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泵运行振动超高故障处理

时间:2022-10-17 11:01:27

输油泵运行振动超高故障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对输油泵运行振动超高故障的检维修过程。通过动设备状态监测手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叶轮切削方式改变离心泵流体动力激振状态,从而改善离心泵运行振动超高问题。

关键词:输油泵;振动;状态监测;叶轮切削

概述

中国石化华南成品油长输管道主要采用德国鲁尔泵(RUHRPUMPEN)作为输油主输泵,首站共4台主输泵,2台小泵和2台大泵依次串联,编号分别为4#、5#、6#、7#。其中6#主输泵长期存在输送汽油工况下振动超高问题,其在工艺流程中为串联第3台泵,泵型为ZM IP 480/03,按API610(第11版)泵分类属于BB1型水平卧式轴向剖分单级双吸泵,滚动轴承非强制。该泵额定流量780m?/h、额定扬程300m、转速2980r/min,工频运行。现场振动监测采用加速度振动传感器,驱动端(DE)和非驱动端(NDE)均为垂直振动测量,测量点为径向轴承座上部。

故障现象

在汽油工况下输送流量为400m?/h时,现场测量6#泵NDE端振动值:垂直9.2mm/s、水平5.2mm/s、轴向3.6mm/s;DE端振动值:垂直3.2mm/s、水平2.4mm/s、轴向2.9mm/s。在与其它泵联运状态下,NDE端垂直振动最高达12.5mm/s。根据《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 8097-1999)第4.2条内容规定,按泵中心高和转速将泵分为四类来评价泵的振动级别,该泵属于第三类泵(1800 r/min转速4500 r/min,中心高>550 mm),振动级别A、B、C、D四级,D级为不合格(振动值7.10mm/s),该泵振动在不合格区域,需要停车检修。

检修过程

故障排查

在对6#泵开泵盖前对泵进行外观初步检查和检测,检测泵轴与电机轴同心度正常,DE和NDE端机械密封泄漏量正常(10滴/min内),但止推轴承温度在高报警临界值附近(90℃)。因为泵故障已经显露,当时未再做早期故障诊断,所以编制检修方案时未考虑状态监测手段进行定性分析,而是直接采取开盖检查故障点并处理。

开泵盖后发现:叶轮与轴配合部松动,轴叶轮安装位置存在明显磨损,但叶轮无冲蚀情况;叶轮锁紧螺母松动,且外周磨损严重;叶轮口环和壳体口环均磨损,壳体口环与叶轮口环配合部局部周向磨损,且存在细小冲蚀孔,壳体口环内端面存在鱼鳞状冲蚀带。根据以往泵检修经验,以上情况为转子正常使用磨损,一般不是泵运行振动超高的主导因素。

拆松泵进出口法兰连接螺栓,检查自由状态下法兰配对情况,发现泵进口管法兰比泵进口法兰高6mm,泵出口法兰比泵出口管线法兰高3mm,水平无偏差。故泵进口配对法兰配合超差较大(标准≤2mm),初步判断进出口管带应力安装或泵基础安装偏差。

对泵水平中分面进行水平度检测,使用量程200mm、分度值0.02mm/m的框式水平仪和塞尺进行测量,泵端轴向加0.23 mm塞尺使水平仪平衡,即轴向水平度偏差1mm/m;泵端径向进口侧加0.25mm塞尺使水平仪平衡,即径向水平度偏差1.40mm/m。对泵基础地脚水平度进行复测,数据与中分面一致,即泵基础存在安装偏差(GB50275标准值为0.02mm/m)。

前期故障处理

针对6#泵转子磨损问题,更换了除叶轮外全套转子部件,并按G2.5级重新进行动平衡调整,恢复原有各间隙配合精度,更换了NDE端、DE端径向轴承和止推推轴承。针对泵基础偏差问题,综合输油生产影响、施工安全和可行性等因素,最终采取在泵地脚加特制垫铁的调整方案。根据水平度测量数据,在每个泵脚增加一块基础厚度为2L的斜角垫铁,斜角比例由现场水平仪数据选定。现场安装过程中根据实时水平测量数据进行手工研磨调整,最终使地脚垫片达到0.02mm/m精度要求。再将下泵体坐至垫铁上复测泵体中分面水平度,边固定地脚螺栓边测量水平度变化,待螺栓完全紧固且水平度符合要求后,点焊固定垫铁防止窜动。

