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7 09:27:56

建设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

摘要: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主要渠道。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探索建设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推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科技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s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university to achie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关键词: 建设;大学科技园;重要问题;研究

Key words: construction;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important issue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227-02

1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状况

1.1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早期发展 1988年东北大学科技园作为我国第一家大学科技园在沈阳南湖校区正式兴办,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陆续建立了40余个大学科技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1.2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成效 “十一五”以来,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1年,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2010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园在孵企业6617家,毕业企业4364家,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同时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41所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科技园现已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动力源[1]。

2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

总书记曾对一流大学的内涵作了“四个应该”的深刻阐述,其中指出:“一流的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即现在的硅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诞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里汇聚了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2011年,硅谷GDP总值达到0.731万亿,约占美国总GDP的5%,中国总GDP的12.71%。1970年,剑桥大学创办了英国第一个科学园——剑桥科学园。据统计,2003年剑桥地区人均GDP增长6.5%,同期整个英国人均GDP增长为3%,对英国经济的总增加值(GVA)贡献达到76亿英镑,通过税收每年对英国经济的贡献超过55亿英镑。1974年,韩国政府创办大德科学城,在这里,CDMA技术商业化成功诞生,韩国第一颗科学卫星“阿里耶1号”研制成功[2]。此外,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度的大学科技园达到1000多个。

通过分析了解,不难看出,无论何种科技园,它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为“硅谷”提供了大量价格极其低廉的土地,并投资建设园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1990年日本政府对筑波大学城的投资累计达到了1.6万亿日元;韩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免除园区企业7年注册税和财产税,同时为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50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支持等等[3]。

而除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学校与企业的充分融合、引入高端的优秀人才、风险投资资金的介入、多元化的创新管理体制以及园区创新网络的构建等要素对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建设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重要问题

3.1 定位 在认清大学科技园功能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到为什么要建大学科技园(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去建(战略要求)。在认识清这两个问题后,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功能是一个体系,在最基本的功能上有衍生了新的功能,并与这些新的功能共同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图1)。“基本功能”是对大学科技园共的抽象,对大学科技园来说,基本功能应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而它与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一种“苗圃”与“大田”的关系。“一般功能”是指大学科技园通常具有功能,大致有技术创新的整合、科研成果的孵化、学科建设的发展、优秀人才的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等。“特殊功能”主要是指在一定行业背景下大学科家园发挥的实际作用,产生的实际价值。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三个不同功能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科技园的定位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将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3.2 高校 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实践证明,任何一个科技园无不以大学为依托,并十分注重大学在园区内的实际存在价值。“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了50%以上的“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总经费由2006年的45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0亿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占总数的65%;授权专利数累计达115489件,年均增长40%[4]。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集教学、科研、产业和社会服务四位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将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应以大学为核心,充分依靠所依托大学的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创新资源、信息资源来加快建设自己,促成高校科研成果能顺利地转移到企业中成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企业也通过设立科研项目,聘请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兼职进行研发活动。高校通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得到经费支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高校的科研成果技术也会不断转移到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共同发展。

3.3 政府 政府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1 政策支持 “判断一个地方政府是否具有重要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看这个政府能否通过减少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许可证审批、计划和完成验收等过程上的时间,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做贡献”[3]。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除了为大学科技园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审批手续外,还应在土地征用、置换及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3.3.2 资金支持 除了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外,政府每年应从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对园区内高新技术项目及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调动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确保新产品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时还需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对企业孵化器建设,建立相应的创新基金、孵化资金和担保资金等。

在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时,大学科技园又反哺地方政府。①推动促进地方科技的发展;②拉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③促使国内外新素质人才的集聚;④提高当地的就业率;⑤全面提高当地的文化、科技、教育水平。

3.4 资金

3.4.1 引入政府风险资金 引入政府风险资金,通过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风险来吸引风险投资企业,配合民营资本,形成良性的风险投资机制,以风险投资、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模式来运作。

3.4.2 引进国外风险投资公司 引进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并利用国外先进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适合园区发展的风险投资环境,鼓励国内民营投资公司或金融机构参与大学科技园的投资经营。

3.4.3 构建创业风险基金 通过对于经论证、评估后,成功性很大的项目,由园区内的创业种子基金,即大学科技园作为风险投资主题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以带动社会、民间资本的注入。

3.5 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关键是靠人才。因此人才是决定大学科技园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方面大学科技园应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者,尤其是高水平留学人才回国创业,从工资报酬、住房、福利、职称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以人才的集聚带动技术、信息的集聚,进而实现项目和资金的集聚。另一方面科技园应倡导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设计多元化的激励形式,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宏观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息技术企业在大学科技园中诞生和健康的发展。

3.6 网络 在网络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园就是处于创新网络之中的一个结点(图2),而创新网络也是大学科技园行使各项功能的基础。大学科技园应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理念,构建创新的组织结构网络和信息共享网络,并以此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园内企业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结合大学最新的成果和科研方法,同市场反馈的信息紧密结合起来孕育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课题,再通过与大学以及国际间的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产生世界一流的高技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园内的企业还会不断裂变,派生出更多的企业。这就是大学科技园的群体效应和集聚效应。通过这种效应、大学科技园又会不断的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孵化新的科研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 主要结论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大学科技园在确定好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政府的支持体系、高校的保障体系、高端人才的支撑体系、投融资的多元化体系、创新网络的服务体系等,努力建设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渠道,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国家大学科家园十二五发展规划[R].2011.

[2]Case study of Taedok science town, Taejon metropolitan city, Kore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0,(26):213-228.

[3]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R].2011.

上一篇:微粒群优化算法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方向研究 下一篇:内衣企业模杯文胸现有制作工艺流程简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