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新华文摘》在宣传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方面的作用

时间:2022-10-17 02:19:26

应重视《新华文摘》在宣传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方面的作用

摘 要 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走出去”的意识不强。这种现状应引起重视。图书馆学发展需要更多与更好的传播渠道。二次文献《新华文摘》是宣传图书馆学思想的重要渠道之一,被它关注是提升图书馆学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部分图书馆学文章被《新华文摘》关注,有其合理性。图书馆学文章被《新华文摘》关注度低,说明图书馆学界自身存在较多问题。图书馆学界应解决这些问题,以期更多的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被《新华文摘》关注,从而达到更好地宣传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的目的。

关键词 话语权 公信力 《新华文摘》 图书馆学思想 图书馆理论

分类号 G250

图书馆学研究可分为以“思想创新为导向”的思想类研究和以“学术创新为导向”的学术类研究。其中学术类研究又可分为“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理论类研究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技术类研究。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创新之路艰难:其一,改变“好问题贫困”的现状艰难,即问题意识的提高艰难。其二,论证意识与论证理论水平的提高难。其三,更为艰难的是,研究“好问题”的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走出去”的过程。问题意识、论证意识与论证水平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图书馆学研究者评判这三个方面的水平很高,图书馆学研究者若随意断言填补了空白或盲目寻找从未研究过的问题就要招致学界的责难与批评。这些并不让人担心。但是,“走出去”的重要性与过程的艰巨性没有得到深刻认识,“走出去”的意识不强,“走出去”的策略不多。这种现状应引起而未引起图书馆学界的重视,让人特别担忧。

思想类和理论类研究成果更应该走向社会,否则学术价值“大打折扣”。大量的优秀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不能“走出去”是指:从纯学术研究角度看,许多优秀的学术论文被“养在CSSCI人未知”,引用率并不高;从社会影响来看,社会关注度不高,决策影响力不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外传播意识不强,是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不能“走出去”的主观原因之一。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对外的传播渠道少、传播渠道不够畅通,是图书馆学思想不能“走出去”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的传播渠道畅通,才能构建与形成有效的与其他专业学术“对弈”的平台,是图书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其一,是鉴别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创新的需要。图书馆学思想问题是具有综合性、公共性与竞争性的问题,如公共图书馆学思想中的“收费现状的批判”与“知识产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方面问题,是许多人文社会学科积极参与研究的问题,甚至是重点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是竞争性研究。“竞争性研究就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分析框架以及不同的研究逻辑之间,针对‘问题’进行不同类型的研究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论。学术研究的向前推进正是有赖于这种相互竞争所产生的动力,也只有在竞争性的解释中才能鉴别学术创新。”[1]竞争才能得到鉴别,图书馆学思想与理论创新的鉴别没有先赋的“豁免权”。其二,“倒逼”图书馆学夯实基础,激发图书馆学的潜能。“走出去”也是“请进来”的过程。即使最弱势的学科也可以通过与强势学科对话获得发展。

1 被《新华文摘》关注――提升图书馆学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1.1 其他专业学术影响力强的刊物较少关注图书馆学

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强的其他专业或综合性刊物较少关注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比如,中国社会科学界最具影响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度没有发表图书馆学专业文章,其他刊物如《社会科学战线》情况也大致如此。再比如,2013年度考核优秀的23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很少关注图书馆学思想。当然,也有部分期刊把图书馆学思想研究文章放到其综合类专栏中,或者发表其他专业人士有关图书馆事业研究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只作“配角”,学术影响力不大。可见,这类重要传播渠道的大门没有对图书馆学思想性论文打开。

1.2 公信力强的思想和理论网站很少关注图书馆学

就知识分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和权威思想和理论与文化网站而言,公信力强的专业网站首推“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战线”等等。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光明网”的“学术频道”有一《学科建设》专栏,在此专栏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知津、周鹏的《当代西方情报学哲学思潮》,但诸如此类文章并不多见。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备受社会科学界关注的“光明网学术论文文库”专栏只收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这八个学科论文,却没有收集图书馆学论文。甚至存在这样情况,这些网站就没有对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网站链接。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网站虽设有“读书”频道,但仍把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归类为思想文化类。图书馆学界的专业优势并不显见,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的网络话语权并不强大。

