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7 10:35:04

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及人才的培养。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32-02

作者简介:王兴(1976―),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

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如教师备课缺乏针对性、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等。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指导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而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的一切阅读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学查找和沟通交流学会课文中

的生字生词,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相关意思;2.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3.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朗读方

式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这样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益。

(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免学生因为目标过于深奥难以理解或者目标难以达到而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确定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标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三)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准确、具体和适度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定位准确,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需要掌握课文中的哪些字词,背诵和朗读哪些经典段落,以及需要学生理解的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适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并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的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选择和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不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使自身的情感得到丰富和升华。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讨论和朗读的教学方法,而较少使用演示和实验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二)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诗歌类的文章多选用朗读法,说明性的文章多选用讲授法等。即使文章的题材相同,因为描述的对象和重点不同,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如同为记叙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教师应重点采用讨论法,而对于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则要选用分析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因素和认知能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对于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只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三)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情境也处在不停的变化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顺势而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既可以消除单一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单调的感觉,又可以彼此优势互补,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如讨论法与讲授法的互补。

三、尊重学生主体作用,认可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的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我体验阅读文本。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经验融入文本,可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读柳永的《雨铃霖》,有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琵琶行》,学生认为,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两篇作品都是作者为歌妓而作。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之气时自然想起他的作品前后《赤壁赋》,他们把《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比较后认为二者文体不同、风格迥异、情感各异。

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本解读是一个无限多元的创造过程。”阅读课上,只要学生有基于文本的独特体验,只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都应该视为学生个性的阅读体验。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才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涌. 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J]. 语文建设, 2005,(11).

[2]慕君. 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种尝试 下一篇:高中生作文如何利用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