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演艺市场与音乐剧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7 07:28:41

陕西演艺市场与音乐剧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在多元化社会结构中,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演艺市场与音乐剧场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平台,对于改善人们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陕西演艺市场与音乐剧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陕西省乃至我国演艺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演艺市场;音乐剧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7-01

一、陕西演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演艺市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一条重要的分支,其极具历史传承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1]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演艺市场始终处于摸索状态。陕西,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省份,其演艺市场较为繁荣。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陕西演艺市场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实现人才与市场的对接

要实现演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造出大量高品质与深受观众喜爱的演艺作品,可以看出,陕西演艺市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第一,要培养市场需求的演艺人才。一方面是要提升当前演艺市场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另外一方面要培养演艺市场人员的市场应变能力。第二,创造观众喜爱的演艺作品。陕西演艺市场的健康状态是需要在完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创造出观众喜爱的演艺作品,持续保持推出新作品的能力。[2]

(二)优化陕西演艺市场结构

优化陕西演艺市场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将演艺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当前较为成功的旅游演艺市场与演艺产业结合,旅游已经成为演艺市场的重要盈利来源之一。因此,西演艺市场可以参考旅游演艺市场,鼓励演艺产业与科技产业、广告产业、交通产业相结合,创新开放全新的演艺作品,拉动各个产业联动发展。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能够平衡陕西演艺市场的集中程度,激发演艺企业创造作品的热情,使得演艺市场更加活跃。

二、陕西音乐剧场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陕西演艺市场可持续发展策略,陕西音乐剧场在文化多元化消费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始终满足观众的需求。音乐剧场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已经探索改革,音乐剧场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明确经营理念,如果音乐剧场仅仅只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来创作作品,进行演出,便会丧失音乐剧场的艺术魅力,无法支撑音乐剧场的可持续发展。而陕西音乐剧场能够持续满足观众的需求,追求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创作人民喜爱的作品,不断提升音乐作品的质量,让观众能够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享受,才能够实现音乐剧场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广大观众的支持。

第二,打造音乐剧场的品牌模式。音乐剧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给可持续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多元化的文化结构下,观众对艺术节目的选择性不断增多,陕西音乐剧场要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就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融合自身优势来打造独特的特色,建立拥有优势的品牌。[3]陕西音乐剧场要建立品牌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中,需要音乐剧场演职人员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从根源上打造品牌。并且,建立与观众互动的机制,以最大程度宣传音乐剧场及其品牌,发挥品牌价值。

第三,联合其他产业,延伸产业链。陕西音乐剧场作为陕西演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需要对其他产业进行有机的融合。陕西音乐剧场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结合音乐剧场演艺市场的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结合旅游、酒店、教育、科研等多个方面开展。同时,在运营过程中科学合理实施品牌、管理、营销的一体化经营方式,这不单单可以避免投入过多的经济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音乐剧场的附加值,最大程度发挥联动效应,建立起更大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

三、结语

总的来说,陕西演艺市场与音乐剧场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市场规模,就必须从开展人才与市场的对接、优化陕西演艺市场结构两个方面做起,从而推动陕西演艺市场优化。而音乐剧场作为演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则需要秉持始终满足观众需求的理念、打造陕西音乐剧场的品牌,联合其他产业,延伸产业链,发挥联动效应,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陕西演艺市场与音乐剧场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周丽丽.河北省演艺市场调查研究―以保定市直隶大剧院为例[J].通俗歌曲,2016,(5):61-62.

[2]王文兰.基于营销美学的视角:演艺市场的营销路径探研[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5-37.

[3]何勤勤.现代营销观念助力剧场运营――剧场的营销理念与方法[J].艺术教育,2016,(4):215-217.

作者简介:

陈春华(1977-),女,甘肃兰州人,汉族,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副主任、声乐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音乐教育、排练表演教学等。

上一篇:现代服装发展环境下国内外服装买手发展现状分... 下一篇:原型范畴理论与广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