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体育的原始味道

时间:2022-10-17 08:24:55

还原体育的原始味道

专栏主持:吴志翔,学者、随笔作家,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育信息报》副主编。著有《肆虐的狂欢――传媒美学谈》、《诗酒年华》、《忧郁的享受》、《性感的美学》、《为教师声辩》等。

体育活动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应该与人天性中原始的好胜心有关。从孩提时代我们就体验过,成为胜利者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团队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心理,这是一种被称做“荣誉感”的东西。无论是山村里的嬉戏,还是国际间的角逐,这种荣誉感所系的胜负心是始终无法被超越的。可是胜负心太炽热,荣誉感太强烈,就会赋予单纯的身体间的对抗以过多的象征意味,从而令体育比赛变得丑陋,使之背离游戏娱乐、强身健体的初衷,反而扭曲心灵、异化身体。

直接投身于体育运动中的人,能够在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中内展示并证明自己,他们在此刻获得平常生活很少出现的“巅峰体验”。而我们观看比赛的人,在的强度上当然要比运动员差很多,除了得到形体或运动形式上所带来的视觉审美享受,我们收获更多的是一种分享性和代偿性的心理满足。

我们因为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不够出色,所以会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幻想为场上的竞技者,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成功渴望投射到有情感认同的对象上,也就是你喜欢的运动员。于是,我们会感到紧张兴奋,以及在这种紧张感得到缓解时的欢愉,如果自己移情的对象赢下比赛,我们更能获得一种代偿性的心理满足。所以说,体育比赛除了能制造快乐以外,它也是件挺励志的事。当我们将激情和愿望投射到某个运动者身上,那么,无论他们失败还是成功,我们的内趋力都会被引爆,好像自己也要大干一场一样。尽管有时,挫败令人郁闷,但也许正是因此,才会激励人更努力地去弥补自身的缺陷,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自卑”中实现“超越”。毕竟,人可以本能地走出任何情绪的洼地,就像哲学家说的那样:“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喜欢并不等于痴迷。因为我始终抱有怀疑:过度地痴迷于观看各类体育赛事,常常窝在沙发床头,熬到三更半夜,盯着电视光看不练,是不是有点病态,会不会成为一个“体育病人”呢?适度的移情、适度的幻想补偿、适度的精力发泄和游戏冲动,显然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是如果过分沉溺,恐怕就是属于“撑”得太厉害、“闲”得太无聊,而且,情况似乎会变成这样:越是爱看体育比赛,自己就越是懒得动弹,越是缺乏行动力。

当然,如果我们要减少点因为躺在沙发上痴迷球赛而产生的愧疚感,倒是可以找出一点心理学上的依据来为自己开脱:英国的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人只需想象自己在锻炼,就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在美学史上有著名的“内摹仿说”和“肌肉摹仿说”,说人在欣赏的时候会发生不易察觉的内在摹仿,比如看赛马的时候,观众的肌肉也会跟随其节奏而有所动作。但是,我们总不能自欺欺人地说,我看了场现场直播就等于做了番锻炼吧。

人有一些癖好是无可指责的。但总体而言,体育运动应该是在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它应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简单,也应该让一个人在活动身体的同时让心灵得到休息。对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心灵负荷过重的现代人来说,体育应该成为一个清空情绪垃圾的法宝,是一次自己生命活力得到解放的操练,无论是看还是做都应如此。

在这个充满奥运精神的火热夏季,我希望体育带给我们的是纯粹的快乐,没有失去节制的象征性,没有走火入魔的荣辱感,没有只看不动的惯性懒惰,只有带点原始味道的,简简单单的愉悦和满足。

上一篇:谎言下的“富豪”梦 下一篇:在他一贫如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