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途径

时间:2022-10-17 09:38:26

论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途径

[摘要]实现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很多,但如何寻找到一条最快捷、有效的却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理想、主体观念、职业伦理、成就四个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对获得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奖的四位教师进行采访,来挖掘教师职业幸福的有效实现途径。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 理想 主体观念 职业伦理 成就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24-01

一、理想是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动力

教师职业幸福依托于职业行为,而行为产生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即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动力。如果一个教师缺少理想,他的行为就会失去方向,即使在种种规则和条例的约束下,他也会付出劳动和汗水,但却不能从中收获幸福。回顾那些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往往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理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中学毕业前夕,就认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此生定当从事于社会教育,以改革我同胞之心。”

职业理想不仅使教师站好三尺讲台,更站出精彩人生。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傅惠钧说:“这些年下来,觉得比起论文、专著,自己最想要的成果是学生的成长。”为此他坚持把最新的感悟融进课堂,有些课连着上了十几年,但年年上,年年新。他说:“一门好课,需要用一生来经营。”他喜欢和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每一个人的特长。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学生有语言学专长,就一路指导,带她参加顶尖学术会议,直到把她送到北大读研。

二、主体观念是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评价标准

教师职业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追求希望—实现理想—获得幸福”过程,其中还存在着教师自我评价环节,即“主体观念”,它决定着教师能否感受到幸福。

主体观念的确立取决于主体需要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它们可能正向契合,也可能逆向违背,这时,我们要做何选择?孙英认为:“应该选取比较强烈、比较持久、比较迫近、比较确定、比较纯粹、增值性较大、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较多的幸福。”

确立了主体观念后,行为本身固有的社会性价值就会被弱化。因为此时教师对价值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观念,而不是大众认可的、普遍的行为意义。汶川大地震中,为了给30余名学生打通生命道路,张辉兵、王周明、汤鸿三名老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河南乡村教师张明春为了保护学生而勇斗歹徒……在主体观念的评价标准下,一切外在条件都失去了意义,他们的行为直接导向了自身和人类的双重幸福。

三、职业伦理是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阶梯

教师职业幸福应该是主体观念和职业伦理的统一。前者决定教师是否感受到职业幸福,而后者则决定教师感受到的幸福是否正当。

职业伦理能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更上一层楼。因为一般的教师职业幸福来源于职业理想的实现,而职业伦理则使幸福的来源融入了行业尊重、社会认可等诸多元素,使其涵义更为广泛,更加具有多元化的价值。

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遵守着职业伦理,在所谓的“规范”“道德”中踏实追求最初的职业理想。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十佳”“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者黄朝表自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坚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激情洋溢,课后认真解答,固守着传统与“老套”的教学方法,而且一守就是28年。虽然近三十年的教学让他对教科书早已了如指掌,但却始终不敢马虎,按照学生的变化经常修改教案。他说:“上好课是我的基本职业道德,但作为学生求职路上的领航人,我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四、成就是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维系力量

成就也存在于教师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征程之中。理想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的希望构成的,每个希望的实现就是一个成就,诸多成就汇总就实现了教师职业幸福。可见,离开了成就,幸福就无从谈起,只有它才能真正体现人作为价值主体和生活主人的能动性。

成就是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维系力量。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成就中汲取积极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能从中体会到满足感。每一个成就都是对教师的正向肯定,都将推动他继续追求下一个希望。

对于教师职业成就的定义,四位获得“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奖”的师大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傅惠钧觉得“比起论文、专注,自己最想要的成果是学生的成长”。黄朝表认为成就是对“传统”的坚守,是“作为教师对教育的一种责任与坚持”。蒋冬花不奢望学生有高智商、有“能耐”,只盼学生拥有专业热情。朱宗顺把“尊重并挖掘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作为最大的职业成就。无论是这些默默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还是无私耕耘于乡间的园丁,抑或在光芒背后执著坚守的指路人,可能,他们对教师职业成就的定义更接近于这个概念本身,也更值得我们借鉴和赞赏。

因此,树立清晰的职业理想、确定正确的主体观念、遵循既定的职业伦理、获得主观认可的职业成就是实现教师职业幸福的有效之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传金.教师幸福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杨斌.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廖丽莎,李九军.浅谈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

教育前沿,2008(12).

上一篇: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