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拍卖及其风险研究

时间:2022-10-17 04:58:38

网上拍卖及其风险研究

摘要:随着个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拍卖已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的交易机制,个人电子商务的代表形式之一,网上拍卖的法律风险和法律对策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网上拍卖 传统拍卖 风险

网上拍卖始现于1993年,传统拍卖利用因特网的电子邮件与新闻组功能开始向网络世界扩展。十几年来,网上拍卖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在不少行业中,大量传统商家将网上拍卖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分销手段或者采购的价格决定机制[1],如戴尔公司利用自身的拍卖网站拍卖各种规格的计算机;一些传统拍卖行也逐渐将自身业务拓展到互联网上,如北京中拍在线拍卖有限公司。

(一)异哉所谓网上拍卖者

1.网上拍卖是否属于拍卖?

从网络拍卖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网络英式拍卖、网络荷兰式拍卖的价格竞争机制和传统拍卖中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的价格竞争机制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表现形式大致相同。即:以竞价机制为核心,在交易过程中,物品的价格是由卖方先设定好起始价、底价,由买方通过不断出价达到最终价格,若此最终价格不低于卖方交易前确定的底价则交易成交;公开竞价,交易过程公开进行,以便更多的人公平、公正地参与交易;物归最高应价者,交易过程中,竞价分加价、减价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皆由拍卖人公布一个起始价,然后买方依次进行加价(减价),最高应价者取得物品。这与我国拍卖法对拍卖的定义相吻合。我国《拍卖法》第三条规定:“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由此可见,无论以何种名义出现,这种网上拍卖就是一种拍卖活动,其价格竞争机制亦源于传统拍卖价格竞争机制,只是拍卖活动的载体变为网络,并不改变拍卖活动的本质特性,但也不可据此认为网络拍卖即传统拍卖,因为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2.网上拍卖与传统拍卖之比较

“网上拍卖跟传统意义上的拍卖活动确实存在一段相当大的距离”[2]。主要表现在:(1)拍卖人与委托人。传统拍卖中,拍卖人是指依照《拍卖法》和《公司法》设立的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法人。设立拍卖企业必须具备《拍卖法》规定的条件。拍卖活动应当有拍卖师主持,拍卖师的资格取得也有严格的规定;委托人和拍卖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拍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拍卖活动,委托人和竞买人之间不直接发生关系;拍卖活动中,拍卖人与竞买人之间处于缔约状态,拍卖人在缔约过程中与竞买人形成的是拍卖服务合同关系;拍卖成交后,拍卖人按照约定向委托人交付拍卖标的的价款与将拍卖标的移交给买受人,拍卖人交付价款的行为标志着委托合同的完成,而拍卖人与买受人之间成立买卖合同关系。即一个完整的拍卖合同应该由委托拍卖合同、拍卖服务合同和买卖合同三部分组成。而网上拍卖中,“拍卖人”和“委托人”同为卖方,“拍卖师”被网络技术平台的交易程序所代替。

(2)拍卖程序。传统拍卖中,拍卖委托、拍卖公告与展示都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与规定。拍卖人对委托人身份、拍卖标的有审查的权利、义务;而网上拍卖中,没有传统拍卖意义上的委托、公告与展示,因网络交易的环境和交易中卖方在交易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技术平台的提供者无法准确的审查卖方身份和物品的真实性。其所有交易过程都按照技术平台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在网上拍卖采用竞价式交易的类型中,卖方在网络服务商的交易平台上登陆商品、信息、展示商品、公告竞买底价等行为构成要约邀请,网站用户进入页面浏览商品,点击物品、进行投标,构成要约。在竞价截止时间结束前,虽然竞买人输入的竞买价格可以传输至商品提供商,但只要竞价截止时间没有终止,商品提供商就有权对该物品继续进行展示和销售,商品提供商此时处于一种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对方要约的地位。等竞价截止时间结束,如果出价人出价等于或高于卖方的保留价,最高应价者拥有对该商品的排他购买权。竞价截止时间结束可视为商品提供商对最高应价者做出了承诺。在其他类型的交易过程中,由于商品供应商已经在交易技术平台明确展示和具体标明了出售商品的价格,那么依据《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其构成了签订网络拍卖交易合同的要约,如果买方做出了回应并对其要约内容没有做出实质性变更,即视为承诺。当电子数据到达卖方时,电子合同成立。网络拍卖合同应当适用《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无效、可撤消、效力待定等条款。当买卖双方在技术平台上就某物品达成买卖协议时,标志着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为买卖双方交易这个物品所提供的服务结束,其和买卖各方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随买卖协议的达成而结束。一个完整的网络拍卖活动中存在着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和买卖各方之间的服务合同、买卖双方间的买卖合同。

