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10-17 11:37:37

谈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22—01

近年来,开发校本教材越来越受各职业学校的重视。因为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生,学校才有好声誉和好生源,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顺应这一潮流,我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现从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理念出发,注重校本教材中的“技”和“能”,突出了校本教材的“新”和“用”。

一、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技”和“能”

1. 技,是指技术。为确保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较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我校首先开发的是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根据专业理论、技能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开设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目前已开发的关于会计就业方向的专业校本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专业基础技能课(基础会计实务)、专业课(财务会计)、专业技能课(财务会计实务、电算化)、就业课程(会计证、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税收基础)。此课程体系在我校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2. 能,是指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才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光有一个课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根据其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确定最终考核标准。我校对会计校本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最后达标要求规定,不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考核。我校将每一门课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第1次月考、期中考,第2次月考和期终考,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

二、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新”和“用”

1. 新,是指创新和更新。(1)创新。我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在编写时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将内容划分成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灵活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个具体的活动中渗透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2)更新。每年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都有所更新和变动,所以在开发会计专业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和相关行业规定及时更新和调整内容。

2. 用,是指适用和实用。(1)适用。教材是为学生开发的,要努力使教材更适用需要就业的职高学生,一方面,内容安排上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要考虑职高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资料,少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流程,少一些理论教学。(2)实用。在考虑学生的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还要考虑企业的需求。开发团队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作业流程,或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开发团队,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专业化、实用化。

三、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 目前中职学校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各职校专业教师的带课任务都比较多,加上专业教师少,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还有一定的困难。(2)专业技能欠缺。要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参与人员需要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而现有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技能、经验比较欠缺。(3)知识更新较慢。职校教师大多在基层工作。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不如高校教师,要确保校本教材赶上专业知识的更新步伐是比较困难的。

2. 我校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合作:(1)校校合作。联合其他学校共同开发,可将课程内容合理分工,集合优势力量共同开发校本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2)校企合作。企业可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为优化校本教材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使校本会计教材更具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3)专家合作。专家是校本教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通过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当顾问作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就会更具专业性和前瞻性。

上一篇:开发校本教材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下一篇:Sino Jet 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