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拯救中医”,而是要“拯救中药”

时间:2022-10-17 02:37:44

不是“拯救中医”,而是要“拯救中药”

我的一位老乡,祖上是郎中。这本来与他并不搭界,他的兴趣在其它方面。可是,前不久,他拎了一大摞材料,神秘兮兮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让我请位记者采访采访他。他一边说,一边抖出材料。原来,他最近在闽东老区成了“网红”,报纸也好,电视也好,微信也好,都在表扬他的乐善好施――

2016年6月,他到福建省福鼎市旅游,发现当年“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早已脱贫,但村民却因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少人深受偏头痛的困扰。于是,他立即赶回老家,将祖上百年前的秘方给捣腾出来,并多方走访老中医,研配出治疗偏头痛的秘方。根据方子的成分,他不是从中药铺直接抓药了事,而是查遍了这些中药材的原产地,再逐一托人购买。配好了方子,他又从厦门将熬药的器具一并运抵赤溪村,随后在当地待了整整一个多月,挨家挨户摸底,给村民对症下药。到了2016年底,赤溪村已有20多位曾患有偏头痛的村民彻底摆脱了多年来的痛苦。于是,这些村民就给各级领导、新闻单位写表扬信,颂扬他“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这些听起来像是一个江湖游医的经历。我刚开始时有些不屑。但是,这位老乡已年近六旬,而且,他本来就已有一番事业。他家虽有中医的家传秘方,但向来没打算用来做什么,现在的兴趣是被赤溪村村民的痛苦所激发的。他一再对我说,他并非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牟利,只是领略到中医的神奇和伟大,想要将自己的经历和有效的秘方跟更多需要的人分享罢了。

我说,如今,信中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他沉默了一下说道,其实,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中药出了岔子。现在经常说要拯救中医,其实并不准确,严格来说,是要拯救中药。

这话说得不错。有报道指出,现在的中药市场上,国产的一流药材出口,二流药材进入大医院,而那些不合格的三流药材甚至药渣子,有时却被做出了五花八门的中成药。所以,现在不少中药注射剂出问题,相当一部分是自原料环节开始就出问题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唐德才说,他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治疗肠炎和腹泻,以前用中药一两天,最多一周就见效;如今却基本无效。有一次,一个病人吃了药,病情反而加重了。z测后发现,原来,那几味药里被不良药商加入了硫酸镁(价格低,增加重量,有防腐功效);但是,硫酸镁是西药中的导泄剂,所以,不仅使得中药失效,反而加重了病情。

为什么连一位业内人士也对中药不信任了呢?这种不信任,其实源于三大事实:首先,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中药市场放开后,药材与其它“农副产品”无异,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加上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其次,采集、加工、炮制、储藏等环节层层失守。比如,药材采集后,最基本的程序是剔除泥沙和混杂物;然而,当下市场上的药材,如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沙的重量几乎占药材本身20%以上。再次,监管不充分。中药的种植、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监管职责分别归属不同部门,如此一来,就落入了看似谁都管,但实际上又谁都不管的怪圈。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仅是一个乡村郎中的忧虑,中医药的管理层也同样忧心忡忡。在不久前的一次新闻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各地调查发现,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等,已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

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法律的形式,为中药材质量监管指出了一条路子。方向已定,接下来,就看行动了。中药材监管部门、种植养殖户、加工企业等社会各方,不能再不作为、乱作为了,而是要以实际行动,让中药物尽其用。

(作者系第十届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日报》社长)

上一篇: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袁世凯与清廷角逐北洋新军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