1.3 公信力强的媒体较少关注图书馆学

图书馆事业是平凡的事业,公共知识分子中鲜见图书馆学专业人士。CCTV的《百家讲坛》《读书》节目多宣传历史界等人士。令人欣慰的是,图书馆事业管理层中有学者在《光明日报》《文汇报》《学习时报》等发文。比如,周和平先生发表了学术文章《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原文《文汇报》2010.9.4,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1.22)。也有民主人士、知名学者关注读书问题,如朱永新发文《全民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原文《光明日报》2013.4.21,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14)。这些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很重要,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数量较少,且不是出自于图书馆学的主流期刊。

1.4 具有学术评价功能的二次文献中,《新华文摘》相对较多关注图书馆学

全文转载类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立类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其重要性无需赘述。公信力强的文摘类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很少关注图书馆学。统计分析这两种文摘类刊物后,我们发现,前者没有设立《图书馆学》专栏,后者主要关注高校文科学报的学术文章,很少关注图书馆学文章,即使是图书馆学界的三大学院派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情报资料工作》也没有被关注。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公信力最强的文摘类刊物《新华文摘》设有三个专栏《读书与传媒》(全文转摘)、《论点摘编》和《篇目辑录》。这些专栏是“靠书吃饭”的各种专业人士,如传媒、图书馆学、文化类人士的精神乐园。其中有较多的图书馆学专业论文信息,尤其是思想和理论类文章的信息。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新华文摘》能让社会科学界共同关注图书馆事业,是提升图书馆学界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图书馆学并没有完全被边缘化。

1.4.1 期刊界特别关注《新华文摘》,其他专业人士自然关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被转摘的状况

以主题为“新华文摘”进行CNKI搜索,我们发现2013年就有60多篇文章。其中大多为学术期刊自己庆祝被《新华文摘》转摘、论点摘编与题录的信息。这些信息被期刊作为向外宣传的重要材料。期刊对外宣传时也多以“被《新华文摘》转摘”为荣。我们举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如著名期刊《社会科学战线》的宣传材料,“2009―2012年度,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转载数量,连续4年分别排在全国社科期刊的第一、二位”[2]。“《新华文摘》全文转摘数”是期刊评价指数的“无冕之王”。在此背景下,其他专业人士自然关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转摘的状况,以此来判断图书馆学的水平。

1.4.2 《新华文摘》起着学术放大器的作用

《新华文摘》主编喻阳先生说得好:“我们《新华文摘》是一个二次文献杂志,其作用是能够把一般学术刊物的传播效果扩大好几倍,我们刊物发行量比较大。经常有这种现象,文章发表以后如果不经转载可能只有少数同行知道,我们刊物能起到传播效果的功能。所以,我们根据这样的功能选择一些文章。”[3]被《新华文摘》转摘,是期刊标志性的事件。图书馆学期刊希望被《新华文摘》宣传,图书馆学研究者自然渴望被《新华文摘》关注,以期达到较好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效果。

1.4.3 促进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的发展

图书馆事业是文化事业,需要全社会关注。《新华文摘》转摘许多其他专业人士的有关读书的文章,促进了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比如,朱永新《全民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原文《光明日报》2013.4.21,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14)。《新华文摘》使得图书馆学研究者可以聆听其他专业人士有关“图书馆”的“好声音”,如曾梁翔《社区图书馆公益传播困局及发展路径》(原文《中国出版》2012.6,论点摘编《新华文摘》2013.15)。

2 被《新华文摘》关注的合理性及图书馆学界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部分图书馆学论文被《新华文摘》关注的合理性分析

自2010年以来,《新华文摘》全文转摘了3篇发表于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文章,具体见表1。

2010年以来《新华文摘》的《论点摘编》与《篇目辑录》关注图书馆学较多。期中摘编的文章共9篇,索引文章22篇。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列出。

2.1.1 原文作者与期刊编辑学术研究方面的积极进取

部分图书馆学论文被《新华文摘》关注的合理性在于:这些论文具有主流大气、与时俱进与厚重内容的学术风范,具有扎根于活生生的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精神。这些文章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促进社会的变革。经过《新华文摘》的宣传,这些文章能起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比如,公共图书馆理论中的“免费思想”最受社会关注,也受到了《新华文摘》的关注。《新华文摘》虽然没有直接转摘相关发表在图书馆学期刊的原文,但转摘了“思想被引用”的原文,这更加肯定了“公共图书馆学理论”。这篇文章就是胡智锋和杨乘虎先生合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原文《清华大学学报》2013.1,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7)。“收费问题”的追问产生了公共图书馆学理论,这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得到肯定。其论述如下,“从2006年杭州图书馆试点免费开放开始,继之2008年全国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再到2011年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短短几年间,免费开放完成了从全球理念到中国实践的发展历程。这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开启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普惠的‘免费时代’;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传统文化事业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过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4]

