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17 04:36:49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

摘要: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综合分析、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效益五个部分组成的治理模式,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对类似的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佛洞河

1 前言

山区小流域常发生各种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山区小流域发生的主要灾害,阐述了治理的综合指导思想,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论证了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必要性,为类似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2 山区小流域发生的主要灾害及综合治理思想

2.1 山区小流域发生的主要灾害

(1)山洪灾害。是指丘陵山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产生活设施的破坏。

(2)地质灾害。一般主要指滑坡、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和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3)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4)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

2.2山区小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通过防治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3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由综合分析、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效益五个部分组成。

3.1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对治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做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要着重分析生态系统中水、土、气、生(动植物区系)等要素的现状以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时空分布。社会经济系统要着重调查分析人口(数量、质量)、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金、科技水平等。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人口承载力。

3.2 综合规划

综合规划是指以小流域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再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规划是小流域治理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上,它使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比例和产业结构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优化方案,使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微观上。具体安排各种治理措施于适宜的地方,制定详细的治理实施计划,指导小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缺少准确的、落实到地块的小流域土地资源信息,就不可能编制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也不可能对生态经济系统实现可持续经营。

3.3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在各个地块上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并通过防洪工程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I)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可以使小流域的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在小流域中,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流域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根本措施。在小流域中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一方面可以发挥林木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与开发的基础,能为林草措施及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是防止水上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治理措施。

(3)防洪工程措施。山区小流域坡陡流急,一旦发生强降雨,极容易暴发洪涝灾害。所以应根据小流域河道的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水面线,划定防洪保护范围。以影响小流域居民生命财产、农田、基础设施安全等的范围为防洪安全防护范围。通过河道整治、堤防建设、山塘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加固,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防洪安全,提高河道排泄洪水能力。

3.4 综合开发利用

综合开发利用是指在全面分析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及市场经济特点,确定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产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速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3.5 综合效益

凡采用了以上所述综合措施,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的小流域,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了小流域的可持续经营程度。

4 佛河洞小流域工程综合治理实例分析

4.1 流域经济概况

高村镇是粤西典型山区镇, 位于云安县西北部,高村镇下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350多条自然村,总人口32844人,全镇总面积188.8km2,山地面积21万亩;水田面积1.2万亩;旱地0.8万亩。据统计,2011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9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9亿元,农业总产值1.54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286元;

4.2 流域近年来受灾情况

佛洞河小流域内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灾害和小范围的地质灾害。例如2008年6月26日,受热带风暴“风神”的影响, 高村镇遭受强降雨过程,造成特大洪水,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镇受灾人口 8200多人,全镇共有20户民房全倒塌,大量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通黄沙村约15公里的水泥路段上发生路基多处崩塌掏空,损毁十分严重,桥梁被冲毁6座,手机通讯被中断近70小时,全镇损失约6515万元。

4.3 治理措施

佛洞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项目有:防洪工程建设(包含堤防工程及穿堤建筑物工程)、水库山塘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组成。

(1)防洪工程建设。佛洞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堤防工程位于高村镇佛洞村委所在河段,干流起止断从佛洞电站引水陂起至下游覃村止,治理河段全长2.9km,其中左岸右岸部分采用埋石砼挡土墙,其余采用均为均质土堤。黄沙支流治理河段长0.5km,谭翁支流治理河段长0.5km。穿堤建筑物工程包括3座排水涵洞。

(2)水库山塘加固工程。包含一个小(二)型水库狗仔坑水库、五个山塘分别是大围坑山塘、民爱坑山塘、六北山塘、坑山塘、下东冲山塘。

(3)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植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1.86平方公里,封育林22平方公里,工程措施包括格栅坝10座,拦砂坝8座,M7.5浆砌石排水沟5.56公里,环山生态土渠6.8公里,修建石谷坊85座。

4.4 工程效益

工程建成后,直接效益主要是保持水土防止流失、绿化环境、灌溉农田、预防预警各类山泥倾泻地质灾害等综合经济效益。将主要保护佛洞村委等头、岗头、岗顶、大屋、茶凹、红洞、营下、官桥、覃村等自然村,保护人口2962人,保护耕地2000亩,保护工农业总产值3500多万元。河道两岸的耕地和村镇将得以保护,土地生产率提高,村民安居乐业。

5 结语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综合分析、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效益的治理模式,实现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防洪安全,防治地质灾害,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对于我国小流域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志恒,杨晓雪.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45.

[2] 于晓光.凌源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J]. 东北水利水电,2003,21(3):44-45.

上一篇:劈裂式灌浆技术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 下一篇:对小(二)型水库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