结论

随着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的日趋严重,发展资源节约型

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发展逆向物流则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而逆向物流构建时的基本条件以及运行则要综合政府、市场以及企业三方的选择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要在企业实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合理有效的实施逆向物流,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2004(10)

赵礼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8(1)

夏训嘉.对发展我国逆向物流的几点思考[j].经济理论研究,2008(4)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绿色经济 下一篇:探讨广西国有企业如何融进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