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探讨

时间:2022-10-17 09:37:55

工民建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一方面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暴露出某些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本文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的质量管理,分为工程准备、施工、竣工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全过程;质量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creasingly grow in quantity, a further satisfy th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need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exposed to som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divided into engineering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completion of the three stage we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whole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物是产品,但不等同于一般产品,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的长远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有许多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造成质量问题,比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差异,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等,都很容易造成质量上的出入,从而导致相关质量事故的发生。只有用严格的制度来步步监管,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所以实行工程全过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一、工程准备阶段质量管理

1、完善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指引,没有科学的工程方案作为参照,整个施工作业是难以完成的,其有效性更是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种类、标准不断增多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对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施工方案编制时不仅需要全盘考虑所有施工环节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策略、质量检测等等,还应把技术作为重点参考,对存在的施工难题、经济效益等问题,在方案设计环节给予正确控制,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良性的、有效的控制。

2、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是构成完整建筑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材料是无法达到预期建筑效果的。对材料质量的审核需要尽早进行控制,积极搞好源头控制,一是工程单位选择专业的采购人员以把握好选购材料的质量,尽早鉴别出各种材料的优劣。二是要求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对材料标注准确信息,杜绝因信息错误等原因所导致的用错型号及规格的问题。三是在材料被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及时安排检查人员对合格证、性能表格等加以检查核对,出现异常问题需及时申报处理,并尽可能对材料实施二次鉴定,查出不达标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3、严格分包制度

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普遍采取承包制度这种施工方式,由工程总承包商或主承包商将总包的工程项目,按专业性质或工程范围分包给若干个分包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组织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考核承包商的实力,如:分包商的承包能力是否足够,是否有能力去担当施工责任等。此外,还需要对分包商的资格文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内容详细考核,对于其内部的施工人员应该达到从业资格要求,机械设备能力及施工经验等都是考核的重点。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合格后,才能将工程交由分包商实施。

二、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1、提前做好施工预防工作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施工的预防工作,一方面是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工作。这需要施工企业制定完善严格的审核标准制度,并通过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控方法等手段,精确地完成施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审核工作,做到只有通过三检程序的材料才能允许进入施工阶段,比如说对于直接影响到了房屋成品质量的钢筋水泥等原材料,就要严格的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务必做到没有通过审核的水泥和钢筋坚决不能进入施工进场;另外一个方面是规范施工操作过程中的质量审核手续,强化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检测人员的质量监控意识,规范检测过程当中的每一道检测程序,同时做好施工过程当中的审核交接手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负责人必须签字验收后施工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以便能尽早的发现质量隐患,通过调整将损失降到最低,只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道检测程序的负责人,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以及技术问题。

2、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要求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在工作态度上要做到“五勤”:即眼勤,经常了解施工的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的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记录,处理问题也要一一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巡查施工过程的质量措施是不是做到位;口勤,对于施工队常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上要做到“严”、“准”、“细”、“实”。如:对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要经常抽查和亲自取样,对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时时监督,特别是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人员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全天候的、24小时的跟班旁监,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3、工程中抓“第一”、“关键”、“交接”项目

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等,确定现场人员要管理的项目。抓“第一”: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抓“关键”:对于工程关键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抓“交接”:对交接项目,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要求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不得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4、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三、竣工阶段质量管理

1、加强成品保护,完善事后验收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安排检验员对建筑内部的各个位置情况审查,如:结构形式、材料安装、墙体构造等方面都是检查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要点。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2、在建筑工程验收时要坚持按照竣工标准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门类很多,性能、条件和要求各异,因此土建工程、人防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建筑安装工程等都有相应的竣工标准。达不到竣工标准的工程,不能算竣工,也不能报请竣工质量核定和竣工验收。如土建工程的竣工标准规定,凡生产性工程辅助公用设施及生活设施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程质量符合各项要求,在工程内容上按规定全部施工完毕做完,内外抹灰完毕;建筑物、构筑物周围2米以内场地平整,障碍物清除,道路及水道畅通。对生活设施和住宅等工程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水通、电通、道路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从工程准备、施工、竣工都有一个质量控制问题。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将对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邬晓光.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4.

【2】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J].延安大学学报, 2005,(12)

【3】李子新.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GPS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的精度探讨 下一篇:专业选修课“洁净煤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