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相关材料,拓宽文本阅读教学途径

时间:2022-10-17 07:30:15

链接相关材料,拓宽文本阅读教学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真钻研阅读材料,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总是以教师自己的阅读体验或情感态度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材料及其链接。合理地运用链接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文本,拓宽对文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对文本情感及主题的透彻了解。

一、链接相关材料,满足学生阅读期待

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不满足于课本中的内容。他们更希望老师通过补充与文本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全体学生作统一的要求,而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通过个性阅读,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并满足这种要求。当一个阅读期待获得满足之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的阅读状态,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人文情怀等不同侧面产生期待,读出新意。在深化和丰富作品意义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巍巍中山陵》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及事变的全过程,而且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读出三民主义的心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辛亥革命的经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结合当今的现实民生,谈一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等。这种个性化朗读,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对文章有了广度和深度的思考,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链接促进体验,加强学生阅读认知

阅读教学是学生体验文本的过程。在苏教版初中课文中,文章的题材类型很多,不仅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而且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很容易投入,易于情感的交流,从而进入自主体验阶段,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生会主动地把阅读与探索,发现与思考相结合,促进认知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在理解作者的情感方面有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就像一个载体,在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渗透方面进行指导,将会让学生在情感的沟通上更加顺畅。这样学生在自主体验时就能够吃透教材,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增进语文素养,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观刈麦》时,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体验时,学生就会存在疑问:作者是写一农妇拾麦的艰难情形,可文本中最后却写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学生获得认知体验,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前后的叙述进行分析,得出这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扫除了学生探究中的疑点,学生就会更加顺畅地继续学习,获得认知的提升。

三、链接背景知识,了解文本创作背景

每篇文章的创作过程总与一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因此,在阅读文本时恰当地引入时代背景,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比教师费尽口舌地讲解效果更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友邦惊诧轮》时,这篇文章驳论和立论相结合,论述了当时的时政问题,是驳立结合论证的典范之作,但所讲的问题与我们已经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矛头指向。在教学设计时,链接了的《三日亡国论》,学生在充分阅读之后,就能触类旁通,知道作者的矛头指向,赞扬谁批评谁便一目了然。另外,有些文章教师只有给学生补充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在教学《范进中举》时,范进中举后突然中风犯病,初次阅读文章确实引人入胜,有趣可笑至极。但笑完之后却没有什么感悟,并不理解文章的讽刺意味。这时教师应链接一些科举制度的相关常识,中举前后的天壤之别,从被人瞧不起的书生一跃成为达官贵人。学生自然就会明白范进神魂颠倒乃至发疯的原因,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害人之深。

四、实施追问链接,实现多元化解读文本

多元化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环节。文本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由于个体在知识储备以及社会阅历上的差异,学生会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见解,这本身也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以文本为媒介,在作者和学生之间进行一次对话,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感知,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这正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条捷径。例如:在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时,学生多数都会认识到,当今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用工荒”,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工作岗位不如意可以另换一家,这篇文章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针对学生这样的理解,就结合课文挖掘出另外一些内容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探究。因此,笔者就链接了媒体报道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我国每年大约有650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但是大学生失业率仍然很高,其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不珍惜自己的岗位。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作者的用意。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对学生思维方式是一次有益的补充,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趋于合理性。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链接相关的材料进行文本解读。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先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探析[J].语文天地,2013,(05).

[2]李云云.中学时代应该进行多阅读[J].中学教学参考,2014,(09).

(张霖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211700)

上一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浅探 下一篇:巧用联想细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