这三篇文章引起《新华文摘》的关注,得益于相关期刊积极进取的办刊思想。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不是图书馆学界本土专业人士,但也是其他专业著名人士。第二篇文章与三篇文章的作者陈亮与柯平先生是图书馆学本土学者。陈亮先生在阅读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柯平先生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图书馆建设》《山东图书馆学刊》《高校图书馆工作》积极关注,进而得到这几篇佳作。

2.1.2 独特见解,方能引起关注

通过对被《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论文的分析,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在《新华文摘》这一对话平台上,说其他专业不能说的话,说其他专业不愿意说的话,说能解决和认识图书馆事业遇到的新问题的话,是获得话语权的关键。这种“话”才能引起关注。“二手话语”或“热炒冷语”不能吸引其他专业人士的眼球。独特见解很重要,柯平先生的学术思想受到《新华文章》关注,就是这个原因。被论点摘编和索引的许多图书馆学论文具有以上的学术特点,如马艳霞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陈韶华的《重视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等等。

2.2 图书馆学界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图书馆学界庞大的期刊群与已经发表出来的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被《新华文摘》关注的占比很小。图书馆学被《新华文摘》关注的状况无法与哲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显学”相比。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的社会影响力比较薄弱,“显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1 没有认清或者不重视图书馆事业的文化特质

图书馆学思想与理论类文章被《新华文摘》关注少的原因之一在于,图书馆学界自身不重视图书馆事业的文化特质。图书馆学的学术资源主要包括专业教育资源、项目、期刊版面、学术研讨会等等。当今图书馆学界把主要的学术资源配置在“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技术类研究上,而对“以思想创新为导向”的思想类研究与“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理论类研究成果不够重视。图书馆学存在“资源错配”问题,必然造成对思想类与理论类问题研究的投入不足。这与图书馆学的文化特质相悖。但部分其他专业人士对图书馆事业的文化特质领会深刻,在某些方面研究水平领先,如读书感悟、书史、名著产生的机理、版本学、经典传播、阅读状况调查等方面[5]。阅读问题是国家法制建设遇到的重大问题,推进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立法计划[6]。这些图书馆学历史上的“看家本领”在当今图书馆学期刊上已不是“显学”。此种状况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今图书馆学存在的问题,正好印证了黑格尔的名言:我们熟知,但并不真知。如今,这种现状已被图书馆学期刊界认识到,也付出了积极改变的行动,如《图书馆杂志》《山东图书馆》开辟有关“读书”的专栏。

图书馆事业的文化特质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普通大众的支持。图书馆学话语权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按照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观点,话语权的确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形成有赖于某一团体将“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而传播的标准是基于某些成规。话语权一旦建立,该团体的社会地位将得以确立,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在话语权建立的过程中,除去知识体系这一要素之外,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都将发挥自身的力量,而大众媒体在其中所产生的功效尤为明显[7]。随着教育的普及与人们素质的提高,知识精英与普通大众的分野日益淡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距逐步得到弥合。人民群众不仅拥有图书馆思想和图书馆理论的天赋权利,而且是图书馆思想和图书馆理论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读书实践是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的源头活水。部分图书馆学期刊忽视了大众媒体的作用,忽视了普通大众的图书馆需求状况的研究。若其姿态和宣传路线在于图书馆学内部的精英,图书馆学期刊怎么能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这种状况影响了图书馆学话语权的提升,影响了图书馆学思想类文章被《新华文摘》关注。

2.2.2 与《新华文摘》倡导的文风尚有差距

当有人向《新华文摘》的主编喻阳提问“什么样的文章能被《新华文摘》转摘”时,他的回答是“文章重在创新,贵在精致,妙在气韵”。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普遍的认识是,《新华文摘》特别注重被转摘文章的文风。这种文风就是文章要具有新锐的学术观点、独特的学术视角、精准的学术表达这样的学术特点。正是这个原因,《新华文摘》转摘《读书》《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中文章的篇数较多。《读书》这样的集学术性与思想性一体的杂志,没有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但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至少现阶段,这样的杂志在图书馆学期刊界是不可能出现的。《新华文摘》的魅力之一在于它转摘文章的文风“活”。《新华文摘》全文转摘的文章中有许多“述而不议”类型文章,如[印度]孟莎美《不阅读的中国人》(原文《光明日报》2013.7.26,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17)。情境性材料的铺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过程,广大读者喜欢阅读有关读书的情境性材料,如读书民族犹太人、日耳曼人的读书状况,这些文章发人深省,读后让人为我国读书状况担忧。图书馆学研究缺乏此方面材料的积累。在当今学术评价体制下,以追求被引文率的图书馆学期刊出现了同质化现象,更不会把稀缺版面让位于情境性材料。

