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时间:2022-06-27 08:45:15

【摘要】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在平常的写作中,如何面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关键词】作文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一天中午,9岁的侄女从学校带回来一张只考了81分的语文试卷,一进门就被妈妈数落。据说20分的作文被扣了10分,因此妈妈要让她重新写一遍。

我好奇,就拿她试卷来看。作文的题目二选一,一个是“我的课余生活”,另一个是“我的梦”。看到侄女作文题目写了“我的梦”,我就继续看――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妈妈给我买新衣服。第二天,妈妈果然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和一双鞋,我高兴极了。还有一天,我晚上做梦梦见怪兽。后来我问叔叔世界上有没有怪兽,叔叔说没有怪兽。”

我不禁失笑,这作文也太写实了吧!而且她直接把立意为梦想的作文主题变成了对两个梦的描述,问题是这两个梦之间没有一丝联系!

我问她,“你真的梦到妈妈给你买新衣服吗?”她点头。“你有一天梦到怪兽了?”她又点头。“怎么会想到把这两个梦写到一起呢?”她说,“因为这两个梦我都记得”。

孰之过?对于九岁的侄女来说,这篇作文是她真实地用她所知道的语言文字来记录她的生活她所理解的梦,有何不可?对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打上一个简单的分数以后难道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陷入了深思:从理论上分析,侄女这篇作文写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并且在语法上没有错误,又没有错别字。为何这样的作文得不到最基本的分数呢?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很显然,在这篇文章中,九岁的侄女遭遇了写作中的一个问题:如何面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因为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他们常听老师在说:任何艺术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必须写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亲眼看到过的事情,亲自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会有真情实感。对于这句话,有些学生的理解是:我们的笔不能哪怕一点点的曲解生活的真实,更不能背叛生活的真实。然后,他们往往就把他们所见到的听到的东西不加任何的艺术提炼和加工就付诸于笔尖,结果写出来的内容自然就不伦不类,不知所云了。如侄女的这篇《我的梦》,她真实地记叙了她梦里所发生的人事物,使得人不像“人”,事不像“事”。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告诉学生:“真实性”原则在文学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具有“真实性”的品格,其作品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读者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与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才说:“获得全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然而,文学创作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

其次,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这组关系。所谓“生活真实”就我的理解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所听到的一切生活的本来面目,它的“真实”往往伴随着“杂乱”“无序”“无主题”“无标准”等。用严谨的定义来说,生活真实,也即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是客观现实。而“艺术真实”是指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在符合生活逻辑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提炼出能反映主题,反映社会、人生的内容。同样,用严谨的定义来说就是艺术家在真切的人生体验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那么,具体地讲,这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第一,生活真实是基础。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文学的基本材料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或者说,不能给人以虚假的感觉。当然,这里的“基本材料”除了眼睛可见的外部世界外,也包括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如果觉得内容不真实,是虚构的,那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第二,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也就是艺术实践活动。在这实践过程中,有时可能还得根据生活真实进行艺术虚构,虚构是一种奇怪的语言形式。虚构表明了话语与现实的脱节。虚构这种语言形式享有道德上的豁免权。文学话语的虚构必须产生这种效果:它的陈述并非现实,但同时又比人们眼见的现实更为重要。 第三,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借用数学上的概念,它们间存在着一个“差”,这个“差”往往就是作家、艺术家所鼓吹推崇的一种道德境界,或是一种开掘的思想深度。“差”越大,演绎的难度自然也越大;反之,“差”越小,艺术真实太接近或等同于生活真实,作品也就越缺乏深度,缺乏感染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任何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记叙必须牢记一句话:“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上一篇:求情 求神 求美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