采用状态监测分析手段

经过转子检修和基础调整后,6#泵单泵和多泵联运试运行仍存在NDE端垂直振动超高现象,最高达12.0mm/s,振动无明显改善。说明6#泵振动超高与基础安装偏差也无明显关系。该泵长时间工作点在API610规定的最优工作区边缘,初步判断工作点与该泵流体动力激振点重合。采用状态监测手段对该泵进行深入分析,分别在汽油和柴油工况下进行监测,但由于工况流量调节范围有限,无法实现泵性能曲线全区域监测,但通过出站调节阀37%-75%缓慢调节观察,流量变化对振动影响较小。本次测点选在轴承箱外侧垂直、水平、轴向三个方向。

柴油工况下振动无异常这里不做分析。在汽油工况下(500m?/h)从振动频谱分析得到振动主要分布于NDE端垂直方向,由5倍频(249.5Hz)占主导;1、2、3、4倍频幅值在输送汽油和柴油时均较小,可判断转子不存在轴向力不平衡及偏心问题(如图1)。

由于单级叶轮为5片叶片,5倍频即为叶轮通过频率,叶轮通过频率是由叶轮与蜗壳之间的动静干涉引起。叶轮每旋转一周,5个叶片产生5次干涉,干涉振荡反作用在叶轮上,通过转子传递至径向轴承座产生5倍频振动,又称为流体动力激振。在汽油工况下,该泵流体动力激振异常升高,振动源且主要为5倍频,汽油介质对流道冲击作用造成激振作用较强,这是导致泵运行振动超高的主导因素。

通常通过改变叶轮结构来改变流体动力激振,如改变叶轮叶片数、叶轮切割改变直径、增加电机变频器等方法,在这里主要采用叶轮切割方案进行改造。

叶轮切削量计算

离心泵经验切割公式[1]

中高比转速的离心泵:80

⑴;对于低比转速的离心泵,即一般类型泵:30

⑵;对于(2)式修正式为[2]:

⑶; D2--切割前叶轮直径;D2--切割后叶轮直径;Q--切割前泵流量;Q--切割后泵流量H--切割前泵扬程;H--切割后泵扬程。

按6#泵最佳效率点即额定点的计算比转速[1]。

=≈70。

N--转速(r/min);H--每级扬程(m);Q--叶轮每个进口的流量(m?/s)。

该泵叶轮切削适用上式(3)。

叶轮切割量确定及核算

该输油站近期出站工艺输油量为300-600m?/h。在300m?/h流量情况下,运行1台大泵或1台小泵和1台大泵,出站压力在3-5MPa,该工况占总工况的90%左右,即在额定点38%左右运行,属不稳定区域;在600m?/h流量下,运行2台大泵或1台小泵和2台大泵,出站压力在5-7MPa。该站为首站,进主输泵压力为0.6MPa左右。该站工艺调节范围较大,但为减少效率损失,应尽可能减少叶轮切割量。将切割量调整在叶轮直径的5%以内,原叶轮直径为D2=488mm,切割后直径圆整为D2≈465mm。采用切割公式(3)进行核算,以额定点H=300m,Q=780 m?/h进行计算,得到=280m, Q=730 m?/h。依照原有性能曲线,相似做出切割后性能曲线(如图2),这里假设叶轮出口安放角β不变,且叶轮切割前出口半径处蜗壳与切割后相比等宽度[3]:

该泵进出口中心高一致即差为0;

即(4)式可化为H=(5)。

采用(5)式核算,当流量为300m?/h时,3MPa≤P≤5MPa,可保证小泵与大泵各1用1备;当流量为600m?/h时,5MPa≤P≤7MPa,运行1台小泵和2台大泵,满足工艺条件,可增加出站调节阀控制范围,降低出站调节阀球体冲蚀风险。叶轮切割按照Φ465mm完成后进行静平衡检测,对整套转子重新进行动平衡检测,再进行回装。

检修后测试结果

6#泵检修完成后,在汽油(密度按750kg/m?)工况下流量为290m?/h单独试运行,泵进、出口压力实测分别为0.57MPa、2.90MPa。根据公式(5)计算,工作点=327m,该点位于图5中切割后性能曲线(虚线)上。测试6#泵振动DE端振动值:水平4.0mm/s、垂直3.1 mm/s、轴向2.8 mm/s;NDE端振动值:水平3.0 mm/s、垂直4.6 mm/s、轴向2.7 mm/s。各项振动值在标准合格范围内,故障检修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敦松.泵[M]. 第二版.

[2]何希杰等.离心泵叶轮切割定律的研究.水泵技术,1982.

[3]顾建明、陆明琦.离心泵叶轮切割对性能的影响[J].流体机械,1994年,第22卷第5期:12-15.

作者简介:

史铁峰(1985年8月-),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就职于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上一篇:基于C/S的企业人事考勤综合平台系统的研究与实... 下一篇:螺旋管埋弧焊焊缝自动跟踪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