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17 07:13:19

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对影响体育课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并从赋予学生自由的天空,逐渐增加难度和新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适度的任务、方法创新,培养集体的荣誉情感,运用竞争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育学习兴趣 分析 对策

兴趣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时,他就会把心理活动趋向于该事物,表现出积极主动,优先去感知有关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情绪高张、记忆力增强等表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激励发展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事。然而当前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状况令人堪忧。

据有关对学生兴趣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8.6%的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其余均迫于国家规定而学习。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从家长到学生都把体育课当作“副课”,体育课经常让位于其他课,导致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低下。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一)遗留产物――重智轻体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及其家长认为语数英学科重要,体育课可有可无。因为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将来升学无关痛痒。甚至还有的学校硬压体育课,认为体育课无关重要,可上可不上,在各类学生评优活动中也只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从不考虑体育成绩。体育课学生喜欢上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导致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学内容乏味――漠视需要

小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当小学生对某种体育活动感到有学习或参与需要时,就会发生某种兴趣,于是便接近探究之,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或实践活动使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快情感,并在新的体育需要的推动下,又开始新的探究,使体育兴趣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学生的体育需要是学生兴趣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某种体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在于学生探究或参与的一种需要,学生一旦有这种体育需要,就会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学习与参与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参与热情和意志力。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否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体育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大部分体育教师经常会漠视学生的体育需要,采用"放羊式"教学或机械地操作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对体育课消极的心理。

(三)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强调服从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过于强调组织纪律性和绝对服从的僵化、压抑的教学机制,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的快乐,自然产生不了兴趣。其次,有些教师标准过高,对学生要求太严,对学生训斥过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第三,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组织手段简单,不灵活。由于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充满向往,长时间的单调活动以及自始至终的教学风格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抑制,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第四,课堂教学中过度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老是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练习的组织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体育的宣传,逐渐转变人们的思想,充分抓住教材的特点,分析教材的横向发展与联系,挖掘教材的内涵,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赋予学生自由的天空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些比较枯燥内容,如各种距离跑的教学。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当然,学生在进行自我练习时教师需要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好奇――逐渐增加体育活动的难度

好奇是小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身体验一下。这在种亲身体验活动中,学生开始不知不觉参与学习。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设计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如设计“二人三足走――多人多足走”、“单人推小车――小组集体推车”、“捕鱼――大渔网”游戏等。教师教学内容的组织由遵从学生好玩的天性,到激发学生“好奇”的动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在这些“激趣”的活动中,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让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个体的合作能力;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承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让学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的体育活动来逐渐了解群体活动的各种规则,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特定的环境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或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强化学生的某种行为,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创设自然情景。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可以通过对一些游戏的改变和情景的创设,符以学生角色、情境构成自然、生活等游戏情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各种设疑。例如,投掷最后时不转体会怎样?篮球投篮不屈腕拔指行不行?助跑跳远为什么总踏不准板?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疑问情境中,让学生边练边想,并在练习中找出正确答案,即促进了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又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感情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进行学习,产生的效果差别会很大。在创设课堂情感情景时,体育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生,比如与学生一起做练习,或运用恰当的表情(点头、鼓励的目光、微笑)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使课堂始终弥漫和谐、融洽的师生气氛,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祈盼下次课的到来。

(四)设定适度的教学任务

适度的教学任务,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制定时,过高会造成学生的心理上的紧张和烦恼,其结果是学生因信心不足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任务制定过低会使学生感到任务过于简单,也容易失去兴趣或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每次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制定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让每一位学生成功地体验体育的魅力,在学生一点一滴的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各项目的特点,精心选择不同的教法。常换常新,使学习变得富有生气,同一项目的教学时,不同进度时有不同的组织行式、方法、手段,在对不同班级进行同一内容教学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以免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法会使学生感到平淡、单调和呆板,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不断的创新能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不断地达成目标、完成任务会使他们精神振奋,兴趣饱满、自信心大增。

(五)培养集体的荣誉情感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接力”“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都有积极作用。

(六)运用竞争和激励机制

不甘落后,奋勇向前又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该特点在运动场上表现尤为突出,体育老师运用适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己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竞争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因为竞争中的人们存在想赢不想输的情感动机。在体育教学中,最能体现竞争因素的是竞赛,竞赛不但对机体机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能有效地发展素质,提高动作技能,而且能使参赛者的情绪高涨,增加紧张和兴奋度,使学生在竞赛中保持极大的兴趣,并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机体的机能能力。因而加强了身体练习对机体所起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每个人总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并获得较好的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争的激励形式,学生在练习中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为获得成功和赞赏而拼搏。对个别体能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一旦在某一次竞赛中获得胜利,受到同学的鼓励和老师的肯定,不但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巩固其建立起来的练习兴趣。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围绕“兴趣”(即激发、培养、运用学生的兴趣)去钻研教法、课的组织形式,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课题,也是使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在小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结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设计与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小学生有更充分的精力和体能去进行更全面的发展,让他们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

[1]孙耀鹏.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课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3.

[2]王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练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2002.

[3]邵力.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诀窍”[J].中国学校体育.2002.

[4]李清玲,陈佩辉.区别对待,灵活多样,激发兴趣[J].体育师友.1993.3.

[5]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第三版)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

[6]王海宁.上好体育课需要和谐气氛[J].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第 007 版).2005.11.16.

上一篇:论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下一篇:浅议高校武术套路选修课女生情绪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