保持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的客观、理性和纯洁,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要求。在不影响其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学术文章适当地生动表述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其他专业有许多优点可以学习。如周树山《叔本华论读书》(原文《新闻与写作》,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18)、陈平原《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原文《读书》2013.9,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19)、谢新洲等《安全阀还是压力锅?――关于网络话语权的调查与思考》(原文《光明日报》2013.1.15,全文转摘《新华文摘》2013.6)等等。在这些文章中,叔本华深奥的哲学思想能被清晰地解读,知识分子为何钟情于论文写作的原因被深刻地揭示,影响网络话语权的因素被生动地表述。许多图书馆学期刊中的严肃学术论文的表述却缺少这种气韵。

这种状况说明,图书馆学界普遍追求的文风与社会赞赏的文风尚有差距。《新华文摘》心仪于文风活泼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吸引广大读者。正因如此,《新华文摘》的《读书与传媒》专栏大部分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读书》等报刊而非来自于图书馆学期刊。

2.2.3 激励制度缺失

当今图书馆学的管理制度忽视了大多图书馆人从业的特点,要求与其他专业等同。当今图书馆学管理机制不鼓励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等发表有关读书问题的感悟。在许多人眼里,甚至在一些图书馆学专家看来,这些文章就不是学术文章,只能起着“休闲”作用,这是对学术的狭隘与功利的理解。试想,《道德经》是学术吗?思考后,那些狭隘的学术观不攻自破。由于激励机制的缺失,人文与思想类文章在职称评定填表时“不好看”,这是学术体制这一大环境决定的。韦伯说得好,“只有严格的专业化能使学者在某一时刻,大概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能够使之久远的成就。今天,任何真正明确而有价值的成就肯定也是一项专业成就。”[8]但是,这种“专业化”强调了极端,不利于图书馆学与其他专业的沟通。

2.2.4 与《新华文摘》沟通的主动性不足

其他专业期刊,如著名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不失时机地把《新华文摘》转摘作为标志性事件对外宣传,从而说明自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失时机邀请《新华文摘》编辑共商期刊办刊大计。

相比这些期刊,图书馆学期刊中仅有《高校图书馆工作》发表消息,该消息为“祝贺柯平教授的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当然也有期刊发文说明《新华文摘》出现的问题,如《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的建设性的文章[9]。也有期刊发表部分研究《新华文摘》的文章,但很少发现在期刊建设学术会议上有邀请《新华文摘》编辑“共商期刊发展大计”的信息。这说明图书馆学期刊与优秀社科期刊在办刊理念方面的差距。

3 图书馆学界应重视《新华文摘》在宣传图书馆学思想方面的作用

我们研究《新华文摘》的目的不是为了图书馆学期刊的“排序”需要,而是为了呼吁图书馆学界重视《新华文摘》在宣传图书馆学思想方面的作用。“什么是图书馆学的贡献?”“图书馆学做了什么?”成为社会拷问图书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者的沉重话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人文社会界至少知道图书馆学在“图书馆管理”“浅阅读”“知识产权”“社会参与图书馆的引导”等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话语权。研究《新华文摘》的目的,更在于维护图书馆学的声誉与合法性。

《新华文摘》并非十全十美,也有遗珠之憾,我们没有必要责备求全,应多提出具有学术性的建议。我们更没有理由埋怨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被藐视”“被挤占”。事实上,许多被《新华文摘》特别关注的优秀期刊并没有“专业壁垒”,而是具有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如《读书》《博览群书》《中华读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等等。被《新华文摘》关注少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的话语权拼争意识与理性不强,主要是图书馆学界自身存在问题。

图书馆学研究者要苦练内功,拿出像公共图书馆学那样的好理论来奉献给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学术竞争。同时,我们认为图书馆学职称评定标准要创新,鼓励图书馆学研究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发表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多激励图书馆学研究者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多激励在公信力强的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期刊评价指标中要提高期刊社会关注度所占的权重。图书馆学期刊管理层应对品相优秀的期刊给予鼓励,如《大学图书馆学报》《新世纪图书馆》《图书馆杂志》《山东图书馆学刊》等,以达到更好地被关注的目的。可以预见,这些品相优秀的期刊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新华文摘》的关注。

上一篇:巧建音乐立体课堂 培养学生即兴创编能力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读者决策采购的障碍...