(二)网上拍卖的风险

1.对拍卖网站的法律制约

目前,在我国,国家只把拍卖网站看作一家网络企业,一个网络交易平台,而未将其视为拍卖企业,因而对其建立条件几乎未作任何限制。而我国《拍卖法》中对拍卖企业有着相当严格的限制条件,《拍卖法》第十二条规定:“设立拍卖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章程;有与从事拍卖业务相适应的拍卖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符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拍卖业务规则;符合国务院有关拍卖业发展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拍卖网站是不符合《拍卖法》有关拍卖企业的条件的。拍卖网站规避法律从业,不免对那些守法、诚实经营的拍卖企业造成极大冲击,也会出现大量的违规操作、损害顾客利益却难以有效弥补的情况。所以,对拍卖网站的资格、条件作必要的限制是至关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2.对拍卖标的管理

《拍卖法》第七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委托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应当经拍卖人住所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鉴定、许可。”但是,现在,在一些知名拍卖网站我们不难看到,基本上什么物品都可以进行拍卖,甚至包括纳粹饰品、军火、文物等等,其对拍卖物品的限制基本可以忽略,而对这些国家明令禁止拍卖的拍卖品公然进行拍卖,势必导致拍卖市场的混乱,也将成为不少犯罪分子销赃的途径[3]。

3.对依法缴税的监督

网上拍卖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不得不归功于网上拍卖商品价格的低廉。而网上交易不交税也正是价格优势产生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现状是,无论是一些拍卖网站的经营者,还是一些网上商店的经营者们都以“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确定网上交易必须缴税,所以在网上开店不需缴税”为由进行逃税。

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除“个人销售其使用过的旧货免税”外,其他所有交易行为都应缴税。现在一些比较活跃的网上商店销售的并非旧货,而是数量众多的新货,这样的网上交易当然不符合免税要求[4]。而且还有一部分从事的是买卖旧货的交易,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在拍卖网站上以个人名义注册,打着C2C的旗号,实际上进行的是B2C的交易。我国税法规定,网上销售新货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应缴纳17%的增值税。而从事买进卖出,包括买进的是旧货,卖出的也是旧货的店家也要缴纳增值税,这些交易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且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以新作旧,成了现在网上拍卖商店最惯用的逃税手段[5]。”

一些拍卖网站的服务条款上都简单标明了用户的责任。易趣网的服务条款上有这样的内容:用户应按照国家的税收规定,向相关部门缴纳税款。在淘宝网的服务条款上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拍卖网站经营者并不可以因此对其网上商户的逃税行为免责。

参考文献

[1]马俊、汪寿阳、黎建强:《网上拍卖的理论与实务》,科学出版社2003年

[2]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马俊、汪寿阳、黎建强:《网上拍卖的理论与实务》,科学出版社2003年

[4]伍娟:《网上商店也应纳税》,《人民日报》2005年05月14日第一版[5]《网上拍卖年偷税6400万》[EB/OL].(2005-11-14),中国税务信息

上一篇:从公共产权角度看中国资源性产品进出口 下一篇:休闲视域中的当代